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微生物的生活·基础夯实—2021-2022学年冀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单元测试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题序
一
二
总分
结分人
核分人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病毒生活的环境是(
)
A.土壤中
B.活的细胞中
C.空气中
D.水中
2.下列结构图中,没有细胞结构的一项是(
)
A.
B.
C.
D.
3.下列有关病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B.没有细胞结构
C.不含有遗传物质
D.不能独立生活
4.酿制葡萄酒时,能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的是(
)
A.青霉
B.根瘤菌
C.酵母菌
D.醋酸菌
5.病毒的外壳和核心的组成成分分别为(
)
A.脂类、蛋白质
B.脂类、核酸分子
C.蛋白质、核酸分子
D.核酸分子、蛋白质
6.构成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主要是指(
)
A.细菌、真菌等腐生性微生物
B.以动物残体为食的生物
C.细菌、真菌等寄生性微生物
D.所有微生物
7.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噬菌体属于病毒
B.所有病毒都会使人类患病
C.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D.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8.人体肠道内的共生菌群中含有大肠杆菌,该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
A.复制增殖
B.出芽生殖
C.孢子生殖
D.分裂生殖
9.一些细菌、真菌能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下面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真菌引起棉花枯萎病
B.霉菌引起人患感冒
C.链球菌引起人患扁桃体炎
D.真菌引起人患足癣
10.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上。制作酸奶和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是(
)
A.乳酸杆菌
B.酵母菌
C.醋酸杆菌
D.霉菌
11.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内。一段时间后,细菌内出现一些新的噬菌体,这是因为DNA是(
)
A.提供能量的物质
B.控制性状的单位
C.主要的遗传物质
D.遗传物质的载体
12.下列细菌和真菌中,营寄生生活的是(
)
①人体中的链球菌
②人体皮肤中的真菌
③使玉米得黑粉病的真菌
④地衣中的真菌
⑤大豆根瘤中的根瘤菌
⑥腐烂香蕉中的枯草杆菌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3.受潮的粮食、衣服和皮鞋上常常发霉,而干燥的粮食、衣服和皮鞋上不易发霉,由此可推测出霉菌的生活环境中需要(
)
A.适宜的温度
B.丰富的有机物
C.充足的氧气
D.较大的湿度
14.为了保护雪山的生态环境,登山运动员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雪山,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走,这是因为雪山的自然环境中(
)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B.缺少生产者
C.没有消费者
D.分解者很少
15.灰指甲学名甲癣,是一种由真菌感染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真菌细胞与细菌相比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具有(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遗传物质
D.成形的细胞核
16.小华对妈妈说,剩饭剩菜放在冰箱中能保存一定的时间不腐败,主要是因为在冰箱的环境中(
)
A.没有微生物
B.微生物被冻死了
C.微生物繁殖的速度很慢
D.微生物很少
17.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该病毒属于(
)
A.植物病毒
B.动物病毒
C.细菌病毒
D.噬菌体
18.下列做法中不属于利用病毒为人类造福的是(
)
A.利用绿脓杆菌噬菌体治疗烧伤引起的感染
B.利用病毒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
C.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寄生在人体内
D.利用动物病毒防治虫害
19.下课后,同学们针对蘑菇展开了争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蘑菇是一类大型的真菌
B.蘑菇均可以食用
C.蘑菇的营养方式为异养
D.蘑菇能产生孢子进行繁殖
20.下列关于图中三种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都有[1]蛋白质外壳和[2]由核酸组成的核心两部分
B.病毒通常比细菌大
C.大肠杆菌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
D.有的病毒含有的核酸是DNA,有的病毒含有的核酸是RNA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大题,共60分)
21.(8分)用显微镜观察培养皿中的青霉和曲霉,如图所示,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形态上可知____________是青霉、____________是曲霉(填字母)。
(2)从图中可以看出青霉和曲霉都是____________(填“单”或“多")细胞生物。
(3)能够吸收营养物质的应是菌丝____________(填“①”或“②”)。
(4)青霉和曲霉的细胞质内都没有____________,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22.(8分)为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某小组同学设计了两组实验方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相同的玻璃瓶两个,分为甲、乙两组,分别加入等量的温开水,每组按照各自的方案(方案一:甲组瓶内加入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乙组瓶内只加入与甲等量的蔗糖,不加干酵母。方案二:甲组瓶内加入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乙组瓶内只加入与甲等量的干酵母,不加蔗糖)加入不同的物质后,将相同的气球套在瓶口,放于温暖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观察。请分析以上两种方案:
