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二)》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本文是牛郎织女故事的后半部分。本文叙述牛郎织女婚后美满生活和织女被王母娘娘无情地抓回天宫等事,歌颂了劳动人民反对压迫、争取自由幸福的精神,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这段故事同上一段故事一样,在表达上采用十分通俗的语言,叙述如行云流水。在内容上,上一课和本课连起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本课以织女的经历(婚后生活——被王母抓走——抗争)为主展开,王母娘娘酒醒后的情况作为插叙。但在人物性格的把握和思想感情的体会上,必须把前后两课连在一起整体把握。
教学目标
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珊瑚礁”“玉簪”等重点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进一步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复述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搜集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怎样的织女?
那么和牛郎如此恩爱幸福的织女能够朝朝暮暮、卿卿我我在一起到白头吗?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故事,去从故事中聆听人民的心声。
二、初读感知,解决字词
1.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试着用小标题概括内容。
3.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
4.找找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王母——织女的外祖母
老牛——牛郎的亲密伙伴
牛郎、织女----亲密爱人
三、精读课文,感知形象
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过着怎样的幸福生活,品析织女的人物形象。
交流:
生总结:他们生活幸福,美满。
小结:牛郎的善良拉近了天上人间的距离,那么织女对自由和真情的渴望和她的勇敢就跨越了这条鸿沟,让一切变成可能。到这里,你是不是想对这两人说点什么?
2.自读课文3、4自然段,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感受王母形象。生总结,交流:
3.阅读5——8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开,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每年七夕见面?
虽然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开,虽然织女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但是织女不死心,进行了抗争,就连喜鹊也被他们感动。知道了他们的渴望,前来帮忙。牛郎织女每年七夕会见面。
四、体悟情感
教师引导:你们喜欢这则故事吗?为什么?(因为牛郎织女都是那种靠勤劳节俭来创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民间才会有这样一个悠久的传说。)
请你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因为人们都希望牛郎和织女这两位善良、勇敢、勤劳的人过上好日子,寄托着人民群众也能过上美满生活的美好愿望。)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小结:牛郎织女流传千古,表达着人们对爱情、自由的追求;无论社会怎样变迁,这是永恒不变的。
六、课后作业
(任选两个完成)
1.学习《乞巧》《秋夕》《鹊桥仙》;
2.组内成员间讲讲这个故事,可以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积累的民间故事在“故事会”上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