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1章 第1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1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纬线和纬度) 课件(30张PPT)+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1章 第1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1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纬线和纬度) 课件(30张PPT)+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9-23 22:21:56

文档简介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纬线和纬度教学设计
课题
第1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纬线和纬度
单元
第一章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仪的组成元素。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3.认识纬线的特点和纬度,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过程与方法分析讨论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勇于探索真理、积极进取的精神。
重点
1.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运用图表分析纬线的特点和纬度的划分。
难点
学会观察和使用地球仪。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朗读小短文,回答下列问题:“你赋予了我们生存的一切,在我们最幼小的时候,你给了我们生命的火花,让我们走在了生命的前沿,你用那纯净的母乳,养育了我们千万年,我们却不懂得报恩,报你那给予生命的恩情,我们还在索取你的身体、你的呼吸,我们是那犯错的孩子,你总是微笑...”请问:短文内容描写在是谁?
地球——我们的家园
引课新颖,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
讲授新课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并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地球的形状。1.形状学生阅读教材后模拟“海边看帆船”,把自己的体验记录下来。海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船身,最后才看不见船的桅杆。活动:做对比小实验:把纸船放在桌子上推移,平视纸船,看到船的部位
是否发生变化?
观察月食照片。
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模型。小结: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即天圆地方说一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麦哲伦环球航行一-卫星照片,最终确定了地球是一个球体。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测出了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用什么表示呢?2.地球的大小从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中,你有什么感悟?地球很大,
为了更好地研究它,人们制作了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与地球的真实面貌主要有哪些不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演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地球仪由哪些元素组成?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小结(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2)地球仪绕地轴转动,它指向北极星附近,是一个假想的轴,与球面的交点为北极点和南极点。(3)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文字和符号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4)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下面我们重点学习这些线
--纬线和经线。三、纬线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并思考:纬线的含义、形状、长度、指示方向、条数、相互关系并完成下表。项目定义形状长度指示方向条数相互关系纬线与地轴__且环绕地球一周的___分组讨论。四、纬度纬线有无数条,如何把它们区分开?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地球仪,讨论纬度、南北半球是如何划分的,请各小组的同学用合适的方式(语言、图示等)描述。参考问题:(1)以赤道为起点,纬度数值的大小排列有什么规律?(2)纬度最大值的纬线有什么特征?最大值出现在哪个地区?(3)纬度在地球仪上是怎样排列的?如何区分度数相同的纬线?(4)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它们的纬度分别是多少?(5)南北半球和南北纬的划分有什么关系?北纬是否全部在北半球,南纬是否全部在南半球?教师巡视加以指导。五、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0°纬线)。六、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低纬度:南、北纬
0°~
30°中纬度:南、北纬
30°~
60°高纬度:南、北纬
60°~
90°
读图识记并回答:①地球的平均半径:6
371千米;②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③地球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讨论并发言:对真理要勇于探索执着追求。讨论回答问题:(1)起点是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2)最大值出现在两极,最大度数为90。(3)为了区分南北半球相同纬度的差异,赤道以北为北纬,赤道以南为南纬。(4)回归线的纬度数为23.
5°极圈的纬度数为6.5.。(5)南北纬和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致。
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归纳表述能力,又对学生进行了尊重先辈们的科研成果的情感教育。主要采用观察法和小组协作的方法,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最后完成表格,使学生认识到比较法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便于了解各类事物的特征。既要引导学生学会考虑问题的方法,同时又要将知识内容融于其中。因为本节课的许多内容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主要以观察、在球面上记忆为主。教饰为便于学生观察,提供挂图、地球仪以及参考问题协助学生进行平面到立体之间的转化并建立联系。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是我们“认识地球”的第一节课,同学们不仅明确了人类的家园是一个球体,而且对它的大小、模型及重要的纬线、纬度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懂得了任何知识的获得都需要我们付出一定的努力。
板书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1课时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纬线和纬度形状:球体模型:地球仪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约4万千米
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平均半径:6371千米
大小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形状:圆圈
定义
纬线
长度:不相等
指示方向

