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学年语文教学资料【课件+教(学)案】 鲁教版七下:游山西村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学年语文教学资料【课件+教(学)案】 鲁教版七下:游山西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7-13 08:36:19

文档简介

游山西村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首诗。
2、能力目标:理清思路,品读感悟哲理。
3、情感目标:体会诗中描绘的人情美、风物美、哲理美,培养对生命的热爱。 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体悟诗歌意境。
学习难点 体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美。
学法提示
1.诵读法。通过朗读,把握其节奏韵律,感受古典诗歌的声韵美。通过反复吟诵,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要求眼到、口到、心到,把自己融入诗歌中去,用自己的声音传达诗人的心声。
2.联想法。古典诗歌语言精练,内涵丰富,充分张开联想的翅膀,想像作品的画面,充分体会诗歌的意境。
一、[文本研讨室]
预读·基础积累
1、请画出朗读节奏,并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游山西村
南宋 ·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莫:否定副词,不,不要。 笑:讥笑,讪笑。
腊:本指年终祭祀,也用于指夏历十二月,腊月或冬天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肉称“腊肉”,腊月前后酿造的酒称“腊酒”。
浑:浑浊不清。 丰年。丰收的年成。
留客:容留客人吃饭住宿。
足鸡豚:能使鸡猪等荤菜丰足。能愿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
山重水复:水峦重叠,流水往复,连绵不断。重:重(ch6ng)叠;复:往复。疑无路:怀疑没有去路,怀疑走到尽头。
柳暗花明:柳荫暗处,鲜花明丽。
又: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转折,义为“却”、“却又”等。
一村:诗中意思是“有一村”、“看到一个村庄”,
箫鼓:箫与鼓,泛指各种民间乐器。
追随:伴随人的生活。 春社:春季社日活动。
衣冠:衣服头饰帽子等,代指衣著打扮。
若:连词,表示假设,义为“如果”、“假若”。
许:许可,容许。
闲乘月:清闲无事趁月色出游,因月色朦胧,迷离惝恍之境极富美感,为古人所喜欢,李白有“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的诗句。
拄杖:持杖漫游。 无时:不拘时间,乘兴而发。
夜扣门:夜晚随遇而安,扣门借宿。
2、作家与背景连线
作者:
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父陆宰,是很有 民族气节的官员和学者,朝廷南渡后,他便回到家乡著书了。陆游自幼就受到爱 国的家庭教育,立下了抗战复仇的壮志。29岁参加进士考试,名在前列,因触 犯奸臣秦桧而被除名。孝宗时,被赐给进士出身,历任夔州 通判,提举江南西 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等地方官,还参赞王炎、范成大幕符军事,后来做过 朝议大夫,礼部郎中。65岁那年罢官,即回老家山阴闲居,死时年八十六。陆 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 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 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勤于创作,一生写诗60年, 保存下来就有 9300多首。尤其是在蜀时所写的那些悲壮激昂的爱国诗篇,影响极大。后来,他把自己的全部诗歌和文集题名为《剑南诗稿》和《渭南文集》。最有代表性的有《关山月》、《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等
“六十年间万首诗”,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作品最多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最突出的主题是表现‘恢复神州”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这些充满爱国激情的诗里,他以激越悲壮的声音, 唱出了广大人民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抒发了自己“一生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和“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悲愤。热烈地期待着有朝一日能据鞍杀敌,为国捐躯。除了大量的爱国诗篇,陆游还有很多写景和抒发生活情感的优秀作品。
陆游诗的风格豪放,气魄雄浑,近似李白,故有“小太白”之称。
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当时诗人住在山阴(今浙 江绍兴市)镜糊的三山乡。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中生动地描写了农村淳朴的习俗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表现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真挚的情感。
3.请把你认为本诗中写的好的句子工整地抄写在下面,并再多读几遍。
朗读·整体感知
1、诗句意思
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
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
古风依旧保存。
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
拐杖,敲开柴门。
2、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研读 深入理解
1.第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你感受到了什么 客人是谁
2.第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又一村”指什么说的 这个村子美不美 如何体现的?
3.第五、六句写游山西村所见。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
4.第七、八句是抒情,请概括大意。
5.结尾跟开头是怎样呼应的
6.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品读·含英咀华
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其
意义不止于表现行路人的感受,在许多别的事情上也同样适用。融写景与说理于
一体,不单是欣赏这难以言状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风光,而是蕴含着生活的哲理。那么它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哲理呢?
悟读·拓展创新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富含哲理,谈谈你在生活和学
习中对此句的体会。
当堂达标
(1)写乡民好客习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山西村淳朴的风土人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蕴含生活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诗人陶醉在山野风光,对农家生活恋恋不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反思评价
要点整理
通过本诗的学习,我掌握的知识点有:
情智闪烁
学完本诗后,我有如下感悟:
交流评价
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我认为:

参考答案:
整体感知
围绕一个“游”字展开。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
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终于来到山
西村。在山西村, 正值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
闹非凡。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这
首诗虽是游诗,但全诗没有出现一个“游”字,而处处写游,以游村情事说起,
极言境地之幽,风俗之美,最后愿为频访,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深入理解
1.第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办了丰盛的饭食)
你感受到了什么 (农家的热情和朴实)
客人是谁 (诗人;也许还有他的游伴,以及主人请来的陪客。)
总结:
起势突兀,好像与游览无关,须读到最后才能懂得诗人的用意所在。上句是抑,言酒不甚美;下句突然扬起,说菜之丰盛。
2.第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写行路人的感觉,迷茫中突然发现了美好的去
处。)
“又一村”指什么说的 (指山西村,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
由此可见,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跟前两句接得很好,这也可以说是倒
叙。
这个村子美不美 如何体现的?(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之下,在柳树
花草的掩映之中。)
总结:
诗人这样来写山西村,又是为下文“古风”一语张本的,因为这是一
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所以才能保存古风。
3.第五、六句写游山西村所见。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略)这是写村中
的习俗。
4.第七、八句是抒情,请概括大意。(今后如果有可能趁着月夜出来闲游,说不
定什么时候我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门的。)
诗人当时虽在家赋闲,但他有志报效国家,说不定什么时候仍会外出的,所
以说“若许”,意思是“如果有机会”。
5.结尾跟开头是怎样呼应的
(这次游山西村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又看到了上古的遗风,深受感动,故
有重游之念。)
6.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诗人陶醉、留恋之情。作者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留恋
村民的好客、热情、淳朴,对此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 活的热爱和向往。
含英咀华
这一联描绘了山水复杂纡曲的美丽风光,表现了游者的惊喜和豪兴。这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述的是真实感受。重重叠叠的山岭,弯弯曲曲的流水,远远望去好象前面已经无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现了一带村庄。两句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它给人以坚持不懈、生意不绝的启示,引导人们从一个狭小的圈子奔向一个开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 。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含着希望。
要点:
诗眼:是第二句,即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关键是一个“又”字。
顺序:“事→景→情”式,即首联叙事,二三联写景,尾联抒情。
写法:借景抒情,一个个景点,纷至沓来,语言清新婉丽,情趣盎然。
从诗题可看出,这是一首描绘山村景色和农家习俗的记游诗,因而诗人在首联即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具有淳朴民风的农家景象。 “腊酒”点明此时的季节应是初春,“足”字表明农家刚获丰收,待客热情、慷慨。颔联写景,“重”和“复”说明山水的曲折幽深,因而给人造成疑无路的错觉;而前方豁然开朗,柳暗花明之处山村浮现眼前,说明山村地理位置之隐僻,环境之幽雅。这两句采用虚实相生的写法,突出了诗人游历过程中心情由疑惑到惊喜的转变,寓情于景,因而历来被引为名句。
颈联主要描述了农家的民风民俗, 展现了祭祀的欢腾景象,与首联的“丰年”相映;而农家古风犹存的朴素穿着,又突出了他们的淳朴与单纯。因而诗人情不自禁在尾联表达了自己与农家交好的愿望。夜间乘月访人,只能发生在关系亲密的人之间,同时这句本身的意境亦很优美,情景交融,诗人对农村的喜爱之情和对农家的赞美之意表露无遗。整首诗无一字写“游”,但我们从中不难发现作者的身影。这种景随人移,情景交融的写法使每两句都构成一幅清新优美的画面,而诗的风格也如诗人描绘的对象一样朴实纯真。(共13张PPT)
游山西村
陆游
作者及创作背景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今浙江绍兴)。南宋著名诗人。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传世。
他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居山阴镜湖之三山村。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这首诗作于次年春。
朗读诗歌
疏通诗歌大意。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腊:原指农历十二月祭祀众神,后用为农历十二月的名称。
豚:小猪,亦泛指猪。
柳暗花明:柳色深绿,所以说暗,花光红艳,所以说明。
古代春社日祭社公(土地神),祈求丰收。
若许:如果这样
理解诗歌意境
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主要内容。
围绕一个“游”字展开。
诗人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留恋村民的好客、热情、淳朴,对此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3、《游山西村》中哪两句诗流传最广?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比较两者在写法和趣味上的异同
描写的内容
都提到主人的好客,有对环境的描写;不同在孟诗主要写宾主的友谊,而陆诗重在表现民风的淳朴。
叙述的顺序
相似之处,都从对方落笔。不同之处在孟诗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而陆诗的第二联采用插叙的方式。
结尾的方式
相似之处是,都是诗人对招待自己的主人说的,“就菊花”“闲乘月”“夜叩门”等都是美好韵意境。不相似的是,《过故人庄》把重来拜访说得很肯定,而陆诗说得不甚肯定,仅是一种愿望而已。
表达的志趣
都赞颂农村生活,孟诗重的是田园的闲适,而陆诗看重的是民风的淳朴。
练一练
写一写你所见到的农村景象,或根据以下图片,进行描写。
小结
“春无鸟声,夏无蝉声,秋无虫声,冬无雷声,因为四季都有马达轰鸣。”这句话深深道出了都市的无奈,当然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只都市侯鸟都重返田园,但请我们在心底常常忆起“农家、山水、腊酒、春社、鸡豚、桑麻、重阳……”,常常哼唱《乡间的小路》,常常吟咏《游山西村》、《过故人庄》,也许它会洗去烦躁、郁闷,让我们的心灵保持一种宁静与旷达。
作业
1、抄写诗歌,准备默写。
2、将诗歌改写成一则小故事。
3、选择一联进行赏析。
4、写一则农村生活的见闻。(1、2为必做题,3、4选作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