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学年语文教学资料【课件+教(学)案】 鲁教版七下:《阿长与〈山海经〉》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学年语文教学资料【课件+教(学)案】 鲁教版七下:《阿长与〈山海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7-13 08:36:19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活生生的 “这一个”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
现代散文选读
执教者: 李文章
编者意图
通过这一门选修课的学习,激发同学们对散文的兴趣,对中外散文的艺术面貌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散文艺术的特性有初步的认识,积累散文鉴赏方面的经验,并且唤起大家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进而以散文的方式予以表达和交流的热情和勇气。
教材的结构体例
根据题材与表现手法分成六个专题:
写人 记事 抒情
写景 状物 议论
每个专题由七个部分构成:
专题名、导语、文本、资料链接、品读与探讨、积累与应用
第一专题 活生生的这一个
学习目标:
1、通过这一专题几篇散文的学习,感受作者笔下活生生的人物的个性品格,获得艺术的美感。
2、掌握鉴赏这类散文的方法和技巧。认识写人散文的特点。
3、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到人物的群山中去发现具有鲜明特点的人物,把他写出来,丰富人物画廊。
阿长与
《山海经》
鲁迅
自读课文
1、划出生词,注音;划出不理解的句子、语段,仔细体会。
2、分析作者写了长妈妈的哪些事情,把握人物的个性特征,体会作者对她的感情?
3、体会作者构思的匠心。
4、提出自己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叶圣陶先生说:“善于读书的人,一边读下去,一边自会提出一些问题或题目来。”西方教育家布鲁巴克说:“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是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我们的祖先就很重视“问”,《论语》中一共有117个问题,其中有109个是孔子的弟子问先生的,有7个是弟子互问的,只有1个问题是孔子提出的。)
1、文章写了阿长哪些事情?重点写哪件事情? 依课文记叙顺序列出。
①常喜欢切切察察
②限制我的行动
③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
④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
正月初一早上,要我说“啊妈,恭喜恭喜”。
⑤讲长毛攻城时护城
⑥谋害我的隐鼠
⑦为我买《山海经》
2、阿长是一个 什么样 的人?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全方位感知人物,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 再总结归纳阿长的形象。
长妈妈有粗俗不雅、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着纯朴、善良、仁慈的美德。
文章自始至终一直在刻画他对孩子的关心爱护的品质:从他“不许我动”到吃福桔的祝福,以及“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道理和后来买《山海经》中都充分体现出来。所以他虽然饶舌、多事、有许多令人生烦的规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热心、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孩子。
3、如何把一个人写活,写出他鲜明的个性,是值得研究的。你觉得鲁迅哪几段文字写得最精彩,请在边上写一些评点文字。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睡觉时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
“哥儿,你要牢牢记住!”她及其郑重地说。……
6—11这几节写得非常精彩,使一个迷信、愚昧、对幸福生活有着朴素的向往的农妇形象,栩栩如生地在纸上站立了起来。
说长毛。“自己轻轻地拍着胸脯道:“啊呀,骇死我拉,骇死我了……”“哪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处?……就炸拉”。
对女人来说,多么羞人的事,她竟然也说得出口,令人惊奇的是鲁迅竟然也写得出来,还加以发表。哈哈,你是怎么看的呀!
4、依照文中时间的次序画出事件中表明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态度的词句,对比前后的感情有什么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方法?
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变化的,从“不大佩服,甚至讨厌——觉得非常麻烦——空前敬意——敬意完全消失乃至憎恶——新的敬意——怀念”
欲扬先抑(欲褒先贬),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有层次,形成跌宕。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 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他却能够做成功。他确有伟大的神力。”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物。”为什么这么说?
找出描写长妈妈的事件或细节,并说说这些事件或细节体现了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情。
1.是一个没有名字的人
2.睡相不好
3.“常喜欢切切察察”
4.“逼”着我吃福桔
5.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6.给我买来《山海经》
——地位低下
——是一个粗人
——喜欢饶舌多事
——有着太多的繁文缛节
——无知而又淳朴
——真诚,善良,关心孩子,尽可能帮助孩子的好人。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祈祷地神赐福于她,让她的灵魂得以永安。
新的敬意
热爱关心
孩子
为“我”买
《山海经》
特别的
敬意
无知、
淳朴
讲“长毛”
的故事
不耐烦
善良真诚
令人厌烦
的规矩
粗俗、
不拘小节
摆成“大”字
的睡相




不大佩服
饶舌多事
切切察察
的毛病
写作手法
“我”的感情变化
人物
性格
事情
长妈妈的人物形象
长妈妈是一个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但又爽朗、热情、乐于帮助别人,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的人。
既然作者这么尊敬她,为何题目直呼阿长?
1.本文前一部分多用抑笔,对她“不大佩服”、“讨厌”、又是“不耐烦”、“麻烦”,倘用“妈妈”称呼,名不符实;
2.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看似矛盾,却令人好奇;
3.用“阿”字有亲呢的意味,符合作者当时已经是四十六岁的中年人的口气。
文中略写的部分可否删去?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中心来确定的。 略写往往是记叙文中的烘托部分,没有略写,文章内容就会呆板,头绪就会不清,情节就会不连贯。如果说详写是红花,略写就是不可 少的绿叶。如文中略写的“我”不大佩服阿长的三件事就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更全面完整地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的作用。
过渡与照应
过渡和照应是记叙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过渡,是连接段落、层次之间的纽带。一般来说,内容上的转折、叙述中的总分、行文中的起讫都要安排过渡。
文章中有过渡性语句,如文中“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等。
也有过渡性段落“这种敬意……我惧惮她什么呢!”这些过渡使文章能够很自然地由一件事写到另一件事,行文紧凑,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照应
是指文章有些内容前后呼应,前面讲了,后面也有着落。如文中在开头写道“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后文是这样照应的,“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通过照应强调了阿长的不被人重视,地位低下。文中照应的例子很多。照应不是重复,而是对前文内容的补充,前后映衬,加深读者的印象。
请你说说散文和小说中写人叙事的异同?