(1)预测甲、乙两组的实验现象:方案一____________,方案二____________。
(2)你认为哪个方案更合理?____________;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
(3)酵母菌发酵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如何证明?____________。
(4)如果方案中去掉乙组,能否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23.(10分)如图为细菌结构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是__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__,D是_____________,E是_____________。
(2)F是_____________,它使细菌能够运动。
(3)假设某人手上此刻有100个某种细菌,该细菌每30分钟繁殖一代,4小时后此人手上的细菌数目是_____________个。
(4)细菌有_____________状、_____________状和螺旋状三种基本形态。
24.(10分)为探究酵母菌的作用,尝试甜酒的制作方法,婷婷同学在课外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甲、乙、丙三个洁净烧瓶,分别加入适量的凉开水;
②取适量淘洗干净的糯米,用锅蒸熟并冷却至室温;
③将冷却后的糯米分成等量的两份,分别加入甲、乙两个烧瓶中,同时丙中加入等量蒸镏水;
④向甲、丙两个烧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酒曲(含酵母菌),乙中加入等量蒸馏水;
⑤将三个烧瓶的瓶口密封,并同时放在适宜的环境中静置2~3天。请分析回答:
(1)婷婷的实验中有___________组对照实验,变量为酒曲的一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三个烧瓶中最有可能生产出甜酒的是_____________。
(3)在酿酒的过程中,酵母菌的作用是分解__________产生酒精和__________。与酵母菌相比,细菌在结构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没有__________________。
(4)婷婷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操作制出的“甜酒”带有酸味,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5)请再举一个酵母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
25.(12分)下图是四种微生物的图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四种生物在细胞结构上的共同点是:都有[2]细胞膜、[5]__________和[___]细胞质;主要区别是甲无成形的细胞核,但有[___]____________。
(2)甲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甲的生殖速度非常快,假设它30分钟产生一代,那么2
h后,一个甲将变成________________个。
(3)图乙和丁都是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单细胞”或“多细胞”)真菌。乙能产生______________,这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类药物,可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存放在温暖潮湿地方的橘子上容易长出乙来,说明乙的生活需要______________和适宜的______________。
(4)图中的______________
(填图序号)可以用于制作包子、馒头和酿酒。
(5)图丁中的a是______________,图中的乙、丙、丁都通过产生a来繁殖后代。
(6)这四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______________,它们细胞内都没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从外界获取______________来维持生命活动。
26.(12分)某小组的同学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分别提出下表三种实验方案:
方案
甲组
乙组
方案一
放在无菌的条件下
暴露在空气中
方案二
灭菌后放在无菌的条件下
放在自然条件下
方案三
灭菌处理放在无菌的条件下
灭菌处理再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的条件下
以上三种方案都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请分析回答:
(1)你对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实验组是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使树叶保持湿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组要用相同的树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5)更能说明问题的方案是方案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
(6)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有机物。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2.答案:A
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A符合题意;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有细胞结构,B不符合题意;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一般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有的还有叶绿体,有细胞结构,C不符合题意;细菌有细胞结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的还有鞭毛和荚膜,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D不符合题意。
