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赵 普
盐城中学 潘三
赵普:(922—992)北宋大臣。字则平。后周时为赵匡胤的幕僚,任掌书记,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宋初任枢秘史,乾德二年起任宰相,太宗时又两次为相,淳化三年因病辞职,封魏国公,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一、请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寡( )学术,及( )为( )相
2、晚年手不释( )卷( )
3、虽( )多忌克
4、而能以( )天下事为( )己任
5、尝( )奏荐某人为( )某官
6、普明日复( )奏其人
7、普颜色( )不变
8、太祖乃( )悟,卒( )用其人
自我检测
少
等到
做
放下
书
虽然
把
当作
曾经
任、做
又、再
脸色
才
终于
二、请翻译下列句子,说说原句与译句有何不同
1、太祖常劝 以读书
2、读之竟日
3、普明日复奏 其人
4、碎裂奏牍掷 地
宋太祖常拿读书这件事劝他
(之)
(省略,倒装)
整天读书
(状语后置)
赵普第二天又上奏章举荐那个人。
(荐)
(不可省略)
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
(于)
(无把字句,省略)
三、请说出下列句子大意。
1、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2、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3、太祖不用
4、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
赵普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比。
太祖不采用。
过些日子(赵普)把旧纸片补缀起来,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
《赵普》参考译文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劝他读书。他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在读。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格深沉而严肃刚正有原则,虽然多嫉妒好胜,但能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代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拘谨顾小节而遇事沉默不言,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他曾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用这人,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还是上报这人。太祖生气了,撕碎了赵普的奏章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碎奏章拾起来带回了家,过些日子把这些旧奏章补缀起来,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最终任用了这人。
探究思考
1、本文写了赵普的哪两件事?表现了什么中心思想?
两件事情:刻苦读书、奏荐人才。
一个中心:以天下事为已任
刻苦读书
(1)赵普读书的原因是什么?读书勤奋表现在什么地方?读书的效果表现在什么地方?
读书原因: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读书勤奋:手不释卷 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读书效果:处决如流
尝奏荐
不用
复奏其人
亦不用
又以其人奏
怒,碎裂奏牍掷地
复奏如初
乃悟,卒用其人
说明:赵普不畏皇威,敢于冒死为国荐才的精神!
2、通过文中所写的两件事,你认为赵普是个什么样的人?
具有刻苦的精神、超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
3、本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试举例说明。这些细节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特点?
“阖户启箧取书”—专心致志
“普颜色不变”—镇定自若
“补缀旧纸,复奏如初”—意志坚定
学习了本文,我们懂得了赵普以天下事为已任的精神,你知道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人以天下事为已任吗?
岳飞—精忠报国;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孙中山—中国革命的先驱者;
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
……
拓展提高
谢谢各位莅临指导!赵普
班级 姓名 书写评价 成绩评价 综合得分
基础知识(20分)
1、为下列字注音:(4分)
阖( ) 箧( ) 龌( ) 龊( )
循( ) 牍( ) 掷( ) 缀( )
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8分)
少习吏事: 寡学术: 每归私第: 阖户启箧:
处决如流: 卒用其人: 发箧视之: 岸谷:
3、填空(5分)
(1).《赵普》选自《 》,本文写了赵普的两件事。一是 ;一是 。集中表现了赵普 。
(2).“手不释卷”这一成语的意思是 ,形容 。
(3).学习这篇课文后, 我们应学习赵普 、 的品质,体会“半部《 》治天下”的道理。
4、翻译下列句子(3分):
(1).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2). 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3).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教材解读(6分)
5赵普为什么要三番五次地奏荐某人为官而不惧触犯太祖?(1分)
6.课文第二段写赵普奏荐人才时有哪些细节描写?你从中可以看出赵普有什么性格特征?(2分)
7.赵普到了晚年还手不释卷,这给你什么启迪?你还能举一、两个古代勤奋学习的读书人的事迹吗?(2分)
8.从赵普身上,你学到了什么(1分)?
类文阅读(6分)
刘宣苦读成才
景泰①间,吉安刘公宣②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③……。取解时,刘文恭公铉④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焦竤《玉堂丛语》)
【注释】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9、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1分)
A. 以语使(告诉) B.讶其文(感到惊奇)
C. 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做法) D. 使乃优遇之(他,指刘宣)
10、翻译下面句子,补上省略的成分。(2分)
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11、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分别评价文中刘宣、卫使、刘铉三个人物。(3分)
中考在线(18 分)
阅读《赵普》,完成12—15 题。
(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莞,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2)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选自《宋史》)
1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 分)
① 习: ② 发:
③ 为: ④ 明日: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① 太祖常劝以读书。
译文:
② 闺户启筐取书,读之竟日。
译文:
③ 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译文:
14.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从文中看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 4 分)
答:
15.对赵普的举荐,太祖的态度是“不用”、“亦不用”、“卒用”,你从太祖的这种变化中读出了什么?( 4 分)
答:
参考答案
1、略2、略3、略4、略
5、因为赵普性格深沉,严肃刚正,能把天下大事看成是自己的责任,他觉得某个人是人才,适合担任这个官职的,就极力向皇帝推荐,希望能找到最适合的人才来为国家效力,哪怕是得罪了皇帝他也要推荐
6、细节描写有“颜色不变,跪而拾之”,“补缀旧纸”。这些细节反映了赵普不为个人安危为国家推荐人才,表现了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7、学习要勤奋刻苦,活到老学到老,要学以致用等;韦编三绝、囊萤夜读、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孙康映雪
8、胸怀天下,爱国,坚持真理,勤奋刻苦,要学以致用,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等
9、C
.10、他日夜在马棚中读书,卫使起初不知道。11、刘宣:苦读成才 卫使:爱惜人才
刘铉:慧眼识才
12.①习:学习,研究,熟悉 ②发:打开
③为:担任 ④明日:第二天
13.①太祖皇帝常常劝他好好读书。
②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一读就是一天。
③赵普的脸色没有丝毫改变,镇定的跪着捡起来退下。
14.①年轻的时候熟读官员官吏制度治理国家方面的书籍,精通选贤任能治理国家。
②深入研读《论语》以其理论来治理国家。
15.太祖皇帝刚开始对赵普举荐的人不了解所以“不用”,后来赵普再次举荐,太祖仍不了解还是“不用”并对赵普有些烦了,最后赵普坚持举荐,太祖由此看出赵普的忠心尽职,且体会到被举荐人的不一般,所以“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