同:都要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的个性。都要运用具体的描写手段。
不同:小说有贯穿全文的故事情节,讲究故事情节的完整性,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注意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散文,或许只有一些有意味的举动,或许只有几句生动有趣的话语,甚至是一两件似乎互不相干的事情。不必讲究时间的次序,不必讲究空间的设置,也不必太在意事件与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看上去有些“散”而又最为“出彩”的片段,构成了字里行间的人物画廊。自然,率真,就是散文的品格。
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讨论的吗?
作业:请你以“某某某二三事”为题,写一篇小作文。要求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要让人物活起来。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几件事表现人物品格、风貌的写法
  2、围绕中心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人物,材料选择合理,详略得当
  3、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字词的含义、情感——表达对长妈妈的怀念与尊敬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在初一年级我们学过的文章《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吗?里面有个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这个长妈妈在鲁迅先生的文章里多次提到,鲁迅先生还专门为她写了一篇文章,即本文。在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有全面的介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三、学生复述故事,讨论探究。
  1、复述课文,既可以全文复述,也可以部分复述。目的在于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2、讨论探究;
  a、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的什么?
  b、每件事表现了阿长怎样的特点和品格,分别表现了作者对阿长的什么思想感情?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的?(本课重点)
  c、作者先写讨厌、憎恶,但结尾又写“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灵魂”抒发出一种深沉的怀念之情。你是怎样理解作者的感情的?在作者眼里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是本课难点)
  学生讨论分小组进行,每组指定一个人负责,组与组之间又可以交流,学生可以下座位,有结果的小组可以派人上讲台写在黑板上,其他的人又可以派人去改,不同意见可以争论。总之,给他们充分的自由。最后,老师引导完成三个问题:
  (1) 写的几件事
  a、爱说闲话 →不大佩服、
  b、“大”字睡相 → 讨厌、不耐烦-
  c、我所不耐烦的规矩 → 非常麻烦
  d、“长毛”的故事 →空前的敬意(善良的讽刺)
  e、买《山海经》 →产生新的敬意(买书)
  (2)文章的线索,作者的感情变化
  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在找出文章写的几件事之后,整体感知全文,看看作者用笔的重点是什么,(买《山海经》,这也是感情的重点,自然是详写的内容。)同时找到作者对每一件事的感情态度,即上述板书内容,巧妙的让学生悟到:文章是按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组织安排材料的。这种前后感情的变化,实际上就是:
  (3)“先抑----后扬”的手法,在对比互衬中刻画人物形象。(难点突破了)
  阿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可让学生根据几件事讨论归纳,不要求全面,说到一点就表扬。
  阿长是个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愚昧无知、略带粗野,但又爽朗、热情、乐于帮助别人,她有着淳朴、宽厚、仁慈的美德,
  四、作业
  后记:
  新大纲张扬“放飞学生个性”这一教育理念,也是对历史、现实和将来作深刻思考的结果。过去,我们教育领域自古以来师生等级森严,师道尊严成了学生人身自由、身心发展的“金箍”圈,教师咳唾成珠,金科玉律,学生只好垂手听命、仰承恩泽。教师按自己理想的模式去塑造人,那过度的期望,过度的干预,过度的包办,威压着学生的个性自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生离开僵化就走向灵活,离开依赖就走向自主,离开戒备就走向自我接受,离开被束缚就走向一种创造性。”讨论给了学生自由,也给了学生创造的机会。
  第二课时
  本课时重点:
  指导学生学习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一些句子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让学生找出文中刻画人物较精彩的句子,独立思考,进行评、点、批、注。然后各自发表见解,进而归纳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例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吃福橘的片段、恭喜恭喜、大家恭喜-----)
  细节描写(睡觉时的大字),体会长妈妈愚昧、善良、质朴、约带粗野的劳动妇女特征。
  二、本文语言:有的含蓄幽默,有的质朴
  例如、讲“长毛”的故事,“伟大的神力”愚昧迷信的苦笑,善意的讽刺、寓庄重于诙谐;吃“福橘”的片段中,体会长妈妈愚昧迷信的背后实质是对孩子健康的祝福;结尾买《山海经》,表现长妈妈关心爱护青少年,仁慈的美德------
  总之,一切让学生去体会,归纳。获得能力。
  三、迁移巩固:作业
  课后练习四,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人物,写一两件事,尽可能写得真实、生动、传神。
  板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
  鲁 迅
  内容(几件事) 人物性格特征
  a、爱说闲话 (表现阿长) → 饶舌、多事
  b、“大”字睡相 令人讨厌、憎恶
  c、我所不耐烦的规矩 有许多繁文缛节
  d、“长毛”的故事 愚昧、无知、淳朴
  e、买《山海经》(详写) → 热情、乐于帮助别人
  总之(归纳): 长妈妈是——劳动妇女
  刻画人物:“先抑——后扬”,对比、互衬
  后记:
  教材把握好,教学重点确定恰当。尤其在以下两大方面很值得肯定。其一,教学设计处处考虑到学生实际,着眼于“放飞学生个性”:采用“讨论法”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形成多向信息交流,便于学生通过相互启发、感悟提高,并发展健康个性,教学步骤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着眼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步骤”中多处预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板书依据学生归纳、提炼而成,板书展开程序体现学生把握作品人物性格特征过程。其二,理论依据比较充分,并贯穿于教学设计的各部分内容中,较好地解说了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安排主要教学环节的理由,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