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 2.2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 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 2.2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 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9-23 18:0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
沧海桑田
沧海桑田,简称沧桑,出自我国古书《神仙传·麻姑》。传说古代叫麻姑的仙女,自称曾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后人以沧海桑田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高山
沧海
思考:我们脚下的大地是稳定的还是运动的?
哪些实例能证明大地是运动的?
哪些实例能证明大地是运动的?
火山喷发
地震
海啸
思考:人们在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流的遗迹,这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推测其形成原因可能是什么?
桑田
沧海
地壳的变迁或海平面的上升
图2.14
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道遗迹
欧洲的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约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
思考: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会不断扩大?
图2.15荷兰的围海大坝
桑田
沧海
荷兰简图
海陆变迁的实例举证
原因解释
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
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遗迹
荷兰的围海大坝
地壳的变动
海平面的升降
填海造陆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沧海桑田的变化——海陆的变迁
思考问题:
1.你能说出这些大洲大洋的名称吗?
2.观察大陆轮廓,有什么发现?
3.你对此有什么猜想?
环节一:提出假说




欧洲
南美

北美洲
大洋洲
南极洲
太平洋
北冰洋
印度洋
大西洋
大西洋
欧洲
亚洲


北美洲
南美

大洋洲
南极洲
两块大陆就像撕破的一张纸,可以拼合在一起。他们原来会不会是同一块大陆?
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
思考问题:
1.图中ABCD分别代表哪个大陆?
2.两亿年前这些大陆是怎么分布的?
3.从2亿年前到现今这些大陆有何变化?
4.观察大西洋的面积是如何变化的?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
图2.18
大陆的漂移
地球上所有大陆在2亿年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后来它们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也就是说,我们脚下的大地在运动,七大洲、四大洋是不断变化的,这就是我提出的“大陆漂移说”。
我是一个专业的地质学家,我可不承认你的什么“大陆漂移说”。地壳的运动和海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地面的隆起和沉降,即以垂直运动为主。有个更为简单易懂的名字,就是——“固定论”!
德国气象学家
魏格纳
美国地质学家
丹纳
图2.18
大陆的漂移
大陆漂移假说的形成
思考:
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寻找证据论证大陆漂移假说?
环节二:论证假说
图2.18
大陆的漂移
哪个学说能对图示现象作出合理解释?请解释图中现象。
图2.19
拼合大陆几种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图2.20
海牛、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分布
丹纳先生,我有证据证明我的观点。其一,非洲西海岸线与南美洲东海岸的轮廓非常吻合。其二,相邻大陆,特别是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
这些也好解释,大陆之间有陆桥相连,陆生生物从一个大陆经陆桥到另一个大陆,各大陆之间的陆生生物分布方面才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不过,这些连接大陆的陆桥如今都已沉入大洋。
德国气象学家
魏格纳
美国地质学家
丹纳
海底扩张说的提出
大西洋海底大洋中脊示意图
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
思考:“海底扩张说”是否支持了“大陆漂移说”?
环节三
:完善学说
大陆漂移说
海底扩张说
板块构造说
环节三:完善学说
1910年观察世界地图,发现问题,提出设想;
1911年立志探求大陆漂移问题,搜集资料、寻求证据;
1912年提出“大陆漂移假说”,并发表相关论文;
1915年发表专著《海陆的起源》论证完整的大陆漂移学说
1930年奔赴格陵兰岛腹地收集资料继续论证时不幸遇难。
1910年观察世界地图,发现问题,提出设想;
1911年立志探求大陆漂移问题,搜集资料、寻求证据;
1912年提出“大陆漂移假说”,并发表相关论文;
1915年发表专著《海陆的起源》论证完整的大陆漂移学说;
1930年奔赴格陵兰岛腹地收集资料继续论证时不幸遇难。
不畏逆境
坚持真理
勇于探索
发现问题
思考假设
证据论证
大陆漂移说
板块构造学说
海陆的变迁
自然原因(全球)
人为原因(局部)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