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变化
一、单选题
1.我市地表水质居全省第一,但地表水仍需经过净化才能饮用。自来水厂的净水流程为:取水→沉降→过滤→活性吸附→含氯物质消毒杀菌。其中涉及化学反应的环节是(
???)
A.?取水??????????????????????????B.?过滤??????????????????????????C.?活性炭吸附??????????????????????????D.?含氯物质消毒杀菌
2.如图所示为银白色金属镓,放在掌心会迅速变为液态,密度略大于铝,在空气中表面易氧化形成氧化膜。其中属于镓的化学性质的是(
???)
A.?能被氧化
??????????????????????????????B.?银白色
??????????????????????????????C.?熔点低
??????????????????????????????D.?密度较小
3.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电热器取暖
????????????????????????????B.?天然气燃烧
C.?水利发电
???????????????????????D.?太阳能供热
4.医学研究表明,长期食用“地沟油”可能会引发癌症。以下都是辨别“地沟油”的简易方法,其中是利用化学性质进行辨别的是(
???)。
A.?看油是否透明?????B.?油是否有异味?????C.?听油燃烧时是否有噼啪声?????D.?降温,看油是否更易凝固.
5.纳米(nm)是一种长度单位,1nm=10?9m,纳米科技开辟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新层面。纳米材料科技是纳米科技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100nm)的超细粉末,即可得到纳米材料。这种加工过程属于(???
)
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又不是化学变化
6.下列有关氧气的用途或操作中,主要利用氧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
A.可供给呼吸
B.可用于切割金属
C.可用排水法收集
D.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7.化学变化的结果是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把反应物看成是“旧物质“,下列对“新物质"和“旧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新物质是指世界上没有的物质
B.?新物质不会再变成其他物质
C.?新物质和旧物质的性质及用途不可能完全相同
D.?新物质的元素组成与旧物质的元素组成肯定不同
8.下列有关氧气的用途或操作中主要利用氧气物理性质的是(
???)
A.?可供给呼吸
??????????????????B.?可用于切割金属
C.?可用排水法收集
??????D.?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9.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面包发酵???????????????????????????B.?酒精挥发???????????????????????????C.?海水晒盐???????????????????????????D.?灯泡发光
10.下列关于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物理性质都是通过物理变化表现出来的
B.?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化学性质
C.?蜡烛燃烧现象说明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唯一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11.某同学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点燃着的蜡烛火焰上方,如图所示。下列能作为蜡烛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的证据是(???
)
A.?出现“蜡烛油”?????????????B.?蜡烛变软?????????????C.?闻到了蜡烛油的气味?????????????D.?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12.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上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状态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13.银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长期放置会被氧化而发黑。其中属于银的化学性质的是(??
)
A.?银白色???????????????????????????B.?密度较大???????????????????????????C.?导电性良好???????????????????????????D.?能被氧化
二、填空题
14.有2瓶无色液体,分别是水和酒精,请你根据它们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写出区分水和酒精的两种方法。
(1)________。
(2)________。
15.试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来说出下列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
????
(1)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2)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
三、解答题
16.?在世界范围内,据统计化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已超过40%.如图是两种氮肥标签的一部分.请根据图示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从标签上看,碳酸氢铵不同于尿素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易溶于水??
B.受热易分解??
C.有挥发性
(2)碳酸氢铵的式量为________?;
(3)纯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这种尿素肥料的纯度至少为 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0.1%)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取水不涉及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过滤不涉及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吸附不涉及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
含氯物质消毒杀菌涉及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
A
【解析】【分析】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
?
?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解答】银白色、熔点低和密度较小都属于物理性质,而能够被氧化,只能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3.【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电热器取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天然气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水利发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
太阳能供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答案】
C
【解析】【分析】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解答】A.看油是否透明,描述的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不合题意;?
B.油是否有异味,描述的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不合题意;?
C.听油燃烧时是否有噼啪声,描述的可燃性,需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C符合题;?
D.降温,看油是否更易凝固,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
B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把固体物质加工成纳米材料,只是物质的尺寸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A、氧气供给呼吸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
可用于切割金属是利用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不符合题意;
C、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是利用其微溶于水,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D、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利用其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可以生成新物质,新物质是不同与反应前的物质,其化学性质发生改变分析。
【解答】A、
新物质是不同于反应前的物质,但要世界上存在
,不符合题意;
B、
新物质通过发生化学变化可以生成其他物质
,不符合题意;
C、
新物质和旧物质为不同物质,性质及用途不可能完全相同
,符合题意;
D、化学变化不改变元素种类,
新物质的元素组成与旧物质的元素组成肯定相同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A、氧气可帮助呼吸利用了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氧气用于切割金属是利用其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是利用其不易溶于水的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D、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利用其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答案】
A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A.面包发酵的过程,会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
B.酒精挥发,只是存在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
C.海水晒盐的过程,其实就是海水的存在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合题意;
D.灯泡发光的过程,其实就是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10.【答案】
A
【解析】【分析】(1)物理性质是能被人感知到的或者能被仪器测量到的性质,比如颜色、气味、形态、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比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等。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A.物理性质不通过物理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比如颜色和气味,故A错误符合题意;
B.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化学性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属于化学变化,但是蜡烛的状态也同时发生变化,这是物理变化,因此说明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唯一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1.【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分析。
【解答】化学变化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蜡烛燃烧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是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有新物质水生成;
故选D。
12.【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反应中“新物质”的定义分析判断。
【解答】在化学中,“新物质”并不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而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故A、B、C错误,而D正确。
故选D。
13.【答案】
D
【解析】【分析】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光泽、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延展性等、熔点、沸点等。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等、腐蚀性等。
【解答】“银白色”、“密度大”和“导电性”都是银的物理性质,而“能被氧化”是指银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银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
14.【答案】
(1)闻气味,
酒精有特殊的气味而水没有
(2)取少量点燃,酒精能燃烧而水不能
【解析】【分析】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解答】(1)气味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有特殊香味的是酒精,而没有气味的就是水;
(2)能够燃烧是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取出少量点燃,能够燃烧的是酒精,不能够燃烧的是水。
15.【答案】
(1)分子是否能分成原子并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分子是否可以再分或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1)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而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
(2)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其实就是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原子再重新组合,生成氧分子和氢分子的过程。
那么这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就是:
分子是否能分成原子并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
三、解答题
16.【答案】
(1)B
(2)79
(3)46.7%;90.6%
【解析】【解答】(1)根据标签可以看出,这两种物质保存时都需要防潮,因此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碳酸氢铵要避免高温施用,说明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
(2)碳酸氢铵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4+1×5+12+16×3=79;
(3)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6.7%;
42.3%÷46.7%≈90.6%.
故答案为:(1)B;(2)79;(3)46.7%;90.6%.
【分析】(1)根据标签的内容即可获得物质的性质;
(2)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合物中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3)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出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根据“42.3%÷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