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9-23 07:2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写在下面表格相应的空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对于生活在农田中的一只青蛙来说,它的环境是指(

A.
农田中的植物、蛇、昆虫等
B.
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C.
上述A和B的总和
D.
上述A和B的总和加上其他的青蛙
2.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
一山不容二虎
B.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
螳螂捕食,黄雀在后
D.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下列关于生态因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生态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B.
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大类
C.
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和矿物质等
D.
生物因素是指以某种生物为食的其他生物
4.以下谚语或俗语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A.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具有遗传的特点
B.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间的竞争关系
C.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
秋风扫落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5.《中国诗词大会》带动了全民学诗词热潮,许多诗词中蕴含着生物学知识。下列诗句中所反映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生物适应环境
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环境影响生物
C.
“春风又绿江南岸”——生物影响环境
D.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适应环境
6.模拟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

A.
造成“南橘北枳”的现象的生态因素是温度
B.
沙漠中生活的生物很少,主要受水分的影响
C.
“春江水暖鸭先知”是生物影响环境的结果
D.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是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7.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下列对于生物和环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
B.
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温度和水
C.
生物既受环境影响,也能影响环境
D.
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
8.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
B.
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温度和水
C.
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
D.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9.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菊花之所以在秋天开花,与秋天的光照时间有直接关系
B.
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不仅仅是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C.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各种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D.
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能改变环境
10.下列关于生态因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生态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B.
生态因素可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C.
环境与生物是相互影响的
D.
麦田中的土壤是影响小麦生长的非生物因素
11.许多成语或诗句中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以下成语或诗句中的现象与影响因素对应不合理的是(

选项
成语或诗句?
影响因素
A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生物
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温度
C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土壤
D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光照
A.
A
B.
B
C.
C
D.
D
12.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
“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C.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D.
“春兰秋菊”主要体现了光照对生物的影响
13.当气温骤降时,有些同学因未及时添加衣物,得了感冒,但有些同学虽然也未添加衣物却并没有感冒。对这两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者说明生物影响环境,后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B.前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后者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C.前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后者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D.两种现象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14.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
“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生物依赖环境
C.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15.“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描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下列与其明显不同的是(

A.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6.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桦尺蛾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B.
“蚯蚓排出的粪便富含氮磷钾,能提高土壤肥力”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
“地衣中的真菌和藻类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
“蓝鲸每隔10~15分钟露出水面喷射雾状水柱”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7.从生态学上看,“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说明的是(

A.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
生物因素对非生物的影响
D.
非生物因素对非生物的影响
18.下列描述的情境中,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
春暖花开
B.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C.
大雁南飞
D.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9.《中国诗词大会》带动了全民学诗词热潮,许多诗词中蕴含着生物学知识。下列诗句中所反映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生物适应环境
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环境影响生物
C.
“春风又绿江南岸”——生物影响环境
D.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适应环境
20.下列对诗句或谚语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竞争的关系
B.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谚语生动地反映一条食物链:蝉→螳螂→黄雀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间题
1787年,有一个飞利浦的船长带了一些仙人掌到澳大利亚种植,由于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仙人掌的生长,而且没有天敌的存在,仙人掌便在澳大利亚快速地蔓延开来,严重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长,成为当地的一大灾难。后来,人们从仙人掌的原产地引进了吃这种植物的昆虫,这才遏制住仙人掌的蔓延。
(1)仙人掌在澳大利亚能迅速蔓延并占领大片土地,成为当地一大灾难,说明生物能够________环境,同时也能________环境。
(2)资料中,昆虫是影响仙人掌生活的________因素。
(3)1787年,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仙人掌的生长,影响仙人掌生存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
A.光照
B.水分
C.昆虫
D.空气
(4)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是为了________。
A.吸引昆虫传粉
B.保护自己免受天敌的侵害
C.适应干旱的环境
D.以上情况都不是
22.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并影响环境,请你分析下列生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小组的同学在登山时发现,竞相绽放的杜鹃花主要分布在山腰地带,而山谷和山顶分布更多的分别是栋树和赤松,造成这种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___。
