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1 数据的收集与抽样》提高训练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1 数据的收集与抽样》提高训练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9-24 11:5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数据的收集与抽样》提高训练
姓名__________小组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1.(5分)下列事件中,最适合采用全面调查的是(  )
A.对某班全体学生出生日期的调查
B.对全国中学生节水意识的调查
C.对某批次灯泡使用寿命的调查
D.对辽阳市初中学生每天阅读时间的调查
2.(5分)以下问题,不适合普查的是(  )
A.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
B.学校招聘教师,对应聘人员的面试
C.了解全班学生每周体育锻炼时间
D.进入地铁站对旅客携带的包进行的安检
3.(5分)下列调查方式合适的是(  )
A.为了解市民对电影《战狼2》的感受,小张在某校随机采访了8名七年级学生
B.为了了解全国青少年儿童的睡眠时间,统计人员采用了普查的方式
C.为了了解“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零部件的状况,检测人员采用了普查的方式
D.为了了解全校学生用于做数学作业的时间,小华同学在网上向3位同学做了调查
4.(5分)下列调查中,适合的是(  )
A.《新闻联播》电视栏目的收视率,采用全面调查方式
B.为了精确调查你所在班级的同学的身高,采用抽样调查方式
C.习主席视察长江水域建设情况,环保部门为调查长江某段水域的水质情况,采用抽样调查方式
D.调查一个乡镇学生家庭的收入情况,采用全面调查方式
5.(5分)某班40名同学的一次数学成绩进行统计,适当分组后80到90分这个分数段的划记人数为:正一,则这个班这个分数段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  )
A.20%
B.40%
C.15%
D.25%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6.(5分)请你举出一个适合抽样调查的例子: 
 ;并简单说说你打算怎样抽样: 
 .
7.(5分)为了解某市4万名学生平均每天读书的时间,请你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将统计的主要步骤进行排序:①从4万名学生中随机抽取400名学生,调查他们平均每天读书的时间;②分析数据;③得出结论,提出建议;④利用统计图表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和表示.合理的排序是 
 .(只填序号)
8.(5分)检查一批袋装食品中防腐剂的含量,宜采用的调查方式是 
 .
(选填“普查”或“抽样”)
9.(5分)为了解某初中校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以下选取的调查对象中:①120位男学生;②每个年级都各选20位男学生和20位女学生;③120位八年级学生.你认为较合适的是 
 .(填序号)
10.(5分)要调查下面的问题:①调查某种灯泡的使用寿命;②调查你们班学生早餐是否有喝牛奶的习惯;③调查全国中学生的节水意识;④调查某学校七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其中适合采用普查的是 
 (填写相应的序号)
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11.(10分)调查作业:了解你所在学校学生家庭的教育消费情况.
小华、小娜和小阳三位同学在同一所学校上学,该学校共有3个年级,每个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的人数在20~30之间.
为了了解该校学生家庭的教育消费情况,他们各自设计了如下的调查方案:
小华:我准备给全校每个班都发一份问卷,由班长填写完成.
小娜:我准备把问卷发送到随机抽取的某个班的家长微信群里,通过网络提交完成.
小阳:我准备给每个班学号分别为1,5,10,15,20的同学各发一份问卷,填写完成.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小华、小娜和小阳三人中,哪一位同学的调查方案能较好的获得该校学生家庭的教育消费情况,并简要说明其他两位同学调查方案的不足之处.
12.(10分)调查作业:了解你所在学校学生本学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
小明、小亮和小天三位同学在同一所学校上学.该学校共有三个年级,每个年级都有6个班,每个班的人数在30~40之间.
为了了解该校学生本学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他们各自设计了如下的调查方案:
小明:我给每个班学号分别为1、2、11、12、21、22的同学各发一份问卷,一两天就可以得到结果.
小亮:我把要调查的问题放在某两个班的微信群里,这样群里的大部分人就可以完成调
查的问题,并很快就可以反馈给我.
小天:我给每个班发一份问卷,一两天也就可以得到结果了.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小明、小亮和小天三人中,哪一位同学的调查方案能较好地获得该校学生本学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并简要说明其他两位同学调查方案的不足之处.?
13.(10分)下列调查运用哪种调查方式合适?
(1)调查淮河流域的水污染情况;
(2)调查一个村庄所有家庭的年收入情况;
(3)调查某电视剧的收视率;
(4)调查某一地区市场上奶粉的质量状况;
(5)调查初一二班学生课外时间上网的情况.
14.(10分)琪琪想了解全市八年级学生每天写作业的时间,她对某校八年级(4)班全体学生每天写作业的时间进行了一次调查.
(1)调查的问题是什么?
(2)调查的范围有多大?用了哪种调查方式?
15.(10分)小龙的妈妈让小龙去买一盒火柴,并叮嘱小龙,一定要试试火柴是否好用.小龙回家后,高兴地告诉妈妈:“火柴好用,我每根都试过了.”
(1)小龙采取的方法是哪种调查?
(2)你认为小龙采取的方法是否合适?为什么?
