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12年普通高中基础会考试题
地理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A D B B D C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C D D C B A C A
二、综合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10分)
(1)B(1分);两河交汇处,交通便利;提供充足的水源;地形平坦开阔。(答出1点得1分,共2分)
(2)三角洲(或河口三角洲)(1分);流水堆积(或堆积;沉积;流水沉积)(1分);甲(1分)。
(3)海陆间(1分);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联系起来;促使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和能量的转化;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从而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不断塑造和改变着地表形态。(答出1点得1分,共2分)
(4)B(1分)
22.(10分)
(1)城市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就业机会多;城乡差异;经济原因(答出1点得2分,共2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2)郊区(1分);市区(1分);市区比郊区温度高(或市区和郊区之间存在温度差异)(1分)
(3)城市化(1分);问题:出现环境(或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音、光、放射性)污染;绿地面积减少;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治安状况较差。(答出1点得1分,共2分);措施:综合治理城市环境;加强绿化建设;改善城市交通条件;改善城市居住条件;合理规划和控制城市规模;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答出1点得1分,共2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23.(10分)
(1)D(2分)
(2)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促进经济发展(2分)。
(3)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少雨,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答出1点得2分,共2分)。人为原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答出1点得1分,共2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4)合理利用水资源;植树造林(或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牧;(或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答出1点得1分,共2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三、选答题(共10分)
24.(10分)
(1)温带季风气候(1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1分)
(2)自然原因:降水少且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径流量小。(答出1点得2分,共2分)
人为原因:人口激增,生活用水增加;工农业发展,生产用水增大;水污染严重。(答出1点得1分,共2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3)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答出1点得1分,共2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4)A(2分)
25.(10分)
(1)地中海气候(1分);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1分)
(2)自然原因:南部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干旱少雨(2分);人为原因:人口增加,生活用水增多;工农业发展,生产用水增大。(答出1点得2分,共2分)
(3)使南部地区水源增加;促进农业发展;为城市提供生活、生产用水。(答出1点得2分,共2分)
(4)高技术(或微电子)(2分)
PAGE
地理试卷答案 第1页(共1页)海南省2012年普通高中基础会考试题
地 理 科
说明:
1. 本试题分为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 答题前,请务必在试题对应栏里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在答题卡对应栏里填写姓名和填涂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在答题纸密封线内对应栏里填写考区(市县)、姓名、准考证号。
3. 请将第一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二卷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第一卷 选择题(60分)
注意事项:
第一卷共有20小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不能答在试题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改涂其他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北京时间2011年11月3日1时36分,“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成功。据此回答第1~2题。
1.“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时,地球在
公转轨道上位于图1中的
A.ab段 B.bc段
C.cd段 D.da段
2. 交会对接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广州昼短夜长 B.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C.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D.悉尼(东十区)的区时为7时36分
2011年9月29日,第17号强台风“纳沙”在海南文昌 ( http: / / / weather / 101310212.shtml" \t "_blank )沿海登陆,造成全省直接经济损失58亿元。据此回答第3~4题。
3. 台风“纳沙”属于图2中的哪一种天气系统
4. 对台风“纳沙”移动路径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全球定位系统 B. 数字地球 C. 地理信息系统 D. 遥感
5. 读图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大洋环流位于北大西洋中低纬海区
B.北海道渔场的形成与洋流②有密切的关系
C.洋流④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D.洋流③是最强大的寒流
南非德班气候峰会于2011年12月11日结束,大会呼吁各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延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据此回答第6~7题。
6. 全球气候变暖,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A.全球各地农作物产量都增加 B.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C.海水蒸发加剧,海平面下降 D.南极地区的永久性冰川面积扩大
7. 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人类应采取的措施是
A.禁止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B.鼓励使用家庭小轿车
C.砍伐森林 D.多使用清洁能源
8. 读图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是背斜成山
B.乙处断裂是由于外力作用形成的
C.丙地是背斜成山
D.甲地适合修建地下隧道
9.高速铁路运输对以下运输市场冲击较大的是
A.海运和铁路 B.高速公路和航空
C.铁路和管道 D.公路和河运
读“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
率示意图”(图5),回答第10~11题。
10.甲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①社会福利好 ②医疗卫生水平提高
③人口受教育水平高 ④受传统观念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下列国家中,与乙国人口增长情况相似的是
A.美国 B.巴西 C.埃及 D.印度
12.读图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市城市地域结构主要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
B.市区的工厂外迁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和保护环境
C.住宅区内只有住宅用地
D.市中心商业用地付租能力最低
读图7,回答第13~14题。