(2)在炎热的夏季,鸟类主要在清晨和黄昏较凉爽的时段活动,中午就隐伏不动了,温度降低到20℃以下时,蚱蝉(俗称“知了”)就停止了鸣叫。冬天到来时,很多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变化而改变]就要进入冬眠,如青蛙、蛇等。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
(3)仙人掌有肥厚粗壮的茎储水,叶子很小,甚至特化为刺,它适于在干早的环境中生存;有一种哺乳动物,其体形较大,但是尾、耳朵、鼻端都较为短小,它适于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家兔必须借助四肢来支撑身体和运动以适应陆地环境,上述事例集中体现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
(4)植物造林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调节气候,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
(5)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作用。这一事实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
(6)“牛喜欢吃三叶草;三叶草结子要靠土蜂传粉;田鼠吃土蜂的蜜和幼虫,捣毁土蜂的巢;猫捕食田鼠。因此养牛的农民爱养猫。”这是达尔文描述的生物之间的关系。上述田鼠与土蜂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
23.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并影响环境。请分析下列生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回答问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个诗句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沙漠地区植物造林可以防风固沙,这个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莲“中通外直”,其地下茎(莲藕)和荷叶叶柄中都有贯通的气腔,适于在_______
环境中生活;沙棘的地下根长度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十多倍,适于在_______环境中生活;鱼类适于在水中呼吸的结构是鳃;家兔必须通过四肢来支撑身体和运动以适应陆地环境。上述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4.对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黑龙江漠河(我国最北部)、江西庐山三个地区的某种哺乳动物的调查结果如下表:
体长(毫米)
耳长(毫米)
体毛
A地区
695
65
浓密
B地区
540
86
正常
C地区
483
103
稀疏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推测:
(1)A地区为?????????,B地区为?????????,C地区为云南西双版纳。
(2)动物的耳朵大、体毛稀疏有利于??????????,而耳朵小、体毛浓密有利于保温,这说明动物的形态结构与??????????相适应。
(3)对这种动物外部形态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25.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通过这一学期的研究,不仅让同学们收获了生物学基本知识,还具有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1)了解校园等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我们采用了__________法;认识细胞的形态结构,我们借助显微镜采用了__________法。
(2)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6分钟
7分钟
8分钟
9分钟
干土
4
4
3
3
2
2
2
1
湿土
6
6
7
7
8
8
8
9
①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
②作出的假设是: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
③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________以外,其他条件都________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因此,根据鼠妇本身生活环境,本实验设置的光照条件是________(填“明亮”或“黑暗”)。
④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是:土壤的潮湿程度________影响鼠妇的分布,妇适于生活在________(填“湿润”或“干燥”)的环境中。
(3)光照强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光照强度属于影响鼠妇的生活的________因素(填“生物”或“非生物”)。在自然界中还有________因素(填“生物”或“非生物”)会影响鼠妇生活。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中的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及其作用。农田中除这只青蛙以外的周围所有因素即为青蛙的生存环境,因此选项D正确。
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解答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
【解答】
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存空间,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要受到环境的影响,生物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理、形态和分布的因素叫生态因素,包括光照、空气、温度、湿度、水分、土壤等。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叫生物因素,包括竞争、互助、捕食,互斗等,并且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比较复杂。
A.一山不容二虎,体现同种生物之间的攻击,互斗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
?
?
?
?
?
?
?
?
?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说明草与豆之间竞争阳光等,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C.螳螂捕食,黄雀在后,体现的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不符合题意;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表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因素的概念,解题关键是掌握生态因素的概念及组成。
【解答】
生态因素是指能够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A.生态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A不符合题意;
B.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大类,B不符合题意;
C.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和土壤等,C不符合题意;
D.生物因素不仅是指以某种生物为食的所有其他生物,还包括影响其生活和分布的任何其他生物,D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的特征,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及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关系。
【解答】
生物与生物之间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合作关系)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改变环境,同时环境也能影响生物。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属于遗传现象,A正确;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生物间的捕食关系,B错误;
C.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正确;
D.秋风扫落叶,是环境中温度对生物的影响,D正确。
故选B。??
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解题关键是熟知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解答】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草盛即草多了,草吸收的水、无机盐就多,草还和豆苗争夺生存空间,遮挡阳光影响豆苗的光合作用,导致豆苗生长缓慢,因此才有了“草盛豆苗稀”景象,体现了环境中的生物因素(草)影响生物(豆苗)的生活,A错误;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B正确;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是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C错误;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的,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错误。
故选B。??
6.【答案】C
【解析】略
7.【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环境的含义、环境与生物的关系、非生物因素及生物之间的关系。解题关键是熟知环境的含义、环境与生物的关系、非生物因素及生物之间的关系。
【解答】
A.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地点,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因素,如阳光、空气、水、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等,这些都属于环境,故A错误;
B.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故B错误;
C.环境对生物有影响,如沙漠上植物稀少;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如鲫鱼生活在池塘中,与水生环境相适应,但是当天气特别干旱,池塘干枯时,鲫鱼会死亡,表明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都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故C正确;
D.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共生、寄生、捕食、种间竞争几种方式。故D错误。
故选C。??
