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五石之瓠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2五石之瓠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4 10:47:28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6.2
五石之瓠
实验高中
高二18班
预习任务
1、查词典,积累文中重要词语。
2、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各段落的意思。
3、了解《庄子》等文学常识。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庄子》的相关知识。
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并背诵课文。
3.学习庄子善于用设喻的方法,采用寓言的形式来说理的艺术手法。
重点难点:准确把握《庄子》长于借助寓言,婉曲达意的艺术效果。
【作者简介】
庄子,名周(约前369-前286),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庄子》。
【作者简介】
《庄子》书分内、外、杂篇,目前所传三十三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
【语言文字建构】
1.字音字形。
贻(yí):赠送。
瓠(hù):葫芦。
石(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呺(xiā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
为(wèi):因为。
掊(pǒu):砸破。
龟(jūn):通作“皲”,皮肤受冻开裂。
洴(píng):浮。
澼(pì):在水中漂洗。
絖(kuàng):丝絮。
鬻(yù):卖,出售。
说(shuì):劝说,游说。
将(jiàng):统率部队。
2.重点词语。
一:同一,一样的。
或:无定代词,这里指有的人。
以:凭借,其后省去宾语“不龟手之药”。
虑:考虑。一说通作“摅”,用绳络缀结。
樽:本为酒器,这里指形似酒樽,可以拴在身
上的一种凫水工具,俗称腰舟。
蓬:草名,其状弯曲不直。
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树:种植。
实:充满,填塞。
瓠落:宽大空廓的样子。
呺然:内中空虚而宽大的样子。
掊:击破。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译文]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一颗大葫芦的种子,我种植它,成熟后结成的葫芦很大,能容五石东西。用来盛水和饮料,它的坚固程度却禁不起自身所盛水的压力。剖开来做瓢,却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不是它不够大,而是认为它没有用处,就把它打破了。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固:本来。
拙于用大: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
洴澼:漂洗。
絖:同“纩”,丝棉絮。
一朝:一旦。
鬻:卖。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译文]
庄子说:“你实在是不善于利用大的东西。有个宋国人善于制作防止手冻裂的药,他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业。有人听说了,就请求用百金买他的药方。于是聚合全家来商量说:“我们家世世代代漂洗丝絮,只得到很少的钱。现在一旦卖出药方就可获得百金,就卖了吧。”
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注释]
说:同“悦”,取悦。
越有难:指越人发兵侵吴。
将:做将领。
裂:割。
虑:用绳结缀。
大樽:盛酒器。
蓬之心:比喻不通达的见识。
【行文脉络】
第一部分:
惠子的做法,“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第二部分:
庄子的看法,“夫子固拙于用大”“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课文探究】
1、庄子评价说惠子“拙于用大”的原因是什么?
惠子仅从实用的角度评价事物的价值。没有通达的见识和开阔的思路。
2、惠子用五石之瓠(大葫芦)“盛水浆,剖为瓢”,庄子用之“浮于江湖”,请思考各自体现的深意?
惠子立足于现实生活,以世俗功利观念来思考问题,体现功利主义思想。庄子立足自然,摒弃世俗价值,物我合一,追求无用之大用。
3、五石之瓠在惠子手中被击碎,在庄子手中却可用来浮于江湖,截然不同的结局,给你什么思考?
人才,人知之,方可用之。
如孔子,孟子,千里马
“志士仁人莫怨嗟,古来才大难为用”——杜甫
人才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处理问题,善于变换角度和思路。
要提高自己的境界,才能通透地处理问题。
价值的尺度是多元的。
4、《道德经》和《庄子》语言上各有什么特色?
句式上:老子句式整齐,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庄子句式灵活,开阖自如
语言上:老子朴素平实,深刻隽永,庄子善用譬喻寓言,说理生动
5.概括文中庄子和惠子的形象特征。
反映了庄子的放旷豁达,无欲无求,随顺自然,也必能得到真正解脱的真人状态;反之惠施则是斤斤计较,锱铢必争,有太多欲望要求和外界与内心的束缚。
6.本文的艺术特色
①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
文章所传达出来的思想是靠人物的对话来完成的,惠子和庄子的对话辩白了彼此的观点,惠子用的是关于大葫芦大而无用的例子来影射庄子的学说大而不实用;而庄子用宋人擅长制造使手不皲裂的药方却卖掉药方,而买药方的人却用这个药方获得了好处,来证明是所用之异的原因,并且指出惠子的想法就是不知道通达的原因。
6.本文的艺术特色
②运用浅近的寓言,文姿多彩。
文章想象丰富大胆,像匹骏马驰骋于宇宙,摄取与表达中心思想有关的妙趣横生的题材,生动、形象地宣传了作者的观点。在揽宇宙于一纸,包万物于一文的充满生机、遐想的《逍遥游》中,作者富有艺术魅力的文笔吸引了为数众多的读者,使作品成为中国古代寓言体论说文中一篇著名的佳作。
6.本文的艺术特色
③善于使讽刺与剖析结合,吸引读者边读边思,边思边读。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椿,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
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庄子曰:“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选自庄子《逍遥游》)
【课后作业】
必做:
1.完成同步练习。
2.背诵课文。
选做:
1.阅读《庄子》整本书。
知易行难,重在行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6.2《五石之瓠》教案