13.图中阴影区域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乳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季风水田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14.该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区位优势是
A.科技发达 B.地广人稀
C.机械化水平高 D.雨热同期
15.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①风能 ②石油 ③太阳能 ④天然气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6.图8中,a、b、c分别代表某种工业区位因素中
的技术、交通和环境因素,则该工业部门可能是
A.煤炭工业
B.服装工业
C.电子工业
D.炼铝工业
17.形成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地理环境区域差异
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和地形 C.土壤 D.植被
18.不发达地区接受产业转移的有利影响是
A.加快本地区工业化的进程 B.减少就业机会
C.转移和扩散环境污染 D.延长产业升级时间
读图9,回答第19~20题。
19.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从20世纪70年代的74%降到2009年的36%,其主要原因是
A.世界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 B.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
C.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 D.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
20.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措施是
A.加强保护性开采,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B.加大稀土资源开采规模
C.提高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D.禁止开发稀土资源
第二卷 非选择题(40分)
注意事项:
1. 第二卷共有两大题,答案一律用黑、蓝色钢笔(或圆珠笔)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
2. 第二大题的21、22、23小题为必答题,第三大题为选答题。
二、综合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 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A、B两地中更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 ,原因是 。(3分)
(2)C是 (地貌名称),形成该
地貌的外力作用是 。随着时间的
推移,它会逐渐与 (甲或乙)岸
相连。(3分)
(3)图中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属于
循环。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
。(3分)
(4)为了调节图中河流流量季节分配不
均,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分)
A.节约用水 B.修建水库
C.跨流域调水 D.围湖造田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民离开家乡,来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M市,成为该城市经济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材料二:图11 材料三:M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表
年 份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1980年 25%
1990年 30%
2000年 40%
2010年 55%
(1)大批农民离开家乡来到M市,其主要原因是 。(2分)
(2)在M市的市区和郊区之间形成热岛环流,近地面,风是从 流向 ,其形成原因是 。(3分)
(3)材料三反映了M市的 过程。随着M市的不断发展,可能出现的城市问题有 ,解决的措施是 。(5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2011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必将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材料二:新疆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每年的8月底到11月初,需要大量采摘棉花的季节工,其中河南农民工最多。
材料三:西北地区是我国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自然因素为荒漠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人类活动则大大加剧了这一过程的发展。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
(1)河南省焦作市在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近些年,该市经济成功转型。为建设中原经济区,该市又提出“在转型中提升”的发展口号。下列城市中与焦作发展方式相似的是 。(2分)
A.昆明 B.海口 C.桂林 D.鞍山
(2)据材料二,分析摘棉季节工对新疆的有利影响是 。(2分)
(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人为原因是 。(4分)
(4)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措施是 。(2分)
提示:以下为选答题,考生只能选择其中一道题作答。作答时请在题首所列题号右侧对应的“□”里打(“√”),不打钩或多打钩则按选答列前的一道题记分。
三、选答题(共10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图12、图13.
材料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取水,全长1241千米,全程砌引水渠道,穿越沿线各水系,每年将145亿立方米的水调到华北平原和黄淮地区,最后到达天津、北京。
(1)结合图13,判断北京的气候类型是 ,自然带是 。(2分)
(2)华北平原供水紧张的自然原因是 ,人为原因是 。(4分)
(3)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中,为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应采取的措施是 。(2分)
(4)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2分)
①缓解北方缺水问题 ②使华北地区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
③造成南方严重缺水 ④使整个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图14 、图15.
材料二: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国西南部,西临太平洋。北部湿润,萨克拉门托河等河流水量丰沛。南部地势平坦,光热条件好,但这里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全州年径流量的3/4集中在北部,而需水量的4/5却在南部。为了开发南部,美国政府和加利福尼亚州政府共同建设了加利福尼亚水道,把北部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南部缺水地区。通过调水,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已发展灌溉面积133万多公顷,成为水果、蔬菜的生产出口基地,还保证了以洛杉矶市为中心的6个城市共1700多万人的生活、工业等用水需求。
(1)结合图15,判断洛杉矶的气候类型是 ,自然带是 。(2分)
(2)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缺水的自然原因是 ,人为原因是 。(4分)
(3)北水南调工程对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2分)
(4)美国“硅谷”位于北水南调沿线旧金山市东南部,主要发展 工业。(2分)
图1 地球公转示意
图2
A
B
C
D
图3 某大洋局部洋流分布示意
图4 某地地质剖面示意
图5
图6 H市城市地域结构示意
图7 某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
图8
图9 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资源储量、产量、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
图10 我国某大河流域示意
图11 M市热岛效应示意
图13 北京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图1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路线示意
图15 洛杉矶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图14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路线示意
PAGE
地理科试题 第5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