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件:6.21《石钟山记》--6(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课件:6.21《石钟山记》--6(沪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8-21 10: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2张PPT。广东省中青年高中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竞赛总决赛
课堂教学课件《石钟山记》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所阐发的人生哲理,
学习作者反对臆断、重视考察的精
神。 2.积累文言常用词语,了解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3.背诵全文。 本课时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理解课文所阐发的人生哲理。
2.熟读、背诵一、三自然段。正音:

蠡(lǐ) 郦(Lì ) 桴(fú)
铿(kēnɡ) 莫(mù) 栖鹘(qīhú)
磔磔(zhézhé) 噌吰(chēnɡhónɡ)
罅(xià) 窾坎(kuǎnkǎn)
镗鞳(tānɡtà)识(zhì) 无射(wúyì)
自读、研讨
1.文中哪句话表达了本文的中心思想?
2.作者写作本文的意
图是什么?研习、思考 1.在作者看来,世人为什么不能准
确知道石钟山得名的由来?2.作者对以上做法各持什么态度? 郦 元士大夫渔工水师陋者——言之不详——不肯夜泊绝壁下——知而不能言(李渤) ——考击以求(叹) (笑) 所以不传 (惜)研习、思考下临深潭,微风鼓浪,
水石相搏,声如洪钟。人 常
疑 之今以钟磬置水中,
虽大风浪不能鸣
也,而况石乎!得双石于潭上,扣而
聆之,南声函胡,北
音清越,桴止响腾,
余韵徐歇。余 尤
疑 之石之铿然有声者,
所在皆是也,而
此独以钟名,何
哉?游因——质疑郦说游历——解疑看法——因声命名方法游感——结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抒发感想记李说——人常疑之——余尤疑之——实地考察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可乎?课文结构品味、探讨 1.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
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对此你有什么感
想?
2.由课文题注可知,其实苏轼关
于石钟山得名由来的看法也是错误的,
那么怎样理解本文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研究性作业:
课题:七星岩得名的由来
要求: 结合实地考察与有关资料进行研究探讨,将你的研究所得写成一篇文章。字数不限。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研习第二自然段,背诵全文。
归纳文言常用词语及文中词类活用现象。
比较本文与《游褒禅山记》在内容、结构、写法等方面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