预习任务
1、查词典,积累文中重要词语。
2、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各段落的意思。
3、了解《庄子》等文学常识。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庄子》的相关知识。
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并背诵课文。
3.学习庄子善于用设喻的方法,采用寓言的形式来说理的艺术手法。
重点难点:准确把握《庄子》长于借助寓言,婉曲达意的艺术效果。
教学过程
【作者简介】
庄子,名周(约前369-前286),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庄子》。
《庄子》书分内、外、杂篇,目前所传三十三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
【语言文字建构】
1.字音字形。
贻(yí):赠送。
瓠(hù):葫芦。
石(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呺(xiā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
为(wèi):因为。
掊(pǒu):砸破。
龟(jūn):通作“皲”,皮肤受冻开裂。
洴(píng):浮。
澼(pì):在水中漂洗。
絖(kuàng):丝絮。
鬻(yù):卖,出售。
说(shuì):劝说,游说。
将(jiàng):统率部队。
2.重点词语。
一:同一,一样的。
或:无定代词,这里指有的人。
以:凭借,其后省去宾语“不龟手之药”。
虑:考虑。一说通作“摅”,用绳络缀结。
樽:本为酒器,这里指形似酒樽,可以拴在身上的一种凫水工具,俗称腰舟。
蓬:草名,其状弯曲不直。
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
【疏通文意】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注释]
树:种植。
实:充满,填塞。
瓠落:宽大空廓的样子。
呺然:内中空虚而宽大的样子。
掊:击破。
[译文]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一颗大葫芦的种子,我种植它,成熟后结成的葫芦很大,能容五石东西。用来盛水和饮料,它的坚固程度却禁不起自身所盛水的压力。剖开来做瓢,却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不是它不够大,而是认为它没有用处,就把它打破了。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注释]
固:本来。
拙于用大: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
洴澼:漂洗。
絖:同“纩”,丝棉絮。
一朝:一旦。
鬻:卖。
[译文]
庄子说:“你实在是不善于利用大的东西。有个宋国人善于制作防止手冻裂的药,他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业。有人听说了,就请求用百金买他的药方。于是聚合全家来商量说:“我们家世世代代漂洗丝絮,只得到很少的钱。现在一旦卖出药方就可获得百金,就卖了吧。”
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注释]
说:同“悦”,取悦。
越有难:指越人发兵侵吴。
将:做将领。
裂:割。
虑:用绳结缀。
大樽:盛酒器。
蓬之心:比喻不通达的见识。
[译文]
这个客人得到药方,就去取悦吴王。这时越国发兵侵犯吴国,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水战,大败越军,吴王割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用绳把它系在身上当作大樽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它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可见你还是见识不通达啊!”
【行文脉络】
第一部分:惠子的做法,“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第二部分:庄子的看法,“夫子固拙于用大”“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课文探究】
1、庄子评价说惠子“拙于用大”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惠子仅从实用的角度评价事物的价值。没有通达的见识和开阔的思路。
2、惠子用五石之瓠(大葫芦)“盛水浆,剖为瓢”,庄子用之“浮于江湖”,请思考各自体现的深意?
参考思路:惠子立足于现实生活,以世俗功利观念来思考问题,体现功利主义思想。庄子立足自然,摒弃世俗价值,物我合一,追求无用之大用。
3、五石之瓠在惠子手中被击碎,在庄子手中却可用来浮于江湖,截然不同的结局,给你什么思考?
人才,人知之,方可用之。
如孔子,孟子,千里马
“志士仁人莫怨嗟,古来才大难为用”——杜甫
人才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处理问题,善于变换角度和思路。
要提高自己的境界,才能通透地处理问题。
价值的尺度是多元的。
4、《道德经》和《庄子》语言上各有什么特色?
参考答案
句式上:老子句式整齐,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庄子句式灵活,开阖自如
语言上:老子朴素平实,深刻隽永,庄子善用譬喻寓言,说理生动
5.概括文中庄子和惠子的形象特征。
反映了庄子的放旷豁达,无欲无求,随顺自然,也必能得到真正解脱的真人状态;反之惠施则是斤斤计较,锱铢必争,有太多欲望要求和外界与内心的束缚。
6.本文的艺术特色
①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
文章所传达出来的思想是靠人物的对话来完成的,惠子和庄子的对话辩白了彼此的观点,惠子用的是关于大葫芦大而无用的例子来影射庄子的学说大而不实用;而庄子用宋人擅长制造使手不皲裂的药方却卖掉药方,而买药方的人却用这个药方获得了好处,来证明是所用之异的原因,并且指出惠子的想法就是不知道通达的原因。
②运用浅近的寓言,文姿多彩。
文章想象丰富大胆,像匹骏马驰骋于宇宙,摄取与表达中心思想有关的妙趣横生的题材,生动、形象地宣传了作者的观点。在揽宇宙于一纸,包万物于一文的充满生机、遐想的《逍遥游》中,作者富有艺术魅力的文笔吸引了为数众多的读者,使作品成为中国古代寓言体论说文中一篇著名的佳作。
③善于使讽刺与剖析结合,吸引读者边读边思,边思边读。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椿,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
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庄子曰:“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选自庄子《逍遥游》)
【课后作业】
必做:
1.完成同步练习。
2.背诵课文。
选做:
1.阅读《庄子》整本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