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学年语文教学资料【课件+教(学)案】 鲁教版七下:老王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学年语文教学资料【课件+教(学)案】 鲁教版七下:老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7-13 08:36:19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希望来自世界各地的阳光般的笑脸能驱散弥漫在印度洋上空的阴霾!
老王
《老王》
(一个三轮车夫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的博大。
2、关爱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陶冶美的情操。
杨 绛:
1911年生,原明杨季康。现代
女作家、文学翻译家、教授。著名 学者钱钟书的夫人
作者简介
阅读准备:
◆ 生字词
◆老王的境况如何
◆记叙了几件事
◆老王是怎样的人
◆作者又是怎样的人
蹬车( ) 塌败( ) 取缔( ) 骷髅( ) 攥着( ) 滞笨( )
dēng


zuàn
kūlóu
zhì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从事件看:
…………………
从语言看:
…………………
从动作看:
…………………
由此看来,老 王是个 的人。
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快”,车费减半。
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善良纯朴知恩必报
从 我与老王交往 ( 事 件、语言、心理……)看,
我是一个 的人
照顾老主顾生意……
极富爱心(善良)
作者为什么能够那么关心老王
平 等
互 爱
(人道主义精神)
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样的精神才能象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想一想

极富爱心
既然“我”也关爱老王,为何文中还说“愧怍”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与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与老王相比,觉得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追问
请观看一组图片:
社会中的种种“弱势群体”
我要上学!
那天,我们可以读书了!
我们高兴了,
爷爷却哭了……
“卖西红柿喽!”
清晨
谁贫?谁富?
王致中,17岁, 在贵州以背煤为生。一筐煤40公斤,从煤坑向上爬100米,然后再走1000米山路,挣1元人民币 !
母亲是这样老去的……
贫苦的盲人夫妇
“要吃饭了!”
“叔叔,你来干什么?”
鹰说:“又可以饱食一餐了”
对此,我们能做些什么……

以善良去体察善良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所谓幸与不幸,
包括天赋条件,
成长条件,生理条件,
幸运者
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
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教 学 赠 言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弟子:年幼的人 悌: 尊敬、爱戴兄长
年轻人,在家要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少说大话而诚实可信,博爱群众而亲近有仁德的人。做了这些还有剩余的力量,就可以学习文献知识。
【译】
【注】《老王》教学设计
简析教材
杨绛的散文《老王》是鲁教版七年纪下册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本单元都是以“爱”为主题的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杨绛散文中的“老王”则是一位普通的三轮车夫。作者通过写自己与老王的交往,写出了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这一社会问题。
教学目标
基于新课标的理念、课文实际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能力目标: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贯穿全文的线索和段落的有序安排理解老王的“善”与“苦”,体会作者的“善”与“愧”。
过程方法目标:反复朗读,品味平淡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段表现描写人物的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教学重点:把握贯穿全文的线索和段落的有序安排,理解老王的“善”与“苦”,
体会作者的“善”与“愧”。
教学难点:品味平淡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段描写表现
人物的手法。
教法学法:读读,讲讲,议议,自主——合作——探究。学生诵读中以善良 体察善良,感悟情感,陶治性情。教师点拨、突出作品提出的关怀不幸者的写作意旨。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容量与视觉冲击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课 时
导入新课
(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
同学们,正如歌曲中所呼唤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以真纯的情感善待、关爱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他人,那么人世间真的会多一份阳光,少一些冷漠,多一份文明,少一些残酷。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杨绛女士的散文《老王》将通过与车夫的交往,为我们诠释这一并不深奥的生活命题。(板书课题、文体及作者)
检查预习
辨析字词:
伛偻 老妪 攥拳 仰慕 取缔 谛听 愧怍 昨天 塌败 踩踏
骷髅 翳 绷 滞笨 惶恐 荒僻
词语解释:
塌败:塌陷破败 滞笨:呆滞笨拙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愧怍:惭愧 伛:弯腰曲背
文学常识
师生交流总结杨绛与钱钟书:
杨绛,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我们仨》等,译有《堂·吉诃德》。
钱钟书,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
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停顿、语气、情感。认真思考:
划分文章的篇章结构(提示:本文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先介绍了老王的哪些情况?然后再回忆了老王的哪几个生活片段?以什么顺序来叙述的?)