《数据的收集与抽样》提高训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1.(5分)下列事件中,最适合采用全面调查的是(  )
A.对某班全体学生出生日期的调查
B.对全国中学生节水意识的调查
C.对某批次灯泡使用寿命的调查
D.对辽阳市初中学生每天阅读时间的调查
【分析】根据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判断即可.
【解答】解:A、对某班全体学生出生日期的调查情况适合普查,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B、对全国中学生节水意识的调查范围广适合抽样调查,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对某批次灯泡使用寿命的调查具有破坏性适合抽样调查,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对辽阳市初中学生每天阅读时间的调查范围广适合抽样调查,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
2.(5分)以下问题,不适合普查的是(  )
A.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
B.学校招聘教师,对应聘人员的面试
C.了解全班学生每周体育锻炼时间
D.进入地铁站对旅客携带的包进行的安检
【分析】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
【解答】解:A、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数目较多,具有破坏性,故适合抽查,不适合普查,故此选项正确;
B、学校招聘教师,对应聘人员的面试,涉及到招聘,必须全面调查,故此选项错误;
C、了解全班学生每周体育锻炼时间,人数不多,容易调查,因而适合普查,故此选项错误;
D、进入地铁站对旅客携带的包进行的安检,涉及到安全,必须全面调查,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
3.(5分)下列调查方式合适的是(  )
A.为了解市民对电影《战狼2》的感受,小张在某校随机采访了8名七年级学生
B.为了了解全国青少年儿童的睡眠时间,统计人员采用了普查的方式
C.为了了解“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零部件的状况,检测人员采用了普查的方式
D.为了了解全校学生用于做数学作业的时间,小华同学在网上向3位同学做了调查
【分析】直接利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意义分析得出答案.
【解答】解:A、为了解市民对电影《战狼2》的感受,小张在某校随机采访了8名七年级学生,调查比较片面,故此选项错误;
B、为了了解全国青少年儿童的睡眠时间,统计人员采用了普查的方式,调查范围太大,不合实际,故此选项错误;
C、为了了解“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零部件的状况,检测人员采用了普查的方式,正确;
D、为了了解全校学生用于做数学作业的时间,小华同学在网上向3位同学做了调查,调查比较片面,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意义,正确把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
4.(5分)下列调查中,适合的是(  )
A.《新闻联播》电视栏目的收视率,采用全面调查方式
B.为了精确调查你所在班级的同学的身高,采用抽样调查方式
C.习主席视察长江水域建设情况,环保部门为调查长江某段水域的水质情况,采用抽样调查方式
D.调查一个乡镇学生家庭的收入情况,采用全面调查方式
【分析】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
【解答】解:A、《新闻联播》电视栏目的收视率,采用抽样调查方式,故此选项错误;
B、为了精确调查你所在班级的同学的身高,采用全面调查方式,故此选项错误;
C、习主席视察长江水域建设情况,环保部门为调查长江某段水域的水质情况,采用抽样调查方式,正确;
D、调查一个乡镇学生家庭的收入情况,采用抽样调查方式,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
5.(5分)某班40名同学的一次数学成绩进行统计,适当分组后80到90分这个分数段的划记人数为:正一,则这个班这个分数段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  )
A.20%
B.40%
C.15%
D.25%
【分析】根据80~90分这个分数段的频数除以总数,即可得到80~90分这个分数段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进而求出即可.
【解答】解:∵80~90分这个分数段的划记人数为:正一,
则这个分数段的频数为6,
∴此班在这个分数段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6÷40×100%=15%.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频数的定义以及频数与总数的关系,正确理解频数定义是解题关键.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6.(5分)请你举出一个适合抽样调查的例子: 对某种品牌灯泡使用寿命调查 ;并简单说说你打算怎样抽样: 随机抽取部分进行测试实验 .
【分析】根据问题特点,得出适合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而举例得出答案.
【解答】解:根据适合抽样调查的特点,
适合抽样调查的例子可以为:对某种品牌灯泡使用寿命调查,
我们可以根据某一批次的灯泡中随机抽取部分进行测试实验.
故答案为:对某种品牌灯泡使用寿命调查,随机抽取部分进行测试实验.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掌握全面调查(普查)的优缺点.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
7.(5分)为了解某市4万名学生平均每天读书的时间,请你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将统计的主要步骤进行排序:①从4万名学生中随机抽取400名学生,调查他们平均每天读书的时间;②分析数据;③得出结论,提出建议;④利用统计图表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和表示.合理的排序是 ①④②③ .(只填序号)
【分析】直接利用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与方法分析排序即可.
【解答】解:统计的主要步骤依次为:
①从4万名学生中随机抽取400名学生,调查他们平均每天读书的时间;
④利用统计图表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和表示;
②分析数据;
③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①④②③.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与方法,正确掌握调查的过程是解题关键.
8.(5分)检查一批袋装食品中防腐剂的含量,宜采用的调查方式是 抽样 .
(选填“普查”或“抽样”)
【分析】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
【解答】解:检查一批袋装食品中防腐剂的含量,宜采用的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
故答案为:抽样.
