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从实践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为了统一全党的思想,妥善解决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共产党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这里主要介绍的是
( )
A.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早期工人运动的开展
B.中共三大召开的背景
C.中共三大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D.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合作
2.“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这是贴在黄埔军校门上的一副对联。请问黄埔军校创办于
( )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南京
3.“学生于毕业之日,敢竭诚宣誓:遵守总理共同奋斗之遗嘱,遵守本校亲爱精诚之校训……努力于全国之统一,以完成国民革命之工作。不爱钱,不怕死……永矢勿渝,死而后已。”下列有关该校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中国国民党独自创立
B.周恩来兼任军校总理
C.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D.培养的全都是忠于中国革命的精英人物
4.歌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精神。图中歌曲所反映的重大事件是
( )
A.公车上书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5.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正式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要求黄埔学生“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积极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事业”。他们讨伐的主要对象是( )
①陆荣廷 ②吴佩孚 ③孙传芳 ④张作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有
( )
①武昌起义 ②黄埔军校建立
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北洋军阀的腐朽
B.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8.毛泽东曾说,由于他们搞白色恐怖,把工会、农会都打掉了,把五万共产党员杀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们才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 )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十月革命的影响
C.秋收起义的失败
D.国民党右派的背叛
9.“南昌首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革命大旗撑在手,终归胜利属人民。”该诗颂扬的事
件
( )
A.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B.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0.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决定
( )
A.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
B.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秋收时节发动南昌起义
D.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11.李大钊认为:“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下列哪一事件把这一认识付诸实践
(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黄埔军校的创办
C.南昌起义的发动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12.1927年9月19日,各路起义军汇集至浏阳文家市,召开前委会讨论部队的进军方向问题。会议经过激烈讨论,否定了“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决定向湘赣边农村进军。这一决
策
( )
A.吸取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B.指明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C.在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D.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13.某同学搜集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三幅图片。这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概括了中国革命的曲折历程,从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进程看,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中国共产党诞生
B.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正式合作
C.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D.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城市开始转向农村
14.下图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构成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表明
( )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中国共产党已走向成熟
C.国民革命正在蓬勃开展
D.中国革命道路发生变化
15.“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以上材料反映的史实有
( )
①南昌起义 ②秋收起义 ③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建立 ④井冈山会师 ⑤新四军成立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16.这次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长达3万字的八个决议,确立了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系统性的建党与建军文件,使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日益成为一支精干而富有战斗力的力量。“这次会议”是
(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中共三大
D.中共一大
17.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会议,决定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常委进行了分工。中央由张闻天负总责,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从历史的进程看,遵义会议
( )
A.使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B.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使中国革命从此一帆风顺
D.形成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力量
18.长征途中,毛泽东率领红军出奇制胜,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的行动是
( )
A.四渡赤水
B.强渡大渡河
C.飞夺泸定桥
D.翻雪山过草地
19.贵州省黎平县老人任时若回忆说:“我见过红军,那是冬天。虽然他们很苦,身上穿的衣服很薄、很烂,但他们对老百姓都很好……到各家各户借的东西,用过后都归还。”从老人的话中可知
( )
A.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
B.红军纪律严明
C.遵义会议是重要转折
D.红军胜利会师
20.毛泽东感慨地说:“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
( )
A.瑞金
B.遵义
C.会宁
D.吴起镇
21.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是一篇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讴歌了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下列所述属于红军长征胜利意义的是
( )
A.是启迪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
B.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2.民主革命时期,革命志士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右图《飞夺泸定桥》体现的
是
( )
A.井冈山精神
B.红军长征精神
C.延安精神
D.“铁人”精神
23.红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价值。“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从上面歌词中可以推断出这首歌所反映的相关历史事件发生在
( )
A.北伐战争时期(1926—1927)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C.洋务运动时期(1860—1895)
D.五四运动时期(1919—1926)
24.英国学者迪克?威尔逊说:“长征已经在各大洲成为一种象征: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一评价是基于
( )
A.坚韧自强、勇往直前是长征的主旋律
B.长征实现了中共伟大的战略目标转移
C.长征开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光明道路
D.长征证明了人类能够实现所有的愿望
25.给右图所示内容归纳单元主题,最适合的是
( )
第15课 北伐战争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A.侵略与反抗
B.近代化探索
C.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亲密无间、共同抗敌,也曾分道扬镳、挥戈相向,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兄弟连心建军校】
材料一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1)材料一中的“军校”指什么学校?据材料一,指出北伐战争的目的。(4分)
【兄弟齐心共北伐】
材料二 如图,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4分)
【兄弟分心成仇敌】
材料三 1927
年3月,蒋介石来到上海,与帝国主义列强、江浙财阀和上海流氓头子举行一系列会谈。蒋介石还与汪精卫密谈“分共”。经过一系列的活动,蒋介石完成了发动反革命政变的准备。
(3)根据材料三指出,蒋介石的哪一行动最终使国共合作破裂?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是怎样建立的。对此,中共制定了怎样的对策?试举例说明。(8分)
【追昔抚今来反思】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为什么最后以失败告终。
(4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要将革命者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只剩下唯一的选择,那就是高举革命的大旗,进行武装反抗。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打响中国共产党进行武装反抗第一枪的是哪一事件。为纪念这一事件,哪一天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4分)
材料二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秋收起义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他们曾一度攻占一些城镇,但由于城市里敌人力量比较强大,起义军受到严重损失。余下的部队退到文家市时,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2)根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在文家市作出的重要决定是什么。(3分)
材料三 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更不能造成长期的和日益发展的割据局面。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3)材料三中,毛泽东认为怎样才能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3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二 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他(蒋介石)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材料三 “依法治国,从严治党”是新时代我国治国理政方略。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在古田召开,在这次会议上,确立了重要原则。
材料四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千米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千米;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千米,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
——摘编自中共党史研究室文献
(1)材料一所述“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所指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4分)
(2)依据材料二,1927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孵出”了两只“小鸡”。这两只“小鸡”指的是什么?(4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这次会议确立了什么原则。(4分)
(4)材料四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结合所学,分析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除长征精神因素之外,答两条)(8分)
答案
1.B 2.A 3.C 4.D 5.B 6.B
7.B 8.D 9.C 10.B 11.D 12.B 13.D
14.D 15.C 16.B 17.D 18.A
19.B 20.C
21.C 22.B 23.B 24.A 25.C
26.(1)学校:黄埔军校。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或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
(2)北伐军正确的作战方针;国共两党齐心协力;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3)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介石与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相勾结,叛变革命;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中共对策:武装反抗,如南昌起义(或秋收起义)。
(4)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使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革命力量遭到极大的损失,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
27.(1)南昌起义。8月1日。
(2)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3)要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
28.(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人民军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
(4)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胜利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运用;人民群众的支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