归纳文章主旨
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情节得到的?(并在课本相应的空白处作标记)
“我”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
师生共同划分篇章结构:
明确: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写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断,条理有序,一脉相承。按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4段)写老王的基本情况:职业、生理缺陷、居住条件等。(逻辑顺序)
第二部分:(5——22段)回忆老王的工作及为人。可分三个层次。
(时间顺序)
第一层:(5——6段)写他为人好。(带我送冰,车费减半;帮送医院,不要车钱)
第二层:(7段)写“文革”时期,他的生计越来越艰险。(改装三轮,维持生计)
第三层:(8——22段)是老王离世前一天的事情,最能见出老王心地善良。(离世前夕,谢送鸡蛋)
师生共同归纳主旨:
主题:作者写自己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以“老王是一个——的人,我是通过课文的——(情节)得到的”这一话语方式来总结感受。
(交流时老师从生活境况、外貌特征、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适时提示,并且边交流边明确,即使板书要点)
明确:老王是一个孤苦伶仃的人, 我是通过课文中对他艰难生活的基本情况的介绍得到的。如:老王的职业:三轮车单干户;生理缺陷:瞎了一只眼;居住条件:小屋破落、塌败。
老王是一个老实厚道的人,我是通过课文中他为作者送冰量大,然而车费减半得到的。
老王是一个有良心、关心他人的人,我是通过课文中他送钱先生去医院,不要车钱得到的。
老王是知恩图报、心地善良的人,我是通过课文中他临死前送作者鸡蛋香油得到的。
教师小结:
作者写老王,可以概括为两个字,一曰“善”,二曰“苦”。
老王是“善”的,他是一个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他人的人。他知恩图报,心地善良。然而他“苦”——生活艰苦, 精神凄苦(身有残疾、年老体弱、生活潦倒、孤独无亲),面对这样一个可怜的穷苦人,你会如何对待他呢?是退避三舍,还是积极地伸出援手?我们先来看文中的“我”面对老王的善举,做了哪些回应?
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明确:“我”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具体表现在: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关心老王的生活,三轮改成平板三轮,生意不好做,作者关切地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作者的女儿也象她一样的善良,知道老王有夜盲症,送给他大瓶鱼肝油。
研讨赏析
学生速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作者塑造老王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其作用?(疑难问题提交全班解决)
外貌描写:“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眼是田螺眼,瞎的”、“直僵僵的”、“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好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等词句表现了老王的身体状况极差,最后已病入膏肓。
动作描写:“抱着冰伛着身子”“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这些描写表现了老王的与人为善、老实厚道及严重的病态。
语言描写:“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你还有钱吗?”“我不吃。”“我不是要钱。”等语言非常简练,说明老王非常憨厚、非常关心他人。
神态描写:“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还不大放心。”从中可以看出老王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讲感情,讲仁义,他需要钱,但他不多收钱,甚至尽义务不要钱。
通过哪些描写可以看出“我”的善良?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品格?
神态、语言描写:“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写出我为老王的健康担忧的心情,表现了我的善良。
动作、心理描写:“我忙去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到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表现我的善解人意,我的抱歉、我为老王的担心以及我的爱心和平等观念。
语言描写:“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表现我对老王的挂念与关心。
心理描写:“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会议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表现作者对不幸者怀有一颗爱心,关心人,爱护人。作者心里只有同情和悲酸,总觉得对老王关爱不够,体现了作者的平等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
对揭示文章意旨的结尾一句话,应该怎样理解?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是作者吗?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呼声?
