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冀教版第八册第六单元的小数的认识中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小数,形成了一定的概念。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小数基础上建立起小数性质这个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小数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借助实物和直观图,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个小数化简和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2)通过小数性质的概括,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应用小数性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小数的性质,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思想。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在小数部分什么位置添“0”去“0”,小数大小不变。
4、教学准备:
尺子
纸条
5、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牙刷图片,甲商店牙刷2.5元,乙商店牙刷2.50元,哪一个商店便宜?学生讨论,举手回答。
(板书:2.5元=2.50元
)
师:观察一下这两个等式,他们有什么特点?
生:等号左边的小数末尾没有0,等号右边的小数末尾有0,但是它们是相等的。
师:那为什么相等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小数末尾“0”对小数的大小的影响。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内容——小数的性质。
二、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1.
出示:1
10
100
你有办法让这3个数相等吗?(比如说加上点什么……)
请同学们利用直尺和桌面上的三张纸条分别量出是(
)分米、(
)厘米、(
)毫米,并变成单位是米的小数。各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老师巡视并引导学生观察米尺图
各小组汇报:结合学生回答,
1分米是1/10米,就是0.1米
10厘米是10/100米,就是0.10米
100毫米是100/1000米,就是0.100米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l米=0.10米=0.100米
教师小结:这三个数虽然各不相同,但表示大小相等.
师:前两组数是带有单位的,那没有单位的小数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2、(课件出示)0.3和0.30
(1)比较0.3与0.30的大小
(2)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是怎样的?
观察课本例2中的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请同学们思考:
问题1:图①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局部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10份,3/10
0.3)
问题2:图②把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局部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100份
30/100
0.30)
问题3:从左图到右图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份数变了,正方形的大小和涂色面积的大小没变(教师进行引导)
(播放幻灯片,使两个正方形重合,从而很直观地看出涂色面积是一样的)
根据涂色部分的面积没有变,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出0.3=0.30
师:大家一起看黑板上的三个等式(2.5元=2.50元
0.1m=0.10m=0.100m
0.3=0.30),你们可以总结出什么规律呢?
学生举手回答。
板书: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
不改变数的大小,下面数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为什么?
3.90m
0.30元
500m
1.80元
0.70m
0.04元
600kg
20.20m
教师强调:小数末尾的“0”一般可以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
整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2、化简下面的小数。
例:0.70=0.7
105.0900=
1.850=
12.000=
教师强调:小数末尾和后面不同。
3、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例:0.2=0.200
4.08=
3=
30.04=
5.4=
思考:“3”的后面不加小数点行吗?为什么?
四、
回顾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
附: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2.5元=2.50元
0.1米=0.10米=0.100米
0.3=0.30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