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上册科学【培优测试】
(考试范围:2.1-2.3)
可能用到的相对质量:H-1
C-12
O-16
Ca-40
Cl-35.5
Na-23
Zn-65
S-32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稀HCl和NaOH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两者已发生化学反应,下列操作及实验现象(或结果),不能证明反应发生的是( )
A.在混合液中加金属Zn,无气泡产生
B.在混合液中加无色酚酞,溶液呈无色
C.在混合液中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D.用pH试纸测混合液的pH,测得pH等于7
2.
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金属活动
(?http:?/??/?www.21cnjy.com?)性作出解释的是( )
①黄铜(铜锌合金)外观与黄金相似,但可将两者放入稀盐酸中加以区别
②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活动性强
③用硫酸铜、石灰水配置农药波尔多液时,不能用铁制容器
A.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21世纪
3.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苦泉水”制取铜的方法,其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①通过蒸发溶剂可获得晶体
B.②是通过复分解反应获得铜
C.③所得硫酸铜溶液一定是饱和的
D.④说明铁元素变成了铜元素
4.
通过实验可以比较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下列装置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5.
电影《黄金大劫案》上映后,里面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液)溶解黄金的情节引起了广泛的热议。黄金溶解在“王水”中形成HAuCl4(四氯合金酸),没有氢气产生。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王水”溶解黄金是化学变化 ②金比氢活泼
③HAuCl4中,Au的化合价为+3价 ④可以将pH试纸伸入“王水”中测其酸碱度 ⑤“王水”可用铁质容器盛装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③
6.
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放入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结束后镁一定有剩余
B.反应消耗盐酸的总质量一定相等
C.0-t1时段,产生氢气的质量镁比铁大
D.0-t2时段,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与铁相等
7.
科学家发现钛锰合金能吸收其自身体积上千倍的氢气,形成不稳定的固态氢化物,当条件改变时又会放出氢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来源:21cnj
y.co
m】
A.钛锰合金可用于储存和运输氢气
B.钛锰合金可用于净化或提纯氢气
C.钛锰合金可用于制取氢气
D.钛锰合金吸收氢气时属于化合反应
8.
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
(?http:?/??/?www.21cnjy.com?)天平至平衡,向两烧杯中分别注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然后向右盘的烧杯中放入一定质量的Fe粉,同时向左盘的烧杯中放入与Fe粉等质量的Zn粉,反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天平最终仍然平衡
B.天平指针先偏向左盘,后偏向右盘
C.天平指针始终偏向右盘
D.天平指针先偏向右盘,后偏向左盘
9.
锌与稀硫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的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锌逐渐加入稀硫酸中
B.a点和c点对应溶液中硫酸根离子个数相同
C.b点和c点对应溶液中锌离子个数不相同
D.溶液的溶质质量随时间的变化也符合该曲线的变化趋势
10.将一个不与盐酸反应的小球放入盛有盐酸的烧杯中,小球漂浮在液面上,将几枚洁净的小铁钉投入烧杯中,当不再有气泡逸出时(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小球的位置与开始时比较,将( )
A.上浮一些
B.不变
C.下沉一些
D.无法判断
11.兴趣小组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将烧杯内物质进行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实验可判断出铁、铜、锌的活动性顺序
B.两支试管混合后,固体总质量一定增加
C.滤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没有Fe和Zn21cnkxtj2008
D.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FeCl2、ZnCl2和CuCl2
12.往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再向烧杯中继续加入某种金属。实验过程中,烧杯中硫酸铜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不考虑其他因素对烧杯中物质的影响)。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从0到t3,烧杯中水的质量不断增加
B.t1时与t2时烧杯中物质总质量相等
C.加入的金属一定是银
D.从t3到t4,硫酸铜质量变化可通过置换反应实现
13.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取a点溶液,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
B.图标上b-c段质量增加的原因是Zn与Cu(NO3)2溶液反应
C.b点时溶液中金属离子有Zn2+、Cu2+,金属单质有Zn、Cu、Ag
D.c点和d点溶质种类不同,金属单质种类也不同
14.在5.6g铁粉中,先逐滴加入一定量的Cu(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AgNO3溶液,剩余固体质量与所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加溶液质量为M1g时,生成Cu的质量为m1g
B.bc段发生的是Cu和AgNO3溶液的反应
C.m3的值为21.6
D.e点溶液中不含Cu(NO3)2
15.向一定质量的Mg(NO3)2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a克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不饱和的滤液和滤渣,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得到的固体质量仍为a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①滤渣中可能有铜
②向滤渣中加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③滤液中一定有Mg(NO3)2、Zn(NO3)2和Fe(NO3)2,可能有Cu(NO3)2
④若忽略过滤操作中溶液损失,滤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大于原混合溶液溶质的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6.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途径。以下是一种实现二氧化碳转化为重要原料二甲醚(化学式为C2H6O)的途径:
(1)转化①是二氧化碳与一种常见单质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这种单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转化②是甲醇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二甲醚和水,反应中生成二甲醚和水的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
17.铁的化合物有广泛用途,如碳酸亚铁(FeC03)可作补血剂。某硫酸厂产生的炉渣中除了有Fe203、FeO,还有一定量的SiO2。兴趣小组利用炉渣尝试制备FeC03,其流程如下:
已知:Fe+Fe2(SO4)3
=
3FeSO4;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
(1)操作①的名称是
。
(2)溶液A中的溶质除H2SO4外,还存在
。
(3)上述流程中生成固体c的化学方程式
。
18.黄铜是以Zn为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合金。黄铜渣中约含Zn
7%、ZnO
31%、Cu
50%、CuO
5%,其余为杂质。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其主要流程如图所示(杂质不溶于水、不参与反应)。
(1)步骤Ⅰ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A中的金属离子有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溶液A的质量___________溶液C的质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9.有机物是自然界物质中的一个大家族。
(1)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①尿素[CO(NH2)2]、②纯碱(Na2CO3)、③酒精(C2H5OH)、④葡萄糖(C6H12O6),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食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乙酸(CH3COOH),在乙酸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______。
(3)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X与8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二氧化碳和1.8g水。X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
20.“蓝瓶子”实验是一个有趣的化学振荡实验:盛有氢氧化钠、亚甲蓝(C16H18N3SCl)、葡萄糖混合液的试管,经振荡、静置后溶液颜色会出现反复变化(如图甲)。某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对振荡后溶液变蓝的原因进行如下猜想:①溶液中溶入CO2;②溶液中溶入O2;③溶液中溶入________(填化学式)。
(2)小红利用图乙装置,从A端吹入呼出的气体,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由此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猜想①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探究猜想②,利用图乙装置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盐溶液
(?http:?/??/?www.21cnjy.com?)之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Cl2+2NaBr=2NaCl+Br2;I2+Na2S=2NaI+S↓;Br2+2KI=2KBr+I2由此可判断:
①S、Cl2、I2、Br2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是 。
②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21
A.Cl2+2NaI=2NaCl+I2???
B.I2+2KBr=2KI+Br2
C.Br2+Na2S=2NaBr+S↓??
D.Cl2+K2S═2KCl+S↓
23.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得滤渣A和滤液B,向滤渣A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渣A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滤液B中一定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没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24.在“探究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实验中,小科发现镁带与稀盐酸反应后的试管内出现了灰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灰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提出猜想:小科在老师指导下,猜想灰白色沉淀是下列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
①镁;
②氯化镁;
③氢氧化镁;
④碱式氯化镁[Mg(OH)Cl]。
老师肯定了小科的猜想,并鼓励他继续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步骤一:将上述镁带与稀盐酸反应后试管内的物质过滤,得到滤液和灰白色滤渣。
步骤二:取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镁粉末,粉末全部溶解。
步骤三:取少量灰白色滤渣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无其他现象。
步骤四:将剩余滤渣用蒸馏水充分洗涤。取洗涤后的滤渣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硝酸,滤渣全部
溶解,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反思及结论:
(1)从步骤二可知,灰白色沉淀不可能是氯化镁,因为滤液是氯化镁的
(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从步骤三可知,该沉淀中没有
。
(3)步骤四中滤渣用蒸馏水充分洗涤是为了
。
(4)根据实验探究可知,该反应产生的灰白色沉淀中一定含有
。
25.铜跟浓硫酸的反应原理是Cu+2H2SO4(浓)==CuSO4+SO2↑+2H2O,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硫酸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装置用来收集SO2(已知SO2的密度大于CO2的密度),但未将导管画全,请将B装置中的导管补画完整。
(2)图中C装置的作用是放置氢氧化钠溶液倒吸入B瓶中,装置D的作用是
。
(3)充分反应后,烧瓶中的铜片仍有剩余,那么硫酸是否也有剩余呢?该小组同学进一步研究:待烧瓶冷却后,将烧瓶中的混合物稀释、过滤、用滤液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1:用pH试纸测试滤液pH,其中pH约为1。
实验2: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现象。
你认为
可以说明明矾有剩余(选填“实验1”或“实验2”)。
26.小明和同学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时,发现添加少量硫酸铜溶液能加快反应。硫酸铜溶液是稀硫酸和锌反应的催化剂吗?硫酸铜溶液量的多少会影响反应速率吗?
