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测量平均速度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
1.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4m/s,后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4m/s
B.4.8m/s
C.5m/s
D.6m/s
2.某次体育考试,王海同学完成1千米长跑项目用时大约4min,则他在1千米长跑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
A.20km/h
B.4m/s
C.2m/s
D.10km/h
3.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该物体在第一个2s内的平均速度和在第四个2s内的平均速度分别是( )
A.5m/s;5m/s
B.5m/s;10m/s
C.10m/s;5m/s
D.5m/s;3.33m/s
4.甲、乙两物体同时由同一位置开始在水平面上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2s末物体乙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B.第4s末两物体的运动速度恰好相等
C.前2s内,以物体乙为参照物,物体甲在向东运动
D.前4s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5.小良同学早上走路上学校5min走了0.3km后进商店买东西用了4min,然后继续赶路用11min走了0.9km到学校,小良从出发时到学校的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
A.1km/h
B.1km/min
C.1km/s
D.1m/s
6.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如图,当小车自斜面顶端如图所示位置开始计时,滑至底端如图所示位置时停止计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此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6cm/s
B.此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4cm/s
C.此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2cm/s
D.斜面的倾斜度越大越好,可以节省实验时间
7.短跑运动员在100m跑竞赛中,测得7s末的速度为9m/s,10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11.2m/s,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9m/s
B.10.1m/s
C.10m/s
D.11.2m/s
8.小明在学校举行的体育运动会百米赛跑中,前50米用时6秒,后50米用时8秒,小明百米赛跑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
A.16.7m/s
B.12.5m/s
C.7.1m/s
D.7.3m/s
9.10月的体育节运动会上一短跑运动员沿直线跑了5s,前2s内通过16m的路程,后3s通过了30m的路程,这个运动员在5s内的平均速度是( )
A.8m/s
B.9m/s
C.9.2m/s
D.10m/s
10.已知某物体做直线运动,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v1,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v2,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且v=3v1,则v1与v2的比值是( )
A.1:5
B.1:3
C.2:1
D.1:2
11.如图所示甲、乙微型小车的运动记录,两小车均由左向右运动。现利用频闪照相记录两小车的位置,频闪相机每隔0.02s拍一次照,用字母A、B、C、D、E标记小车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做减速运动,乙做匀速运动
B.从A位置运动至E位置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C.乙运动至D位置时速度为1m/s
D.从D位置运动至E位置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12.一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平均速度为v2,从甲地到乙地所用时间为t,从乙地返回甲地,前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v2'(v2>v2′),后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v1′(v1<v1′),从乙地到甲地所用时间也为t,若v1′﹣v1=△v1,v2﹣v2′=△v2,则( )
A.若原来v1<v2,则一定有△v1<△v2
B.若原来v1<v2,则一定有△v1>△v2
C.若原来v1>v2,则一定有△v1>△v2
D.若原来v1>v2,则一定有△v1<△v2
二、填空题。
13.两辆汽车A、B在平直路面上运动时的s﹣t图象如图甲所示,初始时运动方向如图乙所示,由图甲可知在0~t1时间内,两车速度vA
vB(填“>”、“<”或“=”);在t2~t3时间内,若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
(填“东”或“西”)运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B车的平均速度为
。
14.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根据图像判断,该物体在前3s内的平均速度是
m/s。物体在第2秒到第3秒的过程中做的是
(选填“匀速”、“减速”或“加速”)运动,速度大小是
m/s。
15.某人在2h内行走了10km,休息0.6h后又在3h内行走了18km,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km/h
16.某无人机从着陆点向上飞行50m后,立即返回着陆点,总共飞行80s,此无人机飞行的平均速度为
m/s。
17.A、B两地相距3.6km,小明从A地出发往B地,前一半路程骑行,后一半路程步行,其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他全程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s。
18.一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其距出发点的距离和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2—4s物体处于
(选填“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0—4s物体运动平均速度为
m/s。
19.如图所示,小球在斜面上做直线运动,每隔0.1s记录一次小球的位置,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做的是
(填“匀速”、“加速”或“减速”)直线运动,该过程中小球的平均速度为
m/s。
20.汽车以V1的速度匀速驶上60m的斜坡,到达坡顶后从坡顶沿原路以V2的速度匀速返回,则上坡与下坡的时间之比为
,上下坡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三、实验探究题。
21.“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如图所示,甲、乙两图是同一辆玩具小车两次不同运动的频闪照片,频闪灯的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中数字的单位为cm。根据照片记录的小车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小车做
直线运动,甲、乙两图中小车所受阻力f甲
f乙(选填“>”、“<”或“=”);
(2)乙图中小车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
m/s;
(3)物体的运动情况常常可以用图像来描述,图丙中能反映甲图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选填“A”或“B”)
22.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停表指针未超过一圈,每格1s)。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较
(填“大”或“小”)的坡度,以减小测量
的误差。
(3)该次实验中,测得sAC长为
cm,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
m/s。
(4)对于该实验,马虎同学提出了下列三条说法,其中错误的有
(填写序号)。
①测AB段的平均速度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算出的速度值会偏小
②将小车拿到B点释放,测出小车从B到C点的时间,就是BC段运动时间
③AC段的平均速度等于AB段的平均速度与BC段的平均速度的和的一半
四、计算题。
23.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000km,一列动车从甲地早上11: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各站共停留了30分钟,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动车行驶途中以9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1300m的一座桥梁,动车全部通过这座桥梁的时间1min求:
(1)动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2)动车的长度;
24.济南地铁2号线为东西向市域快线,线路全长约36千米,设站19座,开通后全线单程运行时间约0.9小时,方便了市民出行。求地铁在轨道交通2号线上运行的平均速度?
25.小豪同学上学时,前300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1=4m/s,后300s内的平均速度为v2=6m/s;放学回家时,前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为v1'=4m/s,后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为v2'=6m/s。求:
(1)小豪同学上学时的平均速度v;
(2)小豪同学放学时的平均速度v';
1.4测量平均速度课时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B;
4.D;
5.D;
6.C;
7.C;
8.C;
9.C;
10.A;
11.C;
12.C;
二、填空题。
13.>;东;17m/s;
14.2;匀速;4;
15.5;
16.1.25;
17.2.4;
18.静止;3;
19.加速;0.25;
20.v2:v1;;
三、实验探究题。
21.匀速;=;0.75;A;
22.v=;小;时间;80.0;0.16;②③;
四、计算题。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