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
学
设
计
课题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单元
三
学科
历史
年级
七
学习
目标
了解东汉兴亡的基本脉络,引导学生思考“光武中兴”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史料、历史年表研读,学习识读历史年表的基本技能。
通过史料、历史年表研读,学习识读历史年表的基本技能。
重点
光武中兴的背景和措施
难点
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政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组织教学
复习检测
请描述推恩令的具体措施。
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原因是什么?
汉武帝派哪两位大将北击匈奴?
导入新课:
汉光武帝陵,是东汉开国皇帝世祖刘秀的陵园。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镇铁谢村西南,始建于公元50年,由神道、陵园和祠院组成。
陵园呈长方形,占地6.6万平方米墓塚位于陵园正中,为夯土丘状,高17.83米,周长487米。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东汉初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东汉中期以后,社会动荡不安,朝政紊乱。东汉初期,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东汉又是如何走向衰亡的呢?
出示学生目标:
(1)识记新朝和东汉的建立,掌握“光武中兴”的相关史实。
(2)理解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和危害,认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是东汉中后期政治黑暗的突出表现。
(3)识记黄巾起义的时间和领导者,理解起义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准备教材等学习用品
思考并回答教师的提问。
倾听并思考
齐读学习目标,理解本节内容
检测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学习有的放矢。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光武中兴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一部分,初步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以下问题:
材料一:
父亲去世后,小刘秀按月领取西汉宗室拨款。可是在公元9年,发放拨款的官员却对他说:“你走吧!皇帝都不姓刘了!以后啊,再也不会给你钱了。”
材料二:
材料三:任己而不师古,秦氏以之致亡;师古而不适用,王莽以之身灭。
——《宋书·礼志序》
(1)公元9年,发生了什么?
教师强调:皇帝的母族、妻族被称为外戚。王莽是西汉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
新朝建立的时间和建立者?
王莽改制的目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总结:特点是托古改制。
改制的结果如果?
请分析改制失败原因。
教师总结:失败原因:不合时宜的改革激化社会矛盾
材料分析:
材料一:
材料二:及王莽篡位,续以更始、赤眉之乱,至光武中兴,百姓虚耗,十有二存。
——范晔《后汉书·郡国一》
(1)请阐述东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2)请简介光武帝刘秀。
教师讲述:汉光武帝刘秀(前6—57),字文叔,汉景帝后裔。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对王莽,昆阳之战,光武挽狂澜于即倒,王寻等百万之众,一时土崩瓦解。统一天下,定都洛阳,重新恢复汉室政权,为汉朝中兴之主。在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即光绍前业之意,庙号世祖。
(3)东汉建立后,社会出现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4)东汉初年,满目疮痍,光武帝刘秀对于面临的困境,他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他的政权?
教师讲解:
(5)刘秀以“柔术”治天下的目的是什么?
教师讲解:为了巩固统治、稳定社会局面。
主述措施有哪些影响?
教师总结: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对比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与西汉的“修养生息”政策
(8)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时期;东汉出现“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
小组讨论:古代盛世局面出现有哪些共同原因?
教师提示: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行之有效的政策长期坚持等。
目标导学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部分,初步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
阅读教材,
结合教材的内容,分析以下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外戚是皇帝的母族、妻族,也就是太后和皇后的家族;
宦官是指在宫中服饰皇帝和皇室家族的阉人。
材料三:
(1)阅读材料三,你能发现此表中的问题吗?这个问题会导致什么后果?
教师讲解:
(2)外戚代表——“跋扈将军”梁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教师讲述: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他一家人全部封侯,各地上贡皇帝的物品要先送到他家才敢献给皇帝。年幼的汉质帝不满梁冀专权,他就毒死了汉质帝。
目标导学三:黄巾起义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三部分,初步了解教材的内容。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的内容,讨论以下问题:
请简介黄巾起义的背景。
请介绍黄巾起义的时间
、地点、人物、口号。
教师讲解:
黄巾起义的性质?
教师总结:一场精心策划、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
黄巾起义的结果?
教师总结:遭到统治者和统治阶级残酷镇压,起义首领张角因病去世,历时九个月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但其余部坚持斗争了20多年。
黄巾起义有何影响?
教师总结:
拓展延伸:
概括所知,分享十二生肖知识。
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
学生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回答问题如: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学生回答:公元8年,
王莽自立为帝,建立新朝,
西汉灭亡。
学生举手回答如:目的:缓解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结果:引发社会混乱,导致绿林、赤眉起义
学生回答如:东汉建立时间为公元25年,建立者是刘秀,都城是洛阳
学生借助教材分析社会状况:长期的战乱和伴之而来的饥荒疫疾,使得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经济凋敝。与此同时,各地农民起义也时伏时起。
学生列举如: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学生讨论回答如:(1)统治者都善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2)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
(3)统治者善于用人;
(4)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行之有效的政策长期坚持等。
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
学生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讨论并回答,如: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学生概括回答如: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学生回答: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他一家人全部封侯,各地上贡皇帝的物品要先送到他家才敢献给皇帝……
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
学生读图片展示,结合教材回答问题,如:
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不安,自然灾害频繁,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的反抗情绪在民间蔓延。张角创立太平道,经过十多年在社会底层传教,信众多达数十万。
学生汇报: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学生概括所知,分享交流如:1:出现的朝代:东汉
2:它是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的记岁方法
3:与古代十二地支相对应,称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戊狗、亥猪。
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对教材知识有所了解,便于以下问题的探究。
借助三则材料,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当时的社会状况,从而引出王莽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的历史事实,继而引导学生进行系列探究:新朝建立的时间
、建立者、改制的目的、特点、结果等问题,使问题层层深入,具有逻辑性。
借助绿林赫眉起义形势图及《后汉书
郡国一》,引导学生思考东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等问题,培养学生阅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在介绍东汉建立的背景之后,自然引出刘秀的改革措施,以五则材料,分别展示几方面的措施,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各项措施的理解,易于知识掌握。
以表格的形式对比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与西汉的修养生息政策,使学生对知识一目了然,易于学生在对比之中识记知识。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旨在提高学生阅读教材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借助三则材料,分析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政的背景。
利用幻灯片展示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政示意图,使学生对此知识更深刻的理解,便于学生综合分析问题。
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对教材内容有所了解,有利以对问题的探究。
借助黄巾起义典型的口号,引导学生对关于黄巾起义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探究,例如:黄巾起义的时间
、地点、领导人、口号、性质、结果、影响等,符合历史学生探究问题的规律。
教师利用多媒体,形象的展示黄巾起义的历史影响,形象直观,利于学生理解和识记。
通过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十二生肖等知识,从而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检测目标
1.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是通过哪种方式建立汉朝政权的(
)
A.农民起义
B.世袭继承
C.谋权纂位
D.联盟征战
2.刘秀以柔术治天下,重振朝纲的措施有(
)
①先后九次下令释放奴婢和禁止虐杀奴婢
②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恢复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
③提倡节俭、裁并机构、裁撤冗员
④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①②③④B、①②
C、
①③
D、
①③④
3.下列帝王中那位在惩治贪官方面成绩最突出
(
)
A.
汉武帝
B.
王莽
C.
汉景帝
D
.光武帝
学生以组为单位,观看幻灯片出示的检测题,讨论并交流,从而总结出正确的答案,巩固和理解好本节所学内容。
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检测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同学们了解到东汉兴盛的主要原因是刘秀采取了一系列开明的统治政策,以“柔术”治天下,注重文治;衰败的主要原因和表现是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谈收获和体会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