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设计
1、教材简析
本课是《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二课时。学生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已经知道,靠增加厚度和宽度可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而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另一种方法是改变材料的形状,这是本课时重点要研究的问题。
教材首先以生活中的钢材为什么要加工成不同形状引入,旨在让学生发现、提出本课的研究内容——材料抗弯曲能力与材料的形状有关系吗?
接着进入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重点环节,用同样的纸做成各种形状,测量它们的抗弯曲能力,并与平展的纸比较,认识到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其抗弯曲能力。更进一步的道理,教科书用资料的形式给出,让学生通过阅读来理解。
最后研究瓦楞纸板的形状结构。瓦楞纸板有三层或五层,中间一层或两层是波浪形的,这几层薄纸板黏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这种结构使瓦楞纸板的强度大大增加。通过对瓦楞纸板的研究,不但可以加强对前面活动的认识,而且又把知识带到了实际的生活中。
2、设计理念
科学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科学概念的过程,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它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良好科学思维品质和科学精神的形成。基于以上认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从观察中自己提出问题,自己猜想假设,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得出事实数据进行解释分析,最后得出科学结论,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真正做到了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平台,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民主、和谐相处,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3、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
2、观察瓦楞纸的结构并对其抗弯曲能力作出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作出解释的习惯。
2、通过关注实验过程的公平性,养成一丝不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结构能增强物体的抗弯曲能力。
教学难点:
实验操作中关注到实验的公平性。
四、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架纸的木板4块、大小相同的纸3张、钩码1盒、螺母10个、镊子1个、小杯子1个、瓦楞纸1张、记录单1张。
教师演示材料:架纸的木板4块、平面纸1张、钩码5盒、螺母10个、镊子1个、波浪形的纸两张(横折和竖折)、折粘好的“□”形和“○”形纸各两个、瓦楞纸,课件。
5、学习者特征
六年级的学生经历了三年多的科学课学习,已经掌握了科学课学习的方法和实验技巧,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自主学习的水平,能够自己主动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方法,另外对数据的分析也具有了一定的水平,但还需要老师进行进一步的指导。
6、教学策略
这节课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上课初先回顾上节课增强纸抗弯曲能力的方法,让学生再想出其他增强纸抗弯曲能力的方法。在确定了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后,让学生提出猜想:把纸折成什么形状能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接下来是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操作比较简单,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上。引导学生从数据上分析:改变了纸的形状,抗弯曲能力有什么变化?不同形状的纸抗弯曲能力有什么不同?哪几种形状抗弯曲能力较强?为什么?为什么改变形状能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再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各种钢材、铝材加工成各种形状的图片,让学生明白这些形状的材料应用在哪里,丰富学生的认识。最后让学生研究瓦楞纸的构造,联系新学的知识,自己分析得出结论。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纸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发现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可以怎样做?(课件)
2、除了增加纸的厚度,你觉得还有哪些方法也能大大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
3、纸的形状与它的抗弯曲能力真的有关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提出本课研究问题。
二、探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1、(出示纸)你觉得把纸折成哪些形状能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课件)
2、有了猜想下一步我们该做什么?
3、做这个实验你觉得最关键的是什么?实验每一次要改变什么条件?实验每一次不变的是什么条件?(课件)
4、(出示不同折法的两张波浪形纸)老师用同样的纸折了两种波浪形,你们认为:哪一种适合和这张纸进行比较呢?为什么?如果用这张波浪形的纸和平面纸作对比,不符合实验要求的哪一点?
5、为了每次实验都做到上面的相同条件,老师在纸上作了一些记号(出示纸),你知道上面这些记号有什么作用呢?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清对比实验的做法,通过让学生选择哪种波浪形的纸适合和平面纸比较,从而让学生知道对比实验不能同时改变两个条件,这也是学生在做对比实验经常容易出现的问题。
6、(演示实验)下面我们就来先测量平面纸能承受多少个螺母。
7、老师把这张平面纸简单地折两下,让它变成“ㄩ”形,我们来测量它能承受多少个螺母。(演示1个钩码代替10个螺母的方法。)
8、接下来就到你们动手实验了,实验前老师还有几点温馨提示给大家(课件:(1)实验前先预测。(2)一张纸只能折一种形状。(3)螺母用镊子轻轻放在小杯里。(4)每个组选择两种形状来实验。)做完两种形状的先找一个同学把数据上来输进excel表格,有时间剩就再做其它形状。
9、观察数据,你有什么发现?你是怎样分析出来的?
(改变了纸的形状抗弯曲能力有什么变化?不同形状的纸抗弯曲能力有什么不同?哪几种形状抗弯曲能力较强?)板书:改变形状能增强抗弯曲能力
设计意图:用excel表格记录数据更易于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数据,从数据中挖掘更多共性的结论,并对结论背后的原因作出解释,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10、为什么改变了纸的形状之后抗弯曲能力就会增强呢?(课件)
11、现在我们来看看生活中的钢材(课件)为什么要加工成各种各样的形状?
三、瓦楞纸板的研究
1、(出示瓦楞纸)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纸皮,它叫做瓦楞纸。下面我们来观察一下瓦楞纸的内部结构。(课件)
2、根据瓦楞纸的内部结构你能推测一下它能承受多少个螺母呢?
3、现在我们来测量一下它的抗弯曲能力(演示实验),这里每个盒子都放了十个钩码,一个钩码的重量相当于一个螺母的十倍。我们放下去看看,再多放十个钩码,瓦楞纸还没有弯曲,还可以继续放。
4、为什么瓦楞纸板的抗弯曲能力会这么强?(课件)
5、小结:瓦楞纸由三层组成,中间采用波浪形纸大大增强了纸的抗弯曲能力。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新的问题,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
四、总结
1、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知道了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可以怎样做?
2、改变纸的形状与改变纸的厚度有什么联系?
3、课后请大家继续关注生活中改变形状增强抗弯曲能力的应用。
板书设计: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改变形状能增强抗弯曲能力
学习活动记录表设计: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研究
第(
)小组
形状(用图表示)
预测抗弯曲能力(用螺母数表示)
实测抗弯曲能力(用螺母数表示)
分析数据,我们发现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