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课内知识专练卷
姓名:_______________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荷尽已无擎雨盖”中的“擎雨盖”指的是“荷花”。
( )
2.《夜书所见》中“知有儿童挑促织”的“挑促织”是“逗蟋蟀”的意思。(
)
3.“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中“五彩缤纷”一词联系上下文和想象画面,可以理解为“颜色繁多,色彩绚丽”。
( )
二、读句子,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1.俗话说得好,“一(____)知秋”。你瞧,秋天的雨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
像_______,扇哪扇哪,扇走了_______。它把红色给了枫树,(____)(__)尽染,红
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_____________。杜牧尤其喜爱这枫林,用
诗句“_______,________”来赞美它。
2.秋雨把金黄色给了田野,看,田野像_______。橙红色是给____的,橘子、柿子你挤
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这丰收的景象不禁让苏轼感叹:“_________,最是橙黄橘绿
时。” _____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
雨里______。即使菊花凋谢了,也依旧傲然枝头,苏轼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是最好的证明。
3.《山行》描写了深秋时节,作者在山中行走时所看到的
,表达了作者对
之情。
4.《增刘景文》通过对“荷枯、菊败、橙黄、橘绿”的描写,突出了菊花的残枝有
的气概,间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
之情。
5.《夜书所见》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在秋夜
的情感。
6.《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描写了秋日
的水泥道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
的钟爱,抒发了作者对
之情。
7.《听听,秋的声音》中体现了秋天景物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_____之情。
三、积累展示。
1.根据古诗《夜书所见》,完成练习。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_。
(2)“萧萧梧叶送寒声”的下一句是(
)
A.路上行人欲断魂B.江枫渔火对愁眠C.江上秋风动客情
2.诗句默写。
(1)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最是橙黄橘绿时。
四、课内阅读。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1.“五彩缤纷”这个词语的近义词有
、
等。我能通过选文中的
等词语来猜出这个词语的意思是
。
2.用“
——”画出选文中的中心句。
3.把下列比喻句补充完整。
(1)秋天的田野像
。
(2)黄黄的银杏树叶子像
。
(3)红红的枫叶像
。
4.选文中“田野像金色的海洋”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 2.√ 3.√
二、叶
一把把小扇子
夏天的炎热
层
林
秋天的凉爽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金色的海洋
果树
一年好景君须记
菊花仙子
频频点头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3.《山行》描写了深秋时节,作者在山中行走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4.《增刘景文》通过对“荷枯、菊败、橙黄、橘绿”的描写,突出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间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敬佩之情。
5.《夜书所见》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在秋夜思念家乡的情感。
6.《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描写了秋日铺满金色梧桐落叶的水泥道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水泥道美景的钟爱,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7.《听听,秋的声音》中体现了秋天景物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1.(1)宋
叶绍翁
(2)C
2.(1)霜叶红于二月花
(2)一年好景君须记
四、1.“五彩缤纷”这个词语的近义词有
五光十色
、色彩斑斓
等。我能通过选文中的黄色、
红色、
金黄色
、橙红色、
紫红色
、淡黄、
雪白
等词语来猜出这个词语的意思是颜色多种多样。
2.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3.(1)秋天的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2)黄黄的银杏树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3)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
4.选文中“田野像金色的海洋”说明稻穗金黄,很多庄稼全都丰收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