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23 14:3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文艺复兴时期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的主要成就,进而使学生理解文艺复兴的本质。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列表格的形式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组织学生对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进行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人文主义的认识,使学生充分认识人的价值和尊严,建立乐观进取的人生观,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文艺复兴的核心内容;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教学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面两幅图画中的圣母一个是中世纪的,一个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你觉得画中人物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图2与图1相比反映了什么思想的光辉?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去探究这一变化的缘由。
二、探究新知
(一)文艺复兴
1.教师出示下面两则材料,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5页第1段正文,归纳出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
材料一 中世纪(约476—1453年),在这一千多年中,欧洲社会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在中世纪政教合一的体制下,人性受到极大的压抑。教会极端蔑视人性,认为人生下来就是有罪的、肮脏的、下贱的。人的一生就是为赎罪而活着,除此以外没有任何意义。在中世纪,艺术是被用来歌颂神的,人甚至是没有资格被表现的。即使在歌颂神的艺术作品中出现人的形,也是以低贱的、肮脏的形象出现。
材料二 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等城市,手工业和工商业发达,银行兴起。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经营商业和银行,被称为“最富有的商人”,能够操控城市的政局。在意大利的城市中,形成了关注现实生活和个人发展的风气。
提示:一方面,罗马教皇和天主教教会在欧洲的宗教统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性,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使新兴的市民开始寻求发财致富的机会,他们追求享受生活,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2.材料展示: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反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教师提问:文艺复兴运动为什么最终起源于意大利?
提示:资本主义萌芽较早出现在意大利;意大利丰厚的文化遗产和众多的人才,也是文艺复兴产生的重要条件。
3.图表展示人文主义与封建神学的不同思想。
人文主义主张
西欧中世纪封建神学主张
以人为中心
以神为中心
提倡人性,反对神性
提倡神性,反对人性
强调人的尊严、力量、价值
强调神的至高无上的主宰地位
提倡创造,享受生活,追求现世幸福,反对禁欲
提倡禁绝现世生活的欲望,主张追求来世的幸福
崇尚科学知识
提倡愚昧无知,不学无术
  
教师提问:通过图表的对比,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提示: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它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延续了近300年之久。
4.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教材第66页“问题思考”:你如何理解文艺复兴并非简单的“复兴”?
提示:这场运动虽然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复兴”,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它实质是资本主义文化的兴起。
(二)但丁
教师课件展示图片《但丁》,这位历史人物是谁?他在文艺复兴中的地位如何?
提示: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三杰”之一。
教师提问:文艺复兴“文学三杰”指的是哪三位?
提示: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教师提问:但丁的代表作是什么?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它的内容?
提示:《神曲》。但丁的长篇诗作《神曲》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作者借梦游三界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把许多主教、僧侣甚至教皇都打入地狱,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
(三)达·芬奇
教师课件展示达·芬奇的自画像。
教师讲解:达·芬奇,意大利人,是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著名画家和科学家,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并称为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他广泛涉猎数学、物理、生物、解剖、地理、工程和军事等各个学科领域,是世界科学史上罕见的多才多艺的学者。他被恩格斯称为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
教师提问: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三杰”指的是谁?
提示: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
教师讲解:达·芬奇的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画面描述了耶稣说话时诸门徒的反应,或惊愕,或愤慨,或悲叹,或相互议论,或急于表白。犹大惊慌失措的神情与耶稣的镇定形成鲜明的对比。《蒙娜丽莎》是肖像画,画中少妇目光神奇而专注,面颊柔润而微红,似有若无的笑容,让人捉摸不透。
(四)莎士比亚
1.教师课件展示图片——莎士比亚。
教师提问:莎士比亚的作品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他的代表作有哪些?体现了怎样的生活理想?
提示:《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人文主义。
2.教师布置任务:但丁、达·芬奇和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来的代表人物,请各小组同学合作完成以下表格。
代表人物
国别
地位
代表作
但丁
意大利
文艺复兴的先驱
《神曲》
达·芬奇
意大利
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
《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
莎士比亚
英国
著名文学艺术家
《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围绕文艺复兴的背景、文艺复兴的兴起、实质以及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成就,引导学生来理解文艺复兴并不是简单的“复兴”,这里有继承,更有创新。通过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成就介绍,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艺复兴的理解。最后我通过归纳比较的方式,让学生绘制表格,对本课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成就进行总结,形成整体感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