3.答案:C
解析:“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都是病毒的特点;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分子组成,因此病毒含有遗传物质。所以,有关病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项。
4.答案:C
解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酿制葡萄酒时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无氧的条件下,能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5.答案:C
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因此病毒的外壳和核心的组成成分分别为蛋白质、遗传物质(核酸)。
6.答案:A
解析:细菌、真菌等腐生性微生物,都是分解者,A正确;以动物残体为食的生物有分解者,如细菌,也有消费者,如秃鹰,B不正确;细菌、真菌等寄生性微生物属于消费者,C不正确;有些微生物不属于分解者,D不正确。
7.答案:B
解析:有的病毒会使人患病,如艾滋病病毒;有的可以治疗疾病,如绿脓杆菌噬菌体(细菌病毒)可以治疗绿脓杆菌感染。故B错误。
8.答案:D
解析: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
9.答案:B
解析:棉花枯萎病的病原体是一种名为尖孢镰刀菌的真菌,A选项叙述正确;某些病毒可引起人患感冒,感冒不是由霉菌引起的,B选项叙述错误;链球菌寄生在人身上,能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等疾病,C选项叙述正确;有的真菌寄生在人的皮肤上,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并使人患臂癣、足癣等皮肤病,D选项叙述正确。
10.答案:A
解析: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的,经乳酸菌的发酵,牛奶中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同时具有甜酸风味,酸奶营养成分与鲜奶大致相同。制作泡菜也要用到乳酸菌发酵。制作馒头、面包需要加入酵母菌。制作醋需要加入醋酸菌。霉菌中的青霉可以提取青霉素。
11.答案:C
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12.答案:A
解析: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很好地生活,这种现象叫共生。寄生是一种生物从其他活的生物体内或体表获取营养维持生活的方式,会对寄主造成伤害。腐生是生物靠分解其他动植物的遗体或其他动物的粪便获取营养物质维持生活的方式。选项中,①②③是寄生;④⑤是共生;⑥是腐生。
13.答案:D
解析:真菌等微生物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等。受潮的粮食、衣服和皮鞋上常常发霉,而干燥的粮食、衣服和皮鞋上不易发霉,由此可推测出霉菌的生活环境中需要一定的水分。
14.答案:D
解析:为了保护雪山的生态环境,登山运动员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雪山,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走,这是因为雪山的自然环境中分解者很少。
15.答案:D
解析: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真菌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所以真菌细胞与细菌相比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16.答案:
C
解析:将食物放在冰箱中就是利用冰箱内的低温环境,抑制微生物的繁殖,来达到较长时间保存的目的。
17.答案:B
解析:非洲猪瘟病毒主要寄生在猪的细胞里,属于动物病毒。
18.答案:C
解析:有些病毒可以使人生病。如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寄生在人体内,使人患乙型肝炎、艾滋病。
19.答案:B
解析:蘑菇是一类大型的真菌,蘑菇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的;有些蘑菇含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美味的食品,如香菇、侧耳等,但有些蘑菇有毒,如毒蝇鹅膏等,误食了会中毒,甚至引起死亡,因此采来的蘑菇,必须仔细鉴定,绝不能随便食用;蘑菇的体内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异养;蘑菇能产生大量的孢子,靠孢子来繁殖新个体。
20.答案:B
解析:一般来说,病毒比细菌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它的大小,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1.答案:(1)A;B
(2)多
(3)②
(4)叶绿素
解析:(1)图A气生菌丝顶端的孢子囊呈扫帚状,因此是青霉。图B气生菌丝顶端的孢子囊呈放射状,因此是曲霉。
(2)青霉、曲霉都属于多细胞真菌,由大量的菌丝构成。
(3)青霉、曲霉都有气生菌丝和营养菌丝,其中②营养菌丝可以吸收营养物质。
(4)青霉和曲霉细胞中不含叶绿素,营养方式为异养,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都能产生大量的孢子,靠孢子来繁殖新个体。
22.答案:(1)甲组的气球鼓起来,乙组的气球无变化;甲组的气球鼓起来,乙组的气球无变化
(2)方案一;由于该实验是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因此实验变量应该是酵母菌,方案一的实验变量是酵母菌,方案二的实验变量是蔗糖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4)不能;只有设置对照实验,才能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
解析:(1)方案一:甲组酵母菌进行发酵,分解蔗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能使气球鼓起来;乙中只加了蔗糖,没有加干酵母,因此不能分解蔗糖产生二氧化碳,所以气球无变化。方案二:甲中加入了干酵母和蔗糖,酵母菌进行发酵,分解蔗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能使气球鼓起来;乙中只加了干酵母,没有加蔗糖,因此酵母菌无蔗糖可分解,所以无二氧化碳产生,气球无变化。