【点评】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
9.(5分)为了解某初中校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以下选取的调查对象中:①120位男学生;②每个年级都各选20位男学生和20位女学生;③120位八年级学生.你认为较合适的是 ② .(填序号)
【分析】如果抽取的样本得当,就能很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否则抽样调查的结果会偏离总体情况.
【解答】解:由题可得,为了解某初中校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需要从每个年级都各选20位男学生和20位女学生,这样选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
故答案为:②.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抽样调查,解题时注意:抽样调查除了具有花费少,省时的特点外,还适用一些不宜使用全面调查的情况(如具有破坏性的调查).
10.(5分)要调查下面的问题:①调查某种灯泡的使用寿命;②调查你们班学生早餐是否有喝牛奶的习惯;③调查全国中学生的节水意识;④调查某学校七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其中适合采用普查的是 ②④ (填写相应的序号)
【分析】根据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判断即可.
【解答】解:①调查某种灯泡的使用寿命,调查具有破坏性,适合抽样调查;
②调查你们班学生早餐是否有喝牛奶的习惯,适合普查;
③调查全国中学生的节水意识,调查范围广适合抽样调查;
④调查某学校七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适合全面调查;
故答案为:②④.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
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11.(10分)调查作业:了解你所在学校学生家庭的教育消费情况.
小华、小娜和小阳三位同学在同一所学校上学,该学校共有3个年级,每个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的人数在20~30之间.
为了了解该校学生家庭的教育消费情况,他们各自设计了如下的调查方案:
小华:我准备给全校每个班都发一份问卷,由班长填写完成.
小娜:我准备把问卷发送到随机抽取的某个班的家长微信群里,通过网络提交完成.
小阳:我准备给每个班学号分别为1,5,10,15,20的同学各发一份问卷,填写完成.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小华、小娜和小阳三人中,哪一位同学的调查方案能较好的获得该校学生家庭的教育消费情况,并简要说明其他两位同学调查方案的不足之处.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小阳的调查方案能较好的获得该校学生家庭的教育消费情况.
小娜的调查方案的不足之处:抽样调查所抽取的样本的代表性不够好;
小华的调查方案的不足之处:抽样调查所抽取的学生数量太少.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抽样调查的可靠性,正确理解抽样调查的随机性是解题关键.
12.(10分)调查作业:了解你所在学校学生本学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
小明、小亮和小天三位同学在同一所学校上学.该学校共有三个年级,每个年级都有6个班,每个班的人数在30~40之间.
为了了解该校学生本学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他们各自设计了如下的调查方案:
小明:我给每个班学号分别为1、2、11、12、21、22的同学各发一份问卷,一两天就可以得到结果.
小亮:我把要调查的问题放在某两个班的微信群里,这样群里的大部分人就可以完成调
查的问题,并很快就可以反馈给我.
小天:我给每个班发一份问卷,一两天也就可以得到结果了.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小明、小亮和小天三人中,哪一位同学的调查方案能较好地获得该校学生本学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并简要说明其他两位同学调查方案的不足之处.?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小明的调查方案能较好地获得该校学生本学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
小亮的调查方案的不足之处:抽样调查所抽取的样本的代表性不够好;
小天的调查方案的不足之处:抽样调查所抽取的学生数量太少.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抽样调查的可靠性,正确理解抽样调查的随机性是解题关键.
13.(10分)下列调查运用哪种调查方式合适?
(1)调查淮河流域的水污染情况;
(2)调查一个村庄所有家庭的年收入情况;
(3)调查某电视剧的收视率;
(4)调查某一地区市场上奶粉的质量状况;
(5)调查初一二班学生课外时间上网的情况.
【分析】根据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1)调查淮河流域的水污染情况适合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2)调查一个村庄所有家庭的年收入情况适合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
(3)调查某电视剧的收视率适合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4)调查某一地区市场上奶粉的质量状况适合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5)调查初一二班学生课外时间上网的情况适合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
14.(10分)琪琪想了解全市八年级学生每天写作业的时间,她对某校八年级(4)班全体学生每天写作业的时间进行了一次调查.
(1)调查的问题是什么?
(2)调查的范围有多大?用了哪种调查方式?
【分析】(1)根据题意确定调查的问题;
(2)根据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解答.
【解答】解:(1)调查的问题是全市八年级学生每天写作业的时间;
(2)调查的范围是某校八年级(4)班全体学生,用了抽样调查方式.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以及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和方法,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
15.(10分)小龙的妈妈让小龙去买一盒火柴,并叮嘱小龙,一定要试试火柴是否好用.小龙回家后,高兴地告诉妈妈:“火柴好用,我每根都试过了.”
(1)小龙采取的方法是哪种调查?
(2)你认为小龙采取的方法是否合适?为什么?
【分析】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适合普查的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①范围较小;②容易掌控;③不具有破坏性;④可操作性较强.
【解答】解;(1)小龙采取的是全面调查;
(2)小龙采取的方法不合适,因为具有破坏性,所以应用抽样调查.
【点评】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