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归类测试题三(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语文上册归类测试题三(北师大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8-21 10:1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北师版四年级语文(上)
归类测试卷(三)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课内阅读。
(一)
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1.给句中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读音,用“ ”标出。
桂花还没(   )有开,却有了累累(   )的骨朵儿了。
2.在这段文字中,(1)描写月亮的“色”的词语有         
(2)描写月亮的“形”的词语有           
(3)描写月亮的“亮”的词语有            
(二)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子的手抓羊肉和奶酒。干部们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è]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儿,既大方,又稍有点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1)这段话是《______________》一课中的,它的作者是(   )。
(2)这段话是按照_______________的顺序记叙的。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飞夺泸定桥
泸定桥一共13根铁链,两边各有两根稍高的铁链,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可是现在,连木版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在几十丈深的河谷里倾泻下来,冲到岩石上,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水声震耳欲聋。桥的对岸就是靠山的泸定桥,城的西门正堵住桥头。守成的两个团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他们凭着天险,疯狂的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1.用“~~”画出这段话中的比喻句,并说说它们分别把什么比作了什么。(2分)
                                   
2.画“———”的句子中的“飞”与课文题目中的“飞”各是什么意思?(2分)
                                  
3.用“‖”把这段话分为三层,并写出各层的内容。(3分)
                                                                     
                                  
二、课外阅读。
(一) ______________
在上海师范大学东部,有个美丽的“行知园”,是为了纪念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而建的。园中树木丛生,花开四季,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星期日,我约了几个同学,一起来“行知园”玩。刚踏上一座石桥 就看到桥的右侧刻着两大字 学思 另一边 也刻有两个字 成蹊 四个字苍劲有力 蕴涵着深奥的哲理呢
下了桥,右边是一座小山,山上绿树婆娑,鸟语花香,十分赏心悦目。我们高高兴兴爬上山,站在最高处向下看,真美呀!山的东边是一面三四米高的石壁,石壁下边是一个小水池,石壁上方是一棵长(zhang chang)态歪斜的老松树,真像一位神态持重(chong zhong)的守园老人。再向西看,是几棵黑松。北边是一排冬青树,郁郁葱葱。
下了山,我们穿过被桂花树和槐树繁茂的枝叶拥抱的小路,来到碧水边。池水清澈见底,红的、黑的、花的柳条鱼在沙石中快乐地穿行嬉戏。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尊陶行知先生的大理石塑像。他端坐在一块石头上,用和蔼可亲的目光看着同学们学习、休息、娱乐。
红日西斜,我们又返回到那座石桥上,频频回首。只见那行知园在夕阳的余晖下更美了。‖
(1)给文章加一个题目。
(2)用“√”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3)根据下面的意思,找出文中的成语。
①心情开朗,精神愉快。 ( )
②眼光集中在一点上,引起人注意。( )
③态度非常和气,很容易接近。 ( )
(4)写出反义词。
深奥( ) 繁茂( )
(5)给直线部分加上标点。
(6)小作者游玩的顺序是:( ) ( ) ( )
( )
(7)写出第二段的段意。
(二) ---------
  草地,迷蒙的草地,笼罩在一片阴沉沉的雨雾里。分不清哪儿是“路”,哪儿是泥潭。一支钢铁般的队伍,正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行进着。
  (   )忽然,他那消瘦的脸上,浮现出严峻的神情。
  (   )那匹小马,他让腿伤化脓的战士骑了。
  (   )不远处,又有两名战士正倒在“路”旁。
  (   )断炊了,在他的干粮袋里,也只剩下几小块青稞饼。
  (   )此刻,他迈着艰难的步履走着。
 “好同志,不能倒下!”他奔过去,弯下身子,拍一拍战士的肩膀。“首长,走……走不动了。”战士喘着气,望着眼前这位魁梧的中年人,轻声说,“两天没吃了。”
  他听着,眉梢颤抖了一下,默默地从干粮袋里掏出那几小块青稞饼,分塞给战士:“吃吧!不吃,就走不出草地了。”
 当他的身影渐渐消融在雨中时,一个战士捧着青稞饼,眼窝里闪着泪花,问:“他是谁呀?”“不知道。”另一位战士回答说:“反正是一位首长,不是师长,就是政委。”
  进入草地第七天了。晚上,部队准备宿营了。红军首长喝了一大碗苦涩的野菜汤,借着马灯微黄的光,打开一张军事地图。警卫员走近他的身边,递给他一个纸包:“司令员,一个战士留下的,临终时说,一定要交给首长。”
  他轻轻打开纸包,啊!那是几块青稞饼。
1.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作为本文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文章第二节的五句话顺序混乱,请整理一下,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3.比较下面两组句子,这两组句子中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1) 草地,迷蒙的草地,笼罩在一片阴沉沉的雨雾里。
    一片雨雾笼罩着草地。
(2) 一支钢铁般的队伍,正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行进着。
    一支队伍正在行进着。
4.文中划线句子最恰当的解释是:
A 战士感到死亡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自己。(   )
B 得到首长的关心,战士感动了。    (   )
C 危险之中首长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士。  (   )
5.按时间顺序把全文分成两段,在文中用“‖”表示。
6.文中讲红军战士遇到了什么困难?
----------------------------------------------------------
7.文章中红军官兵表现出来的什么精神你最受感动?
---------------------------------------------------------------------------------------------------------------------
8.文中有很多描写人物动作、神情等的语句,如“艰难的步履”、“严峻的神情”、“魁梧的身材”等,请你按要求再写出几个词语来。
①形容神情的:------------------------------------------
②形容步伐的:-----------------------------------------
③形容身材的:-----------------------------------------
        (三) 诺   言
  信守和尊重一个诺言,或许要比登一座山更难。
  我一直记得少年时读过的一则异国故事:在一座城市的冬夜,一位正要赶末班车回军营的军官被一位妇女拦住,军官有些生气,妇女赶忙解释:她在行人渐稀的街头看到一个孩子,他是黄昏玩打仗游戏时被派到街角站岗的,他的指挥官说过,没有命令,不得撤退。妇女明白,这个时候,已忘记这件事的其他孩子可能已熟睡在热被窝里,就劝他赶快回家,但执拗的孩子坚持要接到命令。无奈中她想到请一位军人帮忙。军官没说什么,脸上充满着柔和又肃穆的神情。他迈着军人的步子走到孩子面前,敬了一个军礼,报上军衔道:“你已出色完成任务,我命令你立刻撤岗回家。”孩子信服地看了看军官,回了一个军礼,欢跳着离去。
  寒寂的夜空看到了,穹宇下的三个生灵为一个诺言,有一刻庄严的相逢。
花儿是春天的诺言,潮讯是大海的诺言,远方是道路的诺言。世界,因为信守许多大大小小的诺言,肃穆而深情。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挺进——(   )    欺诈——(   )
放弃——(   )    侮辱——(   )
2.“军官没说什么,脸上充满着柔和又肃穆的神情。”是因为(   )。
A 军官被母爱所感染。
B 军官被孩子信守诺言的精神所感染。
C 军官极力想装出认真的样子。
3.读完这篇短文,谈谈你对“信守诺言”的认识?
                                                                     
                                  
4.你能写出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至少两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