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华东理工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华中科技大学
——明德厚学
?求实创新
厦门大学
——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
香港大学
——明德格物
大学校训中的《大学》格言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华中科技大学——明德厚学
?求实创新
厦门大学——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
香港大学——明德格物
大学之道
1.?了解《大学》的有关知识;
2.理解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等重要文言知识;
3.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增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
学习目标
自读自学交流展示
学之所得
学之所得检查
《大学》是一本怎样的书?
4-2《大学之道》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4-2《大学之道》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
《大学》介绍
《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两千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
4-2《大学之道》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4-2《大学之道》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大学与小学有什么不同?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4-2《大学之道》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4-2《大学之道》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释题
1.大人之学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4-2《大学之道》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4-2《大学之道》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人把用通俗的话去解释词义叫训,把用当代的话去解释古语或用较通行的话去解释方言叫诂。后用以泛指解释古书中的字、词、句的意义。
2.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4-2《大学之道》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4-2《大学之道》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学之所得检查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彰明。后一个“明”作形容词,美好的。明德也就是美好的品德。(3)亲民:亲,一说亲近,一说当作“新”
。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4)至善:达到最完善的境界。(4)知止: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至善”。(5)得:处事合宜;收获。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显美德,在于亲近爱抚百姓,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4-2《大学之道》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4-2《大学之道》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学之所得检查
大学之道(宗旨)是什么?
为什么先要明确目标呢?
4-2《大学之道》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4-2《大学之道》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明德
新民
至善
美好的德行
亲近爱抚民众
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4-2《大学之道》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4-2《大学之道》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而后才能有确定的目标;目标确定后,内心就会平静;内心平静,遇事就可以坦然自安;遇事安和,就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然后才能有所收获,达到至善的境界。天下万物都有根本有枝叶,世间万物皆有开始和结束。知道什么该先做,什么该后做,那么,就接近道了。(事物的发展规律)
4-2《大学之道》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4-2《大学之道》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学之所得检查
欲明明德于天下,应该怎么做呢?
4-2《大学之道》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4-2《大学之道》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物格而后知至(10),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注释】(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族中的关系整齐有序。(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8)致其知:获得知识。一说,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推到极致。(9)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10)知至: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4-2《大学之道》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4-2《大学之道》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于天下的人,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想要端正自己内心,就要先使自己的心意诚实;想要心意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
而要获得知识,关键在于研究万事万物。研究了万事万物,然后就会获取知识;获取了知识,心意就会诚实;心意诚实了,内心自然就会端正;内心端正了,才能修养品性;自身修养好了,家庭就会得到整治;家庭整治好了,国家也就能获得治理;国家治理好了,就能使天下太平。
4-2《大学之道》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4-2《大学之道》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探究事物原理
获得知识
使心意诚实
端正内心
修养自身
整治家庭
治理国家
使天下归于太平
4-2《大学之道》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4-2《大学之道》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问题研讨
“修齐治平”四者的关系如何?要达到身修,需经过哪些步骤?
“修身”的意思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是《大学》中对个人修养的最高要求,它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齐家是指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它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治国和平天下是齐家的扩大和延伸。?
身修需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四个步骤。
“格物致知”就是要通过对事物的研究而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识的过程,为下一步诚意、正心奠定基础。
4-2《大学之道》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4-2《大学之道》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明明德
亲民
止于至善
知——止——定——静——安——虑——得
格物
诚意
正心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致知
因果
条件
三纲领、八条目
修身
《大学》节选
4-2《大学之道》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4-2《大学之道》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
内修(独善其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外治(兼济天下:“齐家、治国、平天下”
。
枢纽:修身
4-2《大学之道》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4-2《大学之道》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学之所得检查——
情境默写
1.《大学之道》中,阐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的句子是:
,
,
,
。
2.《大学之道》开篇即点出了“三纲八目”的“三纲”,即“
,
,
”。这是“大学之道”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事立教”的目标所在。
3.“
,
,
,
”四句,层层深入,逻辑严密地论述了志向坚定带来的一系列益处,也是达到“至善”境界的过程。
【参考答案】
1.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2.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3.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4.《大学之道》中“
,
”两句从“三纲”出发,表明要想彰明美德于天下,应该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5.《大学之道》中,作者认为德行修养离不开对事物的正确认知,“
,
,
”道出了认识事物的智慧。
6.《大学之道》中阐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者之间关系的句子是:
,
,
。
4.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
5.
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6.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7.《大学之道》中写推究事物的原理然后才能获得学问的句子是:
。
8.《大学之道》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心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八个条目,“
,
”说明“修身”是其中最根本的一条。
9.《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
。
10.《大学之道》中说修养品性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接着是“
,
”。
7.
物格而后知至
8.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9.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10.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11.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同时家庭也是社会的细胞。《大学之道》中强调对待国家与家庭关系我们应“
,
”。
12.《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
。
13.《大学之道》中,写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到天下
太平的句子是:
,
,
。
11.
欲治其国者
先治其家
12.
致知在格物
13.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