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4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件+教案+反思(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4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件+教案+反思(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9-24 09:28:15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4 表内乘法(一)
1 乘法的初步认识
01
情景导入
过山车
小火车
小飞机
旋转木马
看!大家玩得多高兴啊!
02
探究新知
(1)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
一个小飞机里有3人





3+3+3+3+3=15
一共有5个3。
( )个6
(2)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一节车厢里有6人
4
6+6+6+6=24
(3)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







( )个( )
7
2
2+2+2+2+2+2+2=14
6+6+6+6=24
3+3+3+3+3=15
每道算式中的
加数都相同
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2+2+2+2+2+2=14
7个2
2 × 7 = 14 或 7 × 2 = 14
相同加数
相同加数的个数
相同加数的个数
相同加数
×
×
乘法是求几个相
同加数的和的简
便运算。
认识乘号及乘法算式的读法
2 × 7 = 14

乘号
乘法算式按从左往右的
顺序读,“×”读乘,
“=”读等于。
例:2×7=14
读作:2乘7等于14。
7×2=14
读作:7乘2等于14。
你能把上面的其他加法算式写成乘法
算式吗?
3+3+3+3+3=15
3×5=15
5×3=15

6+6+6+6=24
4×6=24
6×4=24

5+5+5=15
5 × 3 = 15
3 × 5 = 15

乘数

乘数


03
学以致用
1. 先用 摆一摆,再填写加法算式。
4个2
+ + + =
2
2
2
2
8
(教科书第48页做一做第1题)
3+3+3+3+3=15
3个4
5个3
+ + =
4
4
4
12
2.
( )个( )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8
4
4+4+4+4+4+4+4+4=32
8×4=32
4×8=32
(教科书第48页做一做第2题)
3. 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7+7+7+7+7
15+15+15
× 或 ×
× 或 ×
7
5
5
7
15
3
3
15
(教科书第48页做一做第3题)
4.
( )个( )
4
5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5+5+5+5=20
5×4=20
4×5=20
(教科书第49页练习九第1题)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3
6
6+6+6=18
6×3=18
3×6=18
( )个( )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2+2+2=6
2×3=6
3×2=6
5. 先按要求画 ,再写算式。
(1)每组画2个,画3组。
(教科书第49页练习九第2题)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4+4+4+4+4=20
4×5=20
5×4=20
(2)每组画4个,画5组。
04
课堂小结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
用乘法计算。乘号左右的两个数
分别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和
相同加数的个数。
04
课堂小结
读乘法算式要按从左往右的顺
序读,“×”读作乘,“=”读作
等于。
在乘法算式中,乘号左右两边
的两个数叫做乘数,乘得的结果叫
做积。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
1 乘法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构建乘法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加法与乘法的密切联系,体会乘法的简洁性和学习乘法的价值。
二、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掌握100以内加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具体的游乐园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发现用已学的加法解决问题比较麻烦时,便渴望有一种简便的方法能够取代,这时乘法便呼之欲出了。因此,经历构建乘法意义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是本课的难点,由此体会乘法的简洁性和学习乘法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经历构建乘法意义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
出示教材第46页游乐园主题图。
2.师生交流
(1)游乐园里有哪些好玩的游乐项目,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乐园入手,让学生自己观察、交流,从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不仅为新课铺垫,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感知相同数连加的特点,渗透乘法的意义
(1)出示问题一: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
(2)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3)汇报交流。
预设一:一个一个地数。
预设二:三个三个地数。(学生在数学书上每3个人圈一圈)
预设三:3+3+3+3+3=15
沟通:哪两种方法意思差不多?为什么?(方法二和方法三差不多,都表示5个3相加)
(4)认识相同加数。
观察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加数相同,都是3)有几个这样的数相加?(5个)
2.感受相同数连加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初步感知乘法的意义。
出示问题二:小火车里共有几个人?
数一数:一个一个的数,一共有多少人?
圈一圈:每节车厢6个人圈一圈,一共圈几圈?
写一写:6+6+6+6=24
说一说: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
观察刚才列出的两道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它们都是连加,加数都相同。)
3.加深体验,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1)出示问题三: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
(3)学生列出算式:
(4)按要求列算式:
如果这列过山车再长些,需要10个2 相加一共有能做多少人?20个2相加呢?100个2相加呢?你有什么感受?
4.明确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1)明确乘法的意义: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2)学会乘法算式的读写,认识乘号。