8.【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解题关键是熟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答】
A.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周围的各种因素。A错误;
B.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和水、空气、土壤等等,B错误;
C.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由于相互争夺食物、配偶、巢穴等,因此会发生竞争关系;但是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也有合作关系如蜜蜂、蚂蚁、狒狒、猕猴等。因此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既有竞争关系又有合作互助关系,C错误;
D.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D正确。
故选D。??
9.【答案】C
【解析】A.菊花之所以在秋天开花,与秋天的光照时间有直接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
B.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与环境关系主要表现为:环境影响生物,生物也影响环境,同时还能适应和改变环境,故B不符合题意;
C.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各种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故C符合题意;
D.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因素的概念。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因素的概念。
【解答】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大类,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和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1.【答案】C
【解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A不符合题意;“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温度影响生物,B不符合题意;“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C符合题意;“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体现了外界环境——光照对生物的影响,
D不符合题意。
12.【答案】A
【解析】“雨露滋润禾苗壮”意思是禾苗可以吸收水分,满足自身生长需要,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
故A错误。
13.【答案】C
【解析】当气温骤降时,有些同学因未及时添加衣物,得了感冒,说明环境影响生物;但有些同学虽然也未添加衣物却并没有感冒,说明生物适应环境。故选:C。
14.【答案】A
【解析】解:A、“雨露滋润禾苗壮”意思是禾苗可以吸收水分,满足树的生长需要,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A错误;
B、鱼儿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必须生活在水中,离开水就会死亡。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因此生物依赖环境,B正确;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C正确;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D正确。
故选:A。
生物生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适应一定的环境又受到环境的制约,生物必须依赖一定的环境而生存。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15.【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实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解答】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橘在南方生长得很好,在北方生长不好,主要是南方、北方温度不同造成的,是说橘是热带水果,适宜生长在高温的南方,北方温度低不适宜橘子的生长,故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结不出甜美多汁的果实,体现了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A.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意思是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草盛,即草多了,草吸收的水、无机盐就多,属于竞争关系,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意思是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体现了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阳光对生物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的,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符合题意;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体现了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答案】C
【解析】“桦尺蛾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错误;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其排出物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是生物蚯蚓对环境土壤的影响,B错误;地衣是由真菌和藻类两种生物在一起共生形成的,
“地衣中的真菌和藻类相互依赖,
彼此有利”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C正确;“蓝鲸每隔10~15分钟露出水面喷射雾状水柱”,这是鲸鱼在呼吸,属于非生物因素空气对生物的影响,D错误。
17.【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答】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悲。”,雀吃粮食属于捕食关系,兔吃草,没有草,兔子会饿死,狐也会因食物缺乏而死亡,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捕食关系,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
故选:A。??
18.【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解答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影响环境。
【解答】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春暖花开、大雁南飞,都是非生物因素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生物与生物的捕食关系。
故选B。
19.【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解答的关键。
【解答】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因素草对生物豆苗的影响,故A错误;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了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故B正确;?
C.春风又绿江南岸,说明了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故C错误;
D.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是白蚁在大堤内挖洞影响了大堤的牢固性,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D错误。
故选B。???
20.【答案】C
【解析】略
21.【答案】(1)适应;影响
(2)生物
(3)B
(4)C
【解析】
【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解答】
(1)仙人掌在澳大利亚能迅速蔓延并占领大片土地,成为当地一大灾难,说明生物能够适应环境,同时也能影响环境。
(2)、(3)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人们从仙人掌的原产地引进了吃这种植物的昆虫,这才遏制住仙人掌的蔓延。说明昆虫是影响仙人掌生活的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沙漠中的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因此影响仙人掌生存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水分,B正确。
(4)沙漠中的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故C正确。
故答案为:
(1)适应;影响
(2)生物
(3)B
(4)C??
