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升华与凝华课堂检测 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4升华与凝华课堂检测 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23 16:3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4升华与凝华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自然界“霜”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升华
C.凝固
D.凝华
2.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
C.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
A.湿手烘干
B.深秋凝霜
C.清晨结露
D.冰雪消融
4.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这是因为衣服上的冰发生了(  )
A.熔化
B.升华
C.沸腾
D.蒸发
5.用久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
A.先升华后凝华
B.升华
C.凝华
D.凝固
6.我国北方秋冬两季,有时地面和房顶会出现霜、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树枝上出现树挂。这些现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都是(  )
A.液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7.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
(1)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
(2)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
(3)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
(4)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A.(1)(2)
B.(2)(3)
C.(3)(4)
D.(1)(4)
8.如图所示,冬天早晨窗户玻璃内侧常会附着一层冰花,冰花形成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华
B.液化
C.升华
D.汽化
9.生活中水有几种不同的“别名”,如①冰、②雪、③雾、④雾凇、⑤雹、⑥霜、⑦露。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属于凝华形成的有①②④⑤⑥
B.属于液化形成的有③⑦
C.属于凝固形成的有①⑤⑥
D.形成过程吸热的有③④
10.如图所示,把一些干冰(约-76C)放入一个干燥的空金属易拉罐内,过一会儿,易拉罐外壁上部出现小水珠,外壁下部出现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水珠是易拉罐中的干冰熔化后渗透出来的
B.小水珠是周围的水蒸气吸热液化而成的
C.霜是周围的水蒸气放热凝华而成的
D.霜是周围的水蒸气放热凝固而成的
二、填空题
11.冰箱内壁的霜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凝华过程中要______热量,市面上销售的“无霜”冰箱是通过加热系统短时升温,将霜熔化成水后马上恢复制冷因此“无霜”。
12.请写出下面物态变化的名称:春天南方各地出现“回潮”现象,地板墙壁上湿漉漉的,这是属于__________现象;一夜北风过后地面变干了,这是属于__________现象。夏天为了防止虫蛀,往衣柜里放了几个樟脑丸,到了冬季穿衣服时,发现樟脑丸不见了,樟脑丸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现象。
13.降霜的天气非常寒冷,霜的形成是一个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的过程;液化石油气是采用______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并储存在钢瓶中的。
14.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湿布上的水遇冷________成冰。
15.冬天,窗______(填内或外)常常会出现冰花,这是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形成的。
16.一夜大雪后,江西庐山琼枝玉叶,粉妆玉砌,皓然一色,如图。雾凇主要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下雪不冷消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要______大量的热量
17.小彤把干冰放入烧杯里一段时间,她发现烧杯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这层霜是由_____经过_____(填物态变化)形成的。
18.①夏天,洒在地面的水不久后就会变干;②用久了的灯泡内壁会发黑;③清晨出现的白雾,会在太阳出来后慢慢地散去;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逐渐变小。上述四个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中,物态变化过程相同的是______(只填入序号)。
19.如图所示,将一些干冰颗粒撒到盛水的容器里,可以看到杯底水中有大量的气泡冒出,如同水被煮沸一般,同时杯口有大量的白汽生成。
(1)杯子里的水是否沸腾:______(选填“是”或“不是”),水中所冒气泡内的气体主要是______;
(2)杯口的白汽是______态物质,它是由杯口的______遇冷______而形成的。
20.古诗文中的一些描述蕴含物理知识。
(1)敦煌曲子词《浣溪沙》中有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的,“是船行”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的。
(2)明代诗人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中“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描述中,雾凇的形成是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此过程中需要______热量。
(3)中国古书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______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中的传声速度______。
三、解答题
21.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探究“碘的升华”时,实验设计方案有如下两种:
甲方案
乙方案
如图所示,小雨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加热,发现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于是认为碘发生升华现象
如图所示,叶子把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发现升华管内出现紫蒸气,于是认为碘发生升华现象
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标准大气下,碘的熔点为,碘的沸点为.上述设计中,更合理的方案是______,这是因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______,此方案可防止碘发生______现象.
22.小明夏天利用冰箱测量不同液体的凝固点.他在两只透明的杯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水和食盐水,然后将它们同时放入冰箱冷冻室内,每隔一定时间打开冰箱观察它们的状态并记录温度.
(1)打开冰箱门时,_________(冰箱内/空气中)的水蒸气会遇冷而形成“白气”.
(2)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一部分水已经开始结冰,而盐水却完全处于液态.由此可知杯子中水的温度应该_________(高于/等于/低于)0℃,盐水的凝固点应该_________(高于/等于/低于)水的凝固点.
(3)细心的小明还发现冷冻室内结有厚厚的霜,这是由水蒸气遇冷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这个过程需要_________(吸热/放热).霜层过厚会降低制冷效果,增加能耗.于是小明对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先将两种液体放入冰箱冷冻室内,待它们完全凝固后再取出,在室温下观察其状态的变化并测出其熔点,就可知道它们的凝固点.你认为这样做是否可行?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答案
1.D
2.A
3.B
4.B
5.A
6.B
7.B
8.A
9.B
10.C
11.放出
12.液化
汽化
升华
13.放热
压缩体积
14.凝华
放热
凝固
15.内
凝华
16.凝华
吸收
17.水蒸气
凝华
18.①③
19.不是
二氧化碳

水蒸气
液化
20.船
大地
凝华
放出
大地

21.乙
100
熔化
22.空气中
等于
低于
凝华
放热
可行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试卷第8页,总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