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的算法和算理。
2、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3、使学生加深对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的理解。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运用知识迁移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的算法和算理。
教学难点:渗透在计算中要把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的算理。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课前基本练习
算一算,说一说:
35
+
4
=
35
+
40
=
学生1:在计算35+4时,先算5+4=9
再算30+9=39
学生2:在计算35+40时,先算30+40=70
再算70+5=75
老师指出这就是我们前面所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的内容,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继续学习新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导入,目标导学
师说:孩子们,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一年级的“小小图书角”正式开业了,同学们借书的积极性非常的高涨,我们也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情境图),看,两位小朋友正在统计图书室里的各种图书呢。
师问: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看图回答)
(1)我看到了有35本故事书,借出2本。
(2)我看到了有35本动漫书,借出20本。
师问: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
还剩多少本故事书?(板书)
(2)
还剩多少本动漫书?(板书)
师问:要想解决这两个问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板书大家列的算式:
35-2=
35-20=
(二)探究算法
1.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
师问:我们先来解决第一道题,35-2得多少,应该怎样口算呢?
让我们用小棒先来摆一摆,怎样从35根小棒里拿出2根小棒。还剩多少根?
课件显示35根小棒,并动画演示去掉2根小棒的过程。(先摆3捆和5根小棒表示35根小棒,从35根小棒里面去掉2根,也就是从5根里面去掉2根小棒,还剩3根小棒和3捆合起来是3捆3根,是33根。)
师说: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我们发现计算35-2,可以把35分成30和5,先用5-2=3,再用30+3=33,教师板书口算过程。
学生:让学生自己在练习册上演算一下口算过程。
师说:结合操作过程,我们看35-2应该先算5减2,也就是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减,再用30加3得33.
2.学习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师:下面我们继续学习35-20,让我们还是用小棒先来摆一摆,怎样从35根小棒里拿出20根小棒。还剩多少根?
课件显示35根小棒,并动画演示去掉20根小棒的过程。(先摆3捆和5根小棒表示35根小棒,从35根小棒里面去掉20根,也就是从3捆里面拿走2捆小棒表示减20,3捆小棒拿走2捆还剩1捆小棒,与5根合并是15根小棒。)
师说: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我发现计算35-20,也可以把35分成30和5,先用30-20=10,再用10+5=15,教师板书口算过程。
学生:让学生自己在练习册上演算一下口算过程。
师:结合操作过程,我们看35-20应该先算30减20,也就是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减,再用10加5得15.
练一练:(先说口算过程再说结果)
57-4=
96-1=
69-40= 42-30=
3.
老师引导学生对35-2和35-20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老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上面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老师引导学生得出35-2是两位数减一位数,35-20是两位数减整十数。此时老师提出课题,学生读老师板书课题。
从计算方法上比较,35-2和35-20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先把35分成30和5;
不同点:减2,要从个位数里减;
减20,
要从十位数里减。
4、比一比:再次体会两位数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课件演示分小棒的过程。
5.小结.
相同点:都是先把35分成30和5.
不同点:
35减2时,要先从个位数里减;
35减20时,要先从十位数里减.
(三)、巩固深化,当堂检测。(我会填)
1、48-6=(
)想:把48分成(
)和(
),
先算(
),再算(
)。
2、59-30=(
)想:把59分成(
)和(
),
先算(
),再算(
)。
(四)、梳理知识,总结归纳。
畅谈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课题中“不退位”三个字。
三、作业布置
第69页“做一做”第1题、第2题。
第71页练习十六,第1题、第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