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3.2《哦,香雪》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3.2《哦,香雪》课件(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3 06:4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铁凝,1957年生,当代著名作家,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她以一个女作家的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对生活素材独到的发掘和精巧提取,语言清朗睿智,作品蕴涵深挚,质朴优美。
长篇《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笨花》;
中篇《麦秸垛》《对面》《午后悬崖》《永远有多远》《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短篇《哦,香雪》《马路动作》《安德烈的晚上》。




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唯一属性和文艺批评的唯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兴盛起来。铁凝的小说《哦,香雪》正是产生于这个时候,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背景了解
读准字音
褶(zhě)?皱 
嘟囔(dū
nang) ?吮吸(shǔn)
?
怂恿?(sǒng
yǒng)
辗轧(niǎn
yà)
搡(sǎng)?
窸窸窣窣(xī
sū)
隧(suì)道
积累词语?
悸动:因为害怕而心跳得厉害。?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通常是不好事)?
蠕动: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的小灌木。
撼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声势浩大。?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1-4)序幕。火车来到台儿沟,一群十七八岁的漂亮姑娘每天惊喜地迎接火车的到来。
第二部分(5-45)开端。姑娘们的欢乐时刻,表现他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
第三部分(46-63)发展。写香雪渴望拥有铅笔盒,表现了香雪对知识的追求。
第四部分(64-72)高潮。香雪用鸡蛋换回铅笔盒,表现了香雪自尊自爱的性格特点。
第五部分(73-83)结局,香雪深夜归来,与寻找他的众姐妹相遇。
序幕是什么?
在小说中,序幕又称破题、交待、引子等,用于小说情节中矛盾冲突展开之前作者对小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缘由、社会背景、主要人物及其关系的交待和说明,一般采用介绍的方式,也有的以描写环境破题。
背景:一个位于北方大山深处的偏僻小山村台儿沟。
小说背景
台儿沟在火车开进深山前后的对比是怎样?
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像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
火车开来了,也带来了现代文明的风尚,自然影响到台儿沟的人。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姑娘们为迎接火车,开始梳妆打扮,注重“服饰和容貌”了;起初是观望议论,“日久天长”,“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商品经济之风吹进了深山;香雪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希望“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再也不会让人瞧不起”,更是超出了物质层次要求,有了精神追求。


“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请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象征了什么?
“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
“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火车来之前……
火车来之后……
火车的经过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和那里的人们尤其是以凤娇和香雪为代表的一群姑娘掀起了很大的波澜。
精心打扮,等待火车,寻求新奇;锁定目标,追赶火车,交出鸡蛋;愿望实现,步行返回,欢呼香雪。
台儿沟的姑娘们在火车开来前后对比
主要描写了哪些人物?主要通过哪几个情节表现的呢?
人物——
一群淳朴、善良但性格各异的山村少女。
主要情节——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
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
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
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盒
引子——火车开进了深山。
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主要用什么手法塑造这一人物的?
主人公——香雪。