划分界线:赤道
表示字母:北纬N,南纬S
纬度
度数变化规律:由赤道向南北极点逐渐增大到90°
点逐渐增大到90°
度数范围:0--90°
南北半球划分界线:赤道(0°纬线)
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共30张PPT)
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纬线和纬度
地理人教版
七年级上
新知导入
“你赋予了我们生存的一切,在我们最幼小的时候,你给了我们生命的火花,让我们走在了生命的前沿,你用那纯净的母乳,养育了我们千万年,我们却不懂得报恩,报你那给予生命的恩情,我们还在索取你的身体、你的呼吸,我们是那犯错的孩子,你总是微笑...”
朗读小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请问:短文内容描写的是谁?
地球——我们的家园
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新知讲解
第1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纬线和纬度
新知讲解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
海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船身,最后才看不见船的桅杆
新知讲解
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模型。
观察月食照片
新知讲解
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天园如张盖,
地方如棋盘。
新知讲解
太阳
月亮
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
新知讲解
1519--
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新知讲解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从西班牙出发,渡过大西洋、绕过南美洲的南端进入太平洋、渡过印度洋,再绕过好望角、最后回到西班牙。
新知讲解
地球卫星图片
人类进入太空,观察地球,确认地球是一个球体。
新知讲解
2.地球的大小
赤道约4万千米
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平均半径6371千米
新知讲解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中,你有什么感悟?
对真理要勇于探索、执着追求。
新知讲解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地球仪绕地轴转动,它指向北极星附近,是一个假想的轴,与球面的交点为北极点和南极点。
(3)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文字和符号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4)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用于确定地理线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观察并思考:地球仪由哪些元素组成?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新知讲解
项目
定义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条数
相互关系
纬线
与地轴垂直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观察地球仪,思考:纬线的含义、形状、长度、指示方向、条数并完成下表。
圆圈
不等(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为一点)
东西方向
无数条
平行
三、纬线
60°

60°
90°
B
N
S
90°
赤道
地心
地轴
纬度的变化规律


赤道

南、北两极
逐渐增大至
90°

新知讲解
四、纬度

20°N
90°N
40°N
60°N
20°S
40°S
90°S
起点是赤道,度数向北变大的是北纬,用字母“N”表示;
纬度的判读:
新知讲解
40°N
度数向南变大的是南
纬,用字母“S”表示。
0o
10o
10o
20o
20o
30o
30o
90o
90o
赤道
(北纬N)
(南纬S)
越向北度数越大
越向南度数越大


变化

律及判读
新知讲解
23.5°N





线



线
北极圈
南极圈
0o
23.5°S
66.5°S
66.5°N
90°N
90°S
几条重要的纬线
新知讲解
五、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
新知讲解
中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高纬度
90oS
0o
30oN
30oS
60oS
60oN
90oN
低纬度
新知讲解
六、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
40O
50O
60O
70O
0O
20O
20O
赤道以北为北纬,赤道以南为南纬
S
N
纬度判断练习
新知讲解
40O
50O
60O
70O
50O
40O
60O
纬度往北越大为北纬
N
N
N
新知讲解
40O
50O
60O
70O
50O
60O
40O
纬度往南越大为南纬
S
S
S
新知讲解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圆地方
B.天如斗笠,地
C.球体
D.圆形
2.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
A.6
375千米
B.6371千米
C.6
378千米
D.6
336千米
3.关于地球仪的说法正确的是(

A.和地球完全样
B.能反应地球的真实形状
C.只是用符号来表示各类地理事物
D.可以便于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绕着转动的地轴真实存在
B.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的线是纬线
C.地球的最北点和最南点分别在南极和北极D.地球上真实存在经纬线
C
B
D
B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5.下列与毛泽东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有直接关系的选项是(
)
A.地球形状是球体
B.地球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C.地球表面积是5.1亿立方米
D.地球最大周长约是4万千米
6.地球仪上的纬线
(
)
A.指示南北方向
B.长度相等
C.都是半圆
D.指示东西方向
7.关于赤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赤道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
B.赤道是地球仪上的0°纬线
C.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中

D.赤道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D
D
D
拓展提高
观察地球仪,我们不难发现,地球仪上标有很多点和线。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有多少条?我们应该如何区分他们呢?
1.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具有以下特点:
①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到两极缩小为一点;②所有的纬线均相互平行;③所有的纬线均指示东西方向;
④任意一条纬线均可独立成圈,但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
2.纬度划分的起点是赤道,即0°纬线,以赤道为起点向北向南各划分出90°。赤道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表示,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表示。
有无数条
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是我们“认识地球”的第一节课,同学们不仅明确了人类的家园是一个球体,而且对它的大小、模型及重要的纬线、纬度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懂得了任何知识的获得都需要我们付出一定的努力。
板书设计
第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1课时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纬线和纬度
形状:球体
平均半径:6
371千米
大小: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模型:地球仪
定义:
划分界线:赤道
纬线
形状:圆圈
纬度
表示字母:
北纬N,南纬S
指示方向:东西方向
度数变化规律:由赤道向南北极
条数:无数条
点逐渐增大到90°
南北半球划分界线:赤道(0°纬线)
低、中、高纬度划分


作业布置
教材活动第4页:2题,第6页:1、2题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