22.【答案】(1)温度
(2)环境影响生物
(3)生物适应环境
(4)生物影响环境
(5)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6)捕食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不断的影响环境。在各种环境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都对其生活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明确生物与环境及生物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解答】
(1)海拨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高山从山脚到山顶温度差别极大,形成植物垂直分层分步的特点。因此生物小组的同学在登山时发现,竞相绽放的杜鹃花主要分布在山腰地带,而山谷和山顶分布更多的分别是栋树和赤松,造成这种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
(2)在炎热的夏季,鸟类主要在清晨和黄昏较凉爽的时段活动,中午就隐伏不动了。温度降低到20℃以下时,蚱蝉(俗称“知了”)就停止了鸣叫。冬天到来时,很多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就要进入冬眠,如青蛙、蛇等。由于受温度的影响而出现以上现象,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3)沙漠干旱缺水,蒸腾作用很大,仙人掌为了适应沙漠生活茎肉质化可以保存较多的水分,叶变态成刺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因此仙人掌可以适应沙漠干旱缺水的环境。有一种哺乳动物,其体形较大,但是尾、耳朵、鼻端等都较为短小,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保持体温,适应寒冷环境。家兔必须通过家兔必须通过四肢来支持体重支持体重和运动以适应陆地环境。上述事例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
(4)植树造林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调节气候等,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5)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作用,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因此这一事实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6)牛喜欢吃三叶草;三叶草结子要靠土蜂传粉;田鼠吃土蜂的蜜和幼虫,捣毁土蜂的巢;猫捕食田鼠,这是达尔文描述的生物之间的关系,上述田鼠与土蜂之间是捕食的关系。
故答案为:
(1)温度
(2)环境影响生物
(3)生物适应环境
(4)生物影响环境
(5)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6)捕食??
23.【答案】(1)环境影响生物
(2)生物影响环境
(3)水;缺水;生物适应环境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解答的关键是结合具有的实例分清是生物与环境的影响结果。
【解答】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不断的影响环境。在各种环境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都对其生活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个诗句体现出的山寺中的桃花由于受温度的影响而晚开放的现象,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在沙漠地区植物造林可以防风固沙,在沙漠栽种植物,植物能够对于多风沙的地区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3)莲“中通外直”,其地下茎(莲藕)和荷叶叶柄中都有贯通的气腔,以满足呼吸的需要。适于在有水的地方生存。沙棘的地下根长度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十多倍,说明它适应在缺水的地方生存。鱼类适于在水中呼吸的结构是鳃;家兔必须通过四肢来支撑身体和运动以适应陆地环境。上述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能适应环境。
故答案为:
(1)环境影响生物
(2)生物影响环境
(3)水;缺水;生物适应环境??
【答案】(1)
黑龙江漠河?
?江西庐山
(2)
散热环境
(3)
温度
【解析】(1)A地区的这种哺乳动物体长最长,耳长最短,体毛浓密,散热能力弱,有利于保持体温,适于生活在寒冷地区。我国黑龙江漠河纬度高,
气候寒冷,可以推测A地区是黑龙江漠河。B地区的这种哺乳动物体长、耳长、体毛的疏密程度都正常,
适于生长在温暖的地区,可以推测B地区是江西庐山。C地区的这种哺乳动物体长短、耳长长、体毛稀疏,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散热,适于分布在热带地区,云南西双版纳属于热带地区,可以推测C地区是云南西双版纳。
(2)
动物的耳朵大、体毛稀疏有利于散热,
而耳朵小、体毛浓密有利于保温,这说明动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
(3)由题表可知,这种动物分布在纬度不同的地区,外部形态也不同。因此,对这种动物外部形态影响最大的因素为温度。
25.【答案】
(1)调查;观察
???
(2)③土壤的潮湿程度;不同;相同;黑暗
④会;湿润?????
(3)非生物;生物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生物学研究的方法,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掌握探究实验的过程、方法、注意事项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解答】
(1)调查法: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因此,了解校园等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我们采用了调查法;认识细胞的形态结构,我们借助显微镜采用了观察法。
(2)③在科学实验中,往往只选择一个变量。为研究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这样可以增强实验结论的说服力。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在探究实验中的变量就是要探究的问题中的条件。本实验探究土壤的潮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的变量是土壤的潮湿程度,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因此,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土壤的潮湿程度,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因此,根据鼠妇本身生活环境,本实验设置的光照条件是黑暗。
④由于实验进行到最后,湿土中的鼠妇数量明显多于干土中的鼠妇。我们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是土壤的潮湿程度影响鼠妇的分布,鼠妇适于生活在湿润的环境中。
(3)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光照、水分、土壤,温度等属于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光照强度属于影响鼠妇的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在自然界中还有生物因素会影响鼠妇生活。
故答案为:
(1)调查;观察
???
(2)③土壤的潮湿程度;不同;相同;黑暗
④会;湿润?????
(3)非生物;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