(1)他们先进行如图实验,观察到试管B中产生气泡速度快得多,并有暗红色固体生成。A实验的作用是________。他们认为CuSO4溶液不是催化剂,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在6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颗大小形状都相同的锌粒,倒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按下表所示条件进行实验,并测量收集50毫升氢气所用的时间。记录如下:
试管
A
B
C
D
E
F
CuSO4溶液/毫升
0
0.5
1
1.5
2
4
水/毫升
4
3.5
3
V1
V2
0
收集H2所用的时间/秒
348
246
190
165
230
360
①试管D中加入水的体积V1=________________毫升;
②由上表可得出,CuSO4溶液的量对稀硫酸与锌反应速率影响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镁带在空气中放置几十天后表面变黑,有人认为这是镁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镁,也有人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认为这是镁与水、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此,小柯进行了如下探究;将如图所示的两个装置抽气,然后充入除去二氧化碳后的空气,再在两边用弹簧夹将装置密封,几十天以后观察现象。
(1)两个装置所盛放的液体分别是
和水。
(2)几十天以后,两个装置中的镁带表面都未变黑,于是小柯猜想,黑色物质可能是碳和碳酸镁的混合物,如果小柯的猜想成立,那么取黑色物质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会观察到哪些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某同学为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
(?http:?/??/?www.21cnjy.com?)强弱,将两块表面积相同并除去氧化膜的镁条、铝条分别与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测定两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得到相同体积氢气所需要的时间。21
(1)利用图甲中A、B仪器可以组装一套
(?http:?/??/?www.21cnjy.com?)实验室测量氢气体积的装置,该装置导管的连接顺序是 。
(2)图乙中量气管和水准管也可以用来测量氢气体积,为了准确地测量氢气体积,在读取量气管中液面读数的过程中,应注意 (填字母编号)。
A.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B.读数前应上下移动水准管,待两管液面相平再读数
C.保持水准管静止,待水准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再读数
四、解答题(第29、30题6分,第31题8分,共20分)
29.小明和兴趣小组同学利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比较铁与铜的活动性强弱,发现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但有时会出现溶液颜色变为淡黄绿色或淡蓝色,甚至无明显变化的异常现象。21cnkxtj2008
(1)针对上述异常现象,他们认为可能是溶液浓度或反应时间不同导致。为进一步探此问题,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步骤。建议:①实验可设计4~5组:②实验时每支试管取用硫酸铜溶液5亳升;③每次实验总时间为20分钟。实验室提供铁丝、质量分数为16%的硫酸铜溶液、蒸馏水及其它实验所需的仪器。21cnkxtj2008
(2)列举一个因反应物浓度不同导致实验现象不同的例子,写出反应物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某兴趣小组用10g镁条与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反应。测得产生氢气的质量与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假设镁条中除表面含有氧化镁外,没有其他杂质)。
(1)当稀硫酸的质量为70g,产生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2)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当稀硫酸的质量为10g时,为什么不产生氢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镁条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1.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取8.5g铁,放到含少量硫酸的硫酸铜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最终得到9.2g固体。为测定所得固体中各成分的含量,同学们将62.5g稀盐酸分五次加入到该固体中,得到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加入盐酸溶液质量/g
12.5
12.5
12.5
12.5
12.5
剩余固体质量/g
8.5
7.8
a
6.4
6.4
请分析计算:21cnkxtj2008
(1)表中a的值是
。
(2)9.2g固体中铁的质量是
g。
(3)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4)与硫酸铜反应的铁的质量是多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A
D
D
D
C
D
D
A
11
12
13
14
15
D
C
B
C
C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20分)
16.(1)H (2)1:1
17.(1)过滤
(2)
Fe2(SO4)3、FeSO4
(3)
Na2CO3+FeSO4=Na2SO4+FeCO3↓
18.(1)Zn+H2SO4===ZnSO4+H2↑
(2)Cu2+、Zn2+
(3)小于
19.(1)①③④
(2)2∶4∶2(或1∶2∶1)
(3)C∶H=12∶1
20.(1)N2
(2)不能
呼出的气体中还含有氧气、氮气
(3)从A中通入足量的氧气,若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则猜想②正确,若混合液不变蓝,则猜想②不正确
四、解答题(第29、30题6分,第31题8分,共20分)
29.(1)答题要点:自变量的设计(溶液浓度、观察时间)、无关变量的控制(溶液体积、铁丝、实验温度等)、因变量的观测(滚夜颜色的观察)、实验结果的比较与分析。(可设置实验空白对照)
满分示例
①将质量分数为16%的硫酸铜溶液稀释成4%、8%、12%的硫酸铜溶液备用;
②在相同环境下,取4支相同的试管各放1根大小相同的铁丝,分别加入5毫升4%、8%、12%、16%的硫酸铜溶液;
③在20分钟内,观察反应溶液的变化,每隔2分钟记录各试管中溶液颜色;
④比较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在相同反应时间时的溶液颜色,同时比较同一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在不同时间的颜色变化,得出溶液浓度和反应时间对溶液颜色变化的影响。
(2)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30.(1)0.5
(2)MgO+H2SO4===MgSO4+H2O
(3)84%
设镁元素的质量为x
由Mg+H2SO4=MgSO4+H2↑
MgO+H2SO4=MgSO4+H2O
得:H2SO4~MgSO4~Mg
????
98?????????
24
???70g×49%?????
x
解得:x=8.4g
镁条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8.4÷10×100%=84%
31.(1)7.1(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