明确: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老王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明确:作者以此呼唤周围的人对苦人、弱者更多一份关爱。社会需要爱,社会呼唤爱,我们的目光要能够从高处降下来,关心周围的人,特别是那些有不幸的遭遇的人,用善良体察善良,用爱心浇灌世界。
品味语言
请同学们齐读8——18自然段,注意体会作者独特的观察角度、多层面
的描写方法和这种“平淡而不平乏,干净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魅力。请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出作者的情感。
2、杨绛女士的文学语言朴素本色,却灵气飞扬,别有韵味,试比较下列三组语句在语意、感彩、表达效果上的不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你还能举出文中类似的语句吗 (参见课后练习)
四人小组讨论:在刻画人物时,哪些词句用的好?为什么?(五分钟后请小组代表发言,老师订正。)
明确:①“前任”一词简练之至,大词小用,又很风趣。
②“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透露自己见到老王病成那样子,还南东西谢我们,心中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③“镶嵌在门框里”是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④“愧怍”一词点明了作者深深的自责,平时对他关心不够,突出了作者平等的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
3、小结杨绛作品特点
运用朴素简洁的语言以及琐碎平淡的叙事还人物以真实,这种看似冷漠,仿佛“他者”的叙述,却产生惊人的震撼效果。读者合上作品,才发现一种冷冷的悲凉自心底弥漫而来,感人至深却在不经意间。这就是杨绛给我们带来的文学。
深入探究
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你怎样看待文中作者一家对老王的关爱 相对现实生活中见到的对不幸者、弱者的冷漠,你认为现代人缺失的是什么 )
明确:首先,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在作者那里,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差别。所谓幸与不幸,包括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有平等意识,才会平等对话,才会感觉人家上门来“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是很抱歉的。
其次是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要求全社会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全体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作者一家对老王是怀有这种精神的。知道老王有夜盲症,就送了大瓶鱼肝油。他们总是照顾老王生意,坐他的车,让他挣点钱。老王收钱常常客气,他们总是照原价付。平板三轮不敢坐了,还是关心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总之,对不幸者怀有一颗爱心,才能这么关心人, 爱护人。
老王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身子僵直,样子非常怕人,作者心里只有同情和悲酸。老王死了好几年了,作者每每想起来还感觉有愧于这个不幸者,总觉得在他生前,对他关爱不够。所有这些,都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正是公民道德建设所提倡的。
2、你怎样对待周围的不幸者?当你遇到不幸时,你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吗?你怎样看待人与人交往要首先付出爱的问题?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当点拨鼓励)
课堂小结
从作者平淡简明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孤苦伶仃却朴实厚道的老王。他生活很苦但却知恩图报,有一颗善良的心。同时,在字里行间我们也体会了杨绛女士以善良体察善良的态度,她以实际行动关爱着下层劳动人民。她的这种平等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学们,生命不分高低贵贱,只要我们用真诚平等的、以善良体察善良的心态去关心周围的每一个人,我们就会赢得他人的尊重、社会的认可。
八、拓展延伸
爱是人间的春风,是生命的源泉,缺乏爱心的社会将会是一片沙漠,一片荒原。在生活中,像老王这样生活艰难、靠自己双手自食其力的普通人或者说穷苦人还有好多,你是如何看待他们的?你和他们有过交往的故事吗?通过与街头墙角那些摆小摊、扫大街、捡破烂的观察、沟通、交流,对你一定很有触动,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异步作业
《伴你学》第34——36页(A)
写一普通人为主的散文文,通过几个典型细节以及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的生动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精神风貌,勾勒人物形象(B)
板书设计
老王(散文)
杨绛
苦: 生活艰苦 精神凄苦
1、 老王——以善良对待善良——杨绛
善: 善良朴实 知恩图报
语言 简洁 朴素
2、 杨绛作品———————————— 真实 震撼
叙事 琐碎 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