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秒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分析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小学三年级,正是过渡时期,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2、对于优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
3、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
4、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有时间要多帮助他们,给他们讲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让他们一点一点的进步。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2.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
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其中的钟面时刻为11:59)“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时间的知识。
(板书:时、分、秒的认识。)
3、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师:时间在我们的生活中可真是无处不在。
学生回答:11:59
师生一起倒计时:15,14,13,…,1。
学生读课题。
学生举例:火箭发射、跑步比赛等
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出发,把教材还原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
二、合作探究,体验感悟。活动一:探索计量“秒”的工具。
1、师:像“秒”这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这里有一个钟表店(课件出示),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2.学习1分=60秒。
师:电子钟表、秒表以及有秒针的钟表都可以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现在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就提示:分针走1格,秒针走多少?秒针走1圈,分针走多少?)4、1秒钟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1秒钟却能做很多事情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广泛发表意见。有以下的发现:(1)电子表(或钟)。(2)有秒针的钟表。(3)秒表。?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模型,动手操作。分小组讨论,总结秒针和分针的运行关系,即秒针走1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生1:现代化工厂的流水线上一秒钟可以生产出成千上万个零件。生2:有的电脑一秒钟可以完成3万亿次运算等等。
运用多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学习情境,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唤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也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活动二:解决问题,发展新知。1、师:人们为了掌握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发明了时钟。观察时钟。教师在黑板上挂出一个时钟(或演示动画“认识钟面”),用投影仪出示放大了的钟面投影图,要求学生结合自制的钟面模型,观察、了解钟面上各个部分及其名称。2、观察、思考和讨论。(1)钟面上这两根指针是怎样走动的?(多媒体课件演示)
(2)分针与时针是怎样表示时间的??(3)两针行走时它们的关系怎样?
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认真观看动画“认识钟面”。一组同学观察时针的走动,另一组同学观察分针的走动。?
3.结合生活实际,领会1小时、1分钟分别大约有多久。(1)1小时等于1节课的时间加课间活动20分钟的时间。
(2)1分钟有多久?请学生听一段优美的音乐(播放音频“梁祝片段”)。同时教育学生要珍惜每一分钟。
学生讨论,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自由发言,知道:钟面上有1~12共十二个数,以及它们各自的位置。每个数之间有5格,一共有60格。钟面上有两根指针,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得出分针和时针在钟面上是同时、同方向、不同速度地行走。?学生讨论,交流汇报: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一小时,分针走一格是一分钟”的结论。学生讨论,总结出时针走了一个字是一小时,分针走了一圈是60分钟;这两根指针是同时走,同时停的,所以1小时=60分。?学生讨论,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课前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亲身感受和体验,课堂延伸到了家庭和社会,扩大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真切的体验,有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
活动三:课内总结,课外延伸。
1.配乐朗诵(或组织小品表演:拨时间)
放录音,在优美抒情的音乐声中,朗声起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你是通过哪些方法获得这些知识的?
师:如果没有这些钟表,我们又有什么办法知道时间在1分、1秒地过去呢?(教师播放课件出示一些古代计时的工具。)师:有兴趣的同学再去找一些资料,下次开一个新闻发布会
学生齐读:世界上最宝贵的是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对人们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是人所拥有的全部富。让我们好好珍惜每一分钟吧!??学生畅所欲言地谈学习感受,提疑难问题。并充分发表意见
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练习设计层层深入,既巩固了新知,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题的能力。理想的数学课堂是学生发展的课堂,是学生在价值引领下的自主探究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以动态生成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学会认识时钟,知道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体会认识时间的乐趣。同时也体现了课程的活动性。?创新意识和解决问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自主学习,主动探究。3、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4、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5、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事情所需时间,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在估测其他事情时可借鉴作比较。建立其他数学概念也可运用这样一些做法。
八、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1分=60秒。
九、实践反思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解决“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及“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4、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事情所需时间,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在估测其他事情时可借鉴作比较。当然,除了在学习秒的认识是可以这样做,建立其他数学概念也可运用这样一些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