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单元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单元测试(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09 17:3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大家都来学化学》单元测试卷
(6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取少量白醋,滴入紫色卷心菜液汁后显示( )
A.紫色 B.无色 C.浅紫色 D.绿色
2.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化学已日益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各项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
A.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 B.合成新药物,保障人体健康
C.勘察自然环境,分析气候形成原因 D.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
3.用量筒量取15mL水,采用俯视读数的方法,则实际取水为( )
A.大于15mL B.正好15mL C.小于15mL D.无法确定
4.酒精燃烧属于化学变化,主要是因为在这一变化过程中( )
A.有发光现象 B.能够放出热量
C.酒精能汽化成酒精蒸汽 D.燃烧后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5.下列性质的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液态氧是蓝色的 B.酒精易挥发
C.铝合金硬度较大 D.汽油易燃烧
6.下列说法能体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能供给呼吸 B.用塑料制作洗脸盆
C.镁粉制作镁光灯 D.氢气做清洁燃料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8.实验室经常用于量取液体的仪器是( )
A.烧杯 B.试管 C.量筒 D.锥形瓶
9.下列仪器不能进行加热的是( )
A.烧杯 B.试管 C.锥形瓶 D.集气瓶
10.下列仪器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
A.烧杯 B.试管 C.锥形瓶 D.滴瓶
11.取用颗粒状状固体药品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用钥匙取用 B.用镊子取用
C.直接用手拿 D.将药品颗粒放在横放容器的容器口,再缓慢地把容器竖起来
12.一支试管的容积为12cm3,如果用这支试管对某液体进行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最多是( )
A.12ml B.1ml C.8ml D.4ml
13.下列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镁条燃烧 B.冰雪融化 C.米饭变馊 D.钢铁生锈
14.下列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盐溶解 B.石蜡熔化 C.石头粉碎 D.甲烷燃烧
1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16.某同学要称取10.5g食盐,在称量完毕整理仪器时发现物质和砝码位置颠倒了,其他操作正确(1g 以下用游码),则称量物质的实际质量是( )
A.11g B.10g C.9.5g D.10.5g
17.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型环保材料 B.化学为人类提供了许多生活用品
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 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18.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成语含义丰富。下列成语一定包括化学变化的是( )
A.钻木取火 B.花香四溢 C.海市蜃楼 D.木已成舟
19.量取25ml水,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
A.10ml量筒 B.100ml量筒与天平
C.100ml量筒 D.100ml量筒与胶头滴管
2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21.下列诗句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2.如果没有化学的发展,世界就不可能像今日这样丰富。下列事实与化学发展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光伏发电日益增多 B.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日益丰富
C.高铁提速 D.电脑软件的不断升级
23.某同学在进行实验时,采取了如下的实验操作。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
A.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药品时
B.用灯帽盖灭燃着的酒精灯
C.使用酒精灯时,酒精意外失火,用湿布灭火
D.滴管深入试管中滴加液体
24.下列各说法中的“一定”,你认为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由固体变为气体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会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
D.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放热、发光现象
25.下列关于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们的饮食起居与化学没有太大的关系
B.减少和处理“三废”不会用到化学技术
C.生活用品的制作、房屋的建造都离不开化学
D.药物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中药无需加工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6.(12分)结合下列常用的仪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 ;B ;C ;D 。
(2)对物体加热时需用的仪器是 ;该仪器火焰分 层,一般用 焰进行加热。
(3)对液体进行过滤时需用的仪器是 ,在该仪器内还要铺上 。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为:一贴二低三靠。其中,一贴是指 。二低是指 ; 。
27.(3分)在化学实验中,会用到各种药品,取用药品时要遵循“取少量”、“三不”等原则。其中,“三不”是指 ; ; 。
(28题图) (29题图)
28.(2分)小明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操作。请你告诉他这一实验操作中所犯的错误(至少2处)。
(1) ;(2) 。
29.(3分)图中的实验操作均有错误,请你改正其中的错误。
图A: ;
图B: ;
图C: 。
三、生活中的化学(15分)
30.(9分)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写出你区分下列物质的方法。
(1)铜丝和铝丝: 。
(2)白醋和白酒: 。
(3)白糖与食盐: 。
31.(6分)资料分析:
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轻轻放入成水的烧杯中你,金属钠立刻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并放出热量,而金属钠本身融化成银白色小圆球,浮在水面上。
根据以上叙述,推断金属钠的物理性质:(1)硬度 ;(2)密度 ;(3)状态 ;(4)颜色 ;(5)熔点 。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
四、实验题(共15分)
32.(2分)小刚根据所学的化学内容,在家进行了如下实验:将卷心菜切碎,利用榨汁机进行榨汁,得到 色的液汁;将榨出的卷心菜汁液滴加到洗洁精中,发现液体呈现 色。
33.(4分)芳芳学习了酒精灯后觉得好玩,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家利用蜡烛进行实验:点燃蜡烛,发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把一根火柴放在火焰中(如右图)约1s后取出,看到火柴梗的 (填“a”、“b”或“c”)处最先碳化。由此可知: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34.(6分)一元硬币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是铁质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用磁铁吸一下”。
(1)“用磁铁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假设 B.观察 C.实验 D.得出结论
(2)“用磁铁吸一下”应用的是硬币的( )
A.物理性质 B.化学性质 C.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在“用磁铁吸一下”这一过程中,硬币发生的变化属于(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5.(3分)明明在一次实验结束时,忘记了将灯帽盖该在酒精灯上。等他再次来到实验室时,这个酒精灯怎么也点不着。他检查了一下酒精灯,发现灯内酒精充足,灯芯并无缺损。你能告诉他这里面的原因吗?
答 题 纸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填空题
26.(1) (2)
(3)
27.
28.
29.
三、生活中的化学
30.(1)
(2)
(3)
31.
四、实验题
32. 33.
34.(1) (2) (3)
35.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C A D D B B C D D C C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B C D A D D C B D C C
26.(1)锥形瓶 滴管 烧杯 量筒 (2)G 3 外
(3)F 滤纸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 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27.不能用手拿任何药品 不得品尝任何药品 不可直接用鼻闻试剂
28.(1)试剂瓶标签未向手心 (2)试管口没有紧贴试剂瓶口(或试剂瓶瓶塞未倒放)
29.用镊子取下蒸发皿 试管口不可对着人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30.(1)观察颜色:红色的为铜丝,白色的为铝丝
(2)嗅气味:具有醋味的白醋,具有酒味的是酒精
(3)品尝味道:有甜味的是白糖,有咸味的是食盐
31.小 小 固态 白色 常温下与水剧烈反应
32.紫 绿 33.a 外 34.(1)C (2)A (3)A
35.酒精灯用完后未用灯帽盖住,灯芯处的酒精很容易挥发,使灯芯处残留较多的水分,不易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