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七律.长征 课时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七律.长征 课时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3 22:3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律·长征
基础巩固
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岷山(
míng
mín)
磅礴(bàng
páng)
乌蒙(
méng
měng)
长征(
zhēn
zhēng)
二、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同音字。
1.yá
天(
)
山(
)
门(
)
嫩(
)
2.lǜ
规(
)
(
)色
过(
)
忧(
)
3.suǒ
(
)取
(
)事
开(
)
处(
)
三、根据语境,用“
”画出恰当的字,并在句后的括号里填入所选字的正确释义。(只填序号)
度:①过(指时间);
②人的气质或姿态。
渡:③由这一岸到那一岸,通过(江河等)
④渡口(多用于地名)。
1.年少时,正应该好好学习,不可以虚(度
渡)光阴。
(
)
2.这篇文章把红军强(度
渡)大渡河的场面描写得生动形象。
(
)
3.他尽管已经不再年轻,但依然风(度
渡)翩翩。
(
)
4.只要(度
渡)过这条河,我们就能到达目的地去(度
渡)过一个令人难忘的假期。
(
)
(
)
四、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水千山只等闲(平常)
B.乌蒙磅礴走泥丸(滚动)
C.五岭逶迤腾细浪(翻腾)
D.三军过后尽开颜(颜色)
五、“万水千山”在文中形容红军历经的艰难险阻。你还知道哪些含有“山、水”的成语,请任意写四个。
阅读训练
六、主题探究,文意解读。
1.本诗的体裁是
(A.七言绝句
B.七言律诗)。题目中的“长征”是指

2.判断下列诗句朗读节奏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4.“金沙水拍云崖暖”一句中的“云崖”原是“悬崖”,后才改为“云崖”。你觉得这样的修改好不好?为什么?
5.本诗先以“
”一句总领全诗,再分别写了

越乌蒙、

、过岷山五个画面,点面结合,表现了红军
的形象和
精神。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远征”即指长征。
B.“万水千山”表明红军长征途中跋山涉水,环境恶劣。
C.“红军不怕远征难”是本诗的总领句,莫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D.“只等闲”表现了长征途中的轻闲。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两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是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中蕴含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两个典型事例:

。诗中“暖”“寒”形成鲜明的对比,“暖”字表达了战士们巧渡金沙江的喜悦,“寒”字冷峻严酷,让人体会到

4.从本诗的最后两句可以看出红军长征胜利前的最后一个难关是
;诗中“
”一词预示了长征最后的胜利。
其中“三军”指

5.下面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中不仅写了闻所未闻的险山恶水,还写了惊天动地的伟大战斗。
B.这首诗气魄雄伟,对仗工整,巧用拟人,写得细腻委婉,有声有色。
C.诗人以点代面,写出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万水”以金沙江和大渡河为代表,“千山”以五岭和乌蒙山为代表。
D.诗歌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
八、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词中哪两句描写了六盘山秋天的自然景象?用“
”画出。
2.本词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其中“点”指六盘山的天、山,“面”指

3.展开合理想象,把下列词句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1)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2)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4.本词和《七律?长征》都写到了山,但写法、表达的情感不同。写法上,《七律?长征》以

为代表,写的是群山的形象;《清平乐?六盘山》写的是
这一座山,这是长征途中的一个界碑。情感上,《清平乐?六盘山》表现的是一种
的感情;《七律?长征》表现的是长征途中翻山越岭的

写作练笔
九、小练笔。(选做)
学校举办关于“长征精神”的朗诵比赛,请运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写一个小片段,介绍一下本次朗诵比赛的情况。
参考答案
一、
mín
páng
měng
zhēng
二、1.涯



2.律
绿


3.索



三、1.度

2.渡

3.度

4.渡



四、D点拨:“尽开颜”指全部露出笑脸,“颜”指“脸色”。
五、依山傍水
青山绿水
跋山涉水
奇山异水
六、1.B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2.(1)√
(2)√
×
点拨: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4)√
(1)绵延不断的五岭山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浪花,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小小的泥丸在滚动。用夸张、比喻的手法说浪浅山小,表现出红军把艰难困苦当作平常事的英雄气概。
金沙江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峭壁悬崖,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阵阵寒意。这两句诗选择了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典型事例,写出了红军长征途中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4.好。“云崖”着重体现山崖之高,高耸入云,用以突出长征之路的艰险十分恰当,比“悬崖”的意境更深远。
5.红军不怕远征难
过五岭
渡金沙
夺泸定桥
不畏艰难
革命乐观主义
七、1.D
点拨
“只等闲”表现了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的气概和从容不迫的态度。
比喻
夸张
诗人把连绵起伏的五岭山比作细浪,把高大的乌蒙山比作泥丸,把藐视困难的思想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军征服高山不畏艰难的高大形象。
3.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4.过雪山
尽开颜
长征队伍
5.B
八、1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2.六盘山
3.(1)秋高气爽,万里晴空中漂浮着几缕淡淡的云。伫立山顶,极目凝望南飞的大雁,直到它们消失在碧空的尽头。
(2)六盘山上雄峰挺拔,猎猎西风吹卷着红旗。
4.五岭
乌蒙
六盘山
苦尽甘来
艰难险阻
九、略
点拨:观察比赛现场,留意给你触动最深的人物。在写作时,可以先集中描写某个让你印象深刻的人物或场景,也可以先整体描写比赛现场的情况。注意点面结合,重点要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