(2)方案一更合理。由于该实验是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因此实验变量是酵母菌,而不是蔗糖。方案一的实验变量是酵母菌,方案二的实验变量是蔗糖。
(3)甲组瓶内加入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酵母菌发酵,能使气球鼓起来。说明酵母菌发酵产生了气体,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可以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
(4)方案中乙组为对照组,如果方案中去掉乙组,不能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理由是只有设置对照实验,才能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
23.答案:(1)拟核;细胞膜;细胞壁;荚膜;细胞质
(2)鞭毛
(3)25
600
(4)球;杆
解析:(1)图中A为拟核;B为细胞膜;C为细胞壁;D为荚膜;E为细胞质。
(2)在细菌的结构示意图中F是鞭毛,鞭毛的作用是帮助细菌运动。
(3)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题述细菌的繁殖速度是每30分钟繁殖一代,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细菌分裂了8次,因此此人手上的100个细菌4小时后变为100×28=25
600(个)。
(4)根据细菌的不同形态,细菌可以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三种。
24.答案:(1)两;甲;乙
(2)甲
(3)有机物(葡萄糖);二氧化碳;成形的细胞核
(4)有杂菌
(5)制面包
解析:(1)甲中有糯米,有酒曲,乙中有糯米,无酒曲,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变量是酒曲;甲中有糯米,有酒曲,丙中有酒曲、无糯米,也构成一组对照,变量是糯米;乙与丙有两个变量,不能构成对照组;所以有两组对照实验。
(2)甲中既有糯米,又有酒曲的发酵作用,同时也密封确保无氧,使得酒曲在此条件下发酵产生酒精;乙中无酒曲,糯米中的淀粉不能被分解产生葡萄糖,葡萄糖不能被进一步分解产生酒精;丙中无糯米,酒曲不能将水分解产生酒精,因此能产生甜酒的应该是甲。
(3)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够分解有机物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细菌细胞在结构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4)在制作甜酒的过程中,要尽量少打开容器,防止杂菌进入污染培养基,制出的“甜酒”带有酸味,可能是有杂菌。
(5)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经过发酵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松软多孔。
25.答案:(1)细胞壁;4;3;遗传物质
(2)分裂生殖;16
(3)多细胞;青霉素;水分;温度
(4)丙
(5)孢子
(6)分解者;叶绿体;有机物
解析:(1)图中四种生物在细胞结构上的共同点是:都有[2]细胞膜、[5]细胞壁和[4]细胞质;甲细菌与青霉、酵母菌等真菌最大的区别是无成形的细胞核,但有遗传物质。
(2)甲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甲的生殖速度非常快,假设它30分钟产生一代,那么2
h后,一个甲将变成16个。
(3)图乙和丁都是多细胞真菌。乙能产生青霉素,这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类药物,可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存放在温暖潮湿地方的橘子上容易长出乙来,说明乙的生活需要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4)图丙是酵母菌,酵母菌在蒸馒头、面包、酿酒等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作用,制酒时,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5)图丁中的a是孢子,图中的乙、丙、丁都通过产生孢子来繁殖后代。
(6)分解者从新陈代谢的同化作用方面看属于异养型,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主要包括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也包括一些腐食性动物(如蚯蚓、蝇、蜣螂等),它们都能分解残枝败叶、尸体、粪便等有机物,所以这四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分解者,它们的细胞内都没有的结构是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从外界获取有机物来维持生命活动。
26.答案:(1)细菌对植物遗体有分解作用
(2)乙组
(3)细菌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4)为了保证除实验变量外的其他条件都相同
(5)三;变量只有一个
解析:(1)根据实验步骤可以看出,作出的假设应该是:细菌对植物遗体有分解作用。
(2)一般没有特别施加影响的一组作为对照组,施加了特别影响的为实验组。将乙组灭菌后接种细菌的为实验组,甲组灭菌处理放在无菌条件下的为对照组。
(3)由于细菌适于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因此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不可以用自来水代替,因为自来水中含有细菌,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4)因为这个实验方案的目的是研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细菌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甲、乙两组要用相同的树叶。
(5)方案三更能说明问题,因为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所处的条件完全相同(都进行灭菌处理);而实验后,除单一变量(接种与不接种)外,对照组与实验组又处于相同的条件下(无菌的条件)。可见,只有方案三排除了干扰。因此,与方案一和方案二比较,方案三更能说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