①7个2相加用乘法算式可以写成7×2=14,读作:7乘2等于14,或2×7=14,读作:2乘7等于14。
②小组内交流:100个2相加,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
③独立列式:用乘法算式表示前两问中的两个连加算式。
④介绍乘号的来历。(教材第51页“你知道吗?”)
(3)比较每组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
①你喜欢哪种?为什么?(突出乘法算式的简洁,感受乘法的必要性。)
②3+3+3+3+3=15与3×5=15,为什么加法中没有5,而乘法算式中有5呢?
5.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理解乘法的意义。
(1)出示问题四: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汇报板书。
(3)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解决游乐园情境中提出的问题入手,层层深入地展开探究,设计自主观察、小组合作、比较分析、讨论交流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突出了乘法意义的本质,促使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逐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基本练习
(1)教材第48页“做一做”第1题。
摆一摆,说一说,再填一填。
(2)教材第48页“做一做”第2题
先说一说,再填一填。
2.变式练习
(1)教材第48页“做一做”第3题。
直接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教材第50页练习九第9题。
根据“几个几相加”的描述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3)游乐园中哪个问题不能用乘法解决?为什么?
3.综合练习
(1)教材第51页练习九第13题
根据算式画图,都有两种画法,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一种即可。
(2)教材第51页练习九第14题
运用乘法与加法间的关系,计算乘法算式的得数。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层层深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深化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体会乘法的简洁性和学习乘法的价值。
(四)畅谈收获,总结课题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总结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揭示本课的课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通过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
1 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的基础上,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一年级学生一直利用加法解决数学问题,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因此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现就本节课学习内容突出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索动机。
在课堂导入环节中,首先我通过学生比较熟悉而又特别喜爱的卡通小熊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每张图片有3只小熊,引出1个3、2个3、3个3……由相同数连加算式引出乘法。为接下来深入认识乘法作准备。
二、创设认知冲突,理解知识含义。
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我还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出示情境图,根据图中的信息来提问题,例如:一共有多少个宝葫芦?在自主探索算法过程中,有的孩子列出加法算式,有的孩子列出乘法算式,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乘法算式的简便性。然后通过微视频,清晰的引出两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了乘法。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让学生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初步认识到乘法算式中,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的道理。以及只有有着相同加数的算式中才可以用乘法进行计算。大部分学生都已经了解到乘法算式的意义,还有少部分学生只是单纯的去记忆,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以致于在转换加法算式变乘法算式过程中,多让学生去辨别加数和个数,巩固理解几个几相加就是几乘几。
三、重视反馈,鼓励学生积极思维。
由于低年级学生能力有限,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所以在教学中我总是及时的反馈,便于及时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思维闪光点,同时及时准确地知道他们身上的不足之处。本节课中,重点还是让孩子们了解并掌握乘法的意义,即几个几相加可以更简便的用乘法进行计算。所以在课堂自主练习中,我多鼓励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加深对乘法意义的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并且在解决问题探索过程中,逐步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
当然,在本节课中,我也非常清楚的认识到自己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
1.本节课设计比较流畅,但是缺乏高潮,情趣化色彩不够浓厚,导致整堂课的进程比较平淡,应该在个别环节中形成更加尖锐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2.在组织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放的还不够,例如在强调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不同意义时,应该多给与学生自己去体会和表述两个数表示的不同意义,使两个关键词内化为学生的深刻理解。这样,无论从加法算式中改写成乘法还是直接列出乘法算式中,都能真正明白乘法的意义。
3、在课堂练习中,情趣化色彩不够浓厚,可以增加游戏的方式解答习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巩固训练,真正理解乘法的意义。
4、学生参与范围不够广泛,个别学生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组织教学时应对全体学生进行广泛关注。真正做到民主课堂。
总之,在本节课中,通过我自身的教学实践和与同事们的探讨中,发现的这些不足,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以改进和提高,我也会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在数学教学上取得更有实质性的进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