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1、明确考纲要求,了解思想感情类考题的题型。
2、在读懂诗词的基础上,总结这类考题的答题思路。
学习重点:总结这类考题的答题思路。
学习难点:怎样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知识准备】
(一)评价内容主旨类试题答题思路:
第一步:确定诗词题材,如怀古咏史诗、咏 物抒怀诗、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等;
第二步:具体分析所涉及的诗(词)句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作答形式是“××句(联)写了……”;
第三步:揭示诗(词)主旨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评价思想感情类试题答题思路:
第一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第二步: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三)评价观点态度类试题答题思路:
第一步: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并结合相关诗(词)句进行分析;
第二步:用历史的、辩证的方法对作者的 观点态度给予中肯的评价。
【自主探究】
③羁旅行役类
羁旅行役类诗词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等。人们惆怅的缘由是由于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这类诗词,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词,有时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
④征战戍边类
征战戍边的古诗词,往往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的诗作称之为边塞诗。这类诗词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离恨;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可以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这是读懂此类古诗词的大方向。这类诗内容多为边塞诗或怀古诗。边塞诗尽管内容异彩纷呈,但都体现着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分析时要善于把握这一主旨。同时应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盛唐时期,边塞诗大多豪迈爽朗、昂扬向上;中晚唐时期,国势渐衰,诗中悲壮惋伤渐增;到南宋,统治者在风雨飘摇之中苟且偷安,诗歌多抒发悲愤哀痛之情。
【典题导航】
1、(2010江苏)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栾夜煮茶?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2)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3)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2、(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乎清诗,回答问题(8分)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2)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巩固提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菩萨蛮 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燕。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1)这首词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景象?主要内容写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里集中对什么做了描写?精妙之处在哪里?就你有体会的一点谈谈自己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二)
①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弹筝女子在筵席间演奏的情景:主要内容是描写弹奏的乐曲和弹筝女的神情、动作。②一是集中描写音乐。上阙由曲名写起,曲子描写的是湘江和湘江故事。鸣筝声声,令人联想起湘水荡漾的绿波。“写尽”二字,描写出筝曲之妙,境界已出。二是集中描写弹筝女子,这里是特写镜头。“纤指”突出了弹筝女子年轻秀媚的特征。“幽恨”既写曲中情绪,又含弹者心声,“细”字连结二者。下阕前两句既含蓄地描绘出弹筝女聪颖灵巧、从容专注的神态,又暗写出弹筝女柔和自重的性情,而且运用镜头剪接手法转写“玉柱”。下阕后两句收束全词,“断肠“与“幽恨”照应,将弹奏感情推向高潮。“春山眉黛低”,用贴切的比喻描写女子神情,和乐曲巧妙融为一体。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