手法——前半部分注重行动描写,后半部分注重心理描写。
行动描写
香雪本来有没有铅笔盒?铅笔盒怎么样?那她为什么还要追求火车上的那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呢?
香雪形象分析
自尊
那个铅笔盒主人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她,怎么也不要她的鸡蛋,但是,香雪在临下车的时候还是悄悄地把鸡蛋塞在女学生的座位下面了,这体现了香雪怎样的性格?
淳朴自尊
为了得到一个铅笔盒,一个小姑娘在夜里走了30里山路,这又体现了香雪怎样的性格?
积极要求上进,有着远大梦想
香雪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表明了什么?
勇敢执着
心理描写
朗读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分析课文写香雪想到了什么?体现了她什么样的心理?
想到了明天向同学炫耀
想到了台儿沟的明天
想到了如何向母亲交代
想到拿这个盒子可以考上大学以便向母亲交代
有虚荣心,但又不仅仅是虚荣心,更多的是自尊心
对家乡美好明天的憧憬和渴望,这是她热爱家乡的表现
担心,害怕
用知识改变山村的落后面貌(也许香雪没有,铁凝一定有,这正体现了铁凝对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的深层次思考)
香雪形象分析
侧面描写
你望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你不忍心跟这样的小姑娘耍滑头,在她面前,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
说明香雪纯净的美可以干花别人,使别人的心灵也变得更美好。
给予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人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审美标准想象香雪的美。
香雪形象分析
对比
火车开进深山,香雪与其他姑娘们的表现有什么异同?她们感兴趣的东西是一样的吗?
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
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
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
甲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
红枣等土特产换回自己喜爱的
发卡、香皂,甚至花色繁多的
纱巾和能松能紧的尼龙袜。
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打听
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
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
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
生活方面的
学习方面的
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环境描写包括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作品主题。
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
找出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情节中的环境描写,解读香雪内心变化,分析其中的作用。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
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不怕
犹豫
坚定
①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的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
课堂练习
表面看是自然环境的描写,其实写出了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发生在台儿沟这样一个地处偏僻、贫穷落后、封闭保守的小山村。这里的人们安于现状,自甘封闭。
正是因为它的封闭,所以才有了后面这些山里的姑娘对火车的惊喜,才显得香雪对外界文明的追求的可贵,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作者语言清新淡雅,无论是叙述语言,还是对人物的描写,写得都很美,且富有寓意。请同学们迅速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简单说明理由。
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
“故意磨磨蹭蹭”是因为喜欢,想多待一会,特别是开她玩笑后更有那一点意思了;“更够意思”是说“北京话”对她更好。这里她对“北京话”好,实质上表明她爱“北京话”所代表的现代都市文明。“北京话”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
语言解读
作者语言清新淡雅,无论是叙述语言,还是对人物的描写,写得都很美,且富有寓意。请同学们迅速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简单说明理由。
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语言清新淡雅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心里,两岸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是叙述语言,诸如对火车拟人化的描绘,还是对人物如香雪做生意的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对话,写得都很美。
文章运用了象征手法,请同学们找出来,并说出其真实寓意。
“小木盒”是笨拙、陈旧的,是贫穷的象征。
“泡沫塑料铅笔盒”是文化知识和现代文明的象征。
香雪的小木盒,尽管那是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它在台儿沟还是独一无二的呢。可在这儿,和同桌的铅笔盒一比,为什么显得那样笨拙、陈旧?
“隧道”在这里象征困难,暗示走向现代文明的路上必然会遇到重重困难。面对困难,香雪没有犹豫,没有停步,而是向前冲去。
然后她就朝隧道跑去。确切地说,是冲去。
有人说,香雪不喜欢她父亲亲手做的“小木盒”,而用她娘辛苦攒下的四十个鸡蛋换了一个铅笔盒,是虚荣心的表现,意味着纯真而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有人说,换铅笔盒的“历险”,正是小说的重点和高潮,表现的是香雪的自尊与自强,意味着城市文化和现代文明不可抗拒的魅力,是乡村社会走向开放的起点。你更赞同哪种观点?
火车,象征开放、现代;
深山,象征封闭、落后、传统;
铅笔盒,象征知识、文明。
对于香雪来说,铅笔盒不仅仅是一个实物,它象征着知识与文明。香雪对铅笔盒的执着同样也表现了她的追求和理想。她想获得与别人同样平等的权利,想获得尊严。
难点分析
文章结尾描写山鸣谷应的热烈场面,有什么作用?
难点分析
作者用拟人和双关的手法描写了一个山鸣谷应的热烈场面。此处的香雪已成为现代文明的勇敢的追求者的象征,姑娘们的欢呼和群山的回音,一方面暗示了山里人对香雪行为的赞美,一方面也预示着台儿沟人们的觉醒,将走出大山的束缚,向现代文明一步步迈进。
小说的主人公是香雪,题目如果叫“香雪”也未尝不可,可是为什么还要加一个“哦”呢?这个“哦”字到底该怎样读?课文题目中为什么用“哦”字而不用“哇”、“啊”、“嘿”、“唉”、“嗯”?
“哦,香雪”是一个有诗意的标题,同时我们也可以从标题中体会到作者对香雪这个人物形象倾注了赞叹、喜爱之情。
“啊”过分大气,小山村、小姑娘、小火车站、小事情,用“啊”来感叹不妥;“哇”太现代气,洋气,闭塞的山村与之不符;“嘿”,太随意轻松;“唉”变成了叹息;“嗯”只表现了赞许。只有“哦”才含蓄、凝重,充满觉悟,意蕴丰富,既有同情和赞叹,又有对山村姑娘追求现代文明不易的感叹。
难点分析
《哦,香雪》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小说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
课文总结




香雪的故事给你的最大启发是什么?“我”与香雪比,缺少了什么?
知识改变命运
知识就是力量,进取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