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
《敬业与乐业》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调和(tiáo)??郝免(shè)???妄想(wàng)??解剖(pō)
B.教
诲(huì)??禅师(chán)??佝偻(lóu)???倘若(tǎng)
C.骈进(bìng)??亵渎(xiè)???旁鹜(wù)????喉咙(hóu)
D.杜绝(dù)????咽气(yè)????秘决(jué)???羡慕(xiàn)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一项是(?
?
)
A.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是单句)
B.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条件复句)
C.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转折复句)
D.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从客观实际中产生出来并在客观实际中获得证明的最正确、最科学、量革命的真理。(并列复句)
3.
下列句子画线处关联词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③凡做一件事,便是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
)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④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
)满肚子里不愿意做。
A.①但;②并且;③即使;④但
B.①故;②因而;③即使;④才
C.①但;②所以;③无论;④但
D.①故;②所以;③无论;④才?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B.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C.我生平最爱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D.“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任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
二、
填空题
5.
在下面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语句,要求内容相关、句式相似,能和整段的意思自行衔接,前后呼应。
根深才能叶茂,这是自然界的一条规律。莲和萍的对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什么莲能开出艳的花,________,却不见萍的结果?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而萍却居无定所,随波逐流。
?
6.
文学常识填空。
(1)《敬业与乐业》选自《________》第五册,作者是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的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别号________。
(2)《礼记》,五经之一,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________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主要记载了________(朝代)的礼制,体现了________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________的重要资料,是一部________思想的资料汇编。?
7.
根据课文填空。
(1)孔子说:“饱食终日,________,难矣哉!”
(2)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________。”
(3)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8.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敬业乐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断章取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
理至易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
强聒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现代文阅读
9.
君子的争与不争
????????◆
蒋骁飞
????????①民国四大国学大师之一的陈寅恪学贯中西,通晓30多种文字,但他不屑于考证书,连一张文凭都没有。
????????②梁启超知道他是匹“千里马”,便极力向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举荐。最终,清华大学破格聘用这名“高中生”为大学教授。
????????③按理说,陈寅恪从此应该对梁启超感恩戴德才对,但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两人在相处中,丝毫看不出陈寅恪对梁启超的“追随”。
????????④一天上午,梁启超刚上班,同事就递给他一份学报,说:“陈寅恪又要和你干仗了!”梁启超接过学报一看,上面有一篇署名陈寅恪的文章,矛头直指自己。
????????⑤原来,梁启超曾写过一篇有关陶渊明归隐动机的论文。他认为,陶渊明弃官归隐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士大夫阶层寡廉鲜耻,普遍缺乏道德感,他纵然没有力量改变现实,起码也不愿同流合污,把自己的人格和操守丢掉。陈寅恪则提出不同见解,他认为陶渊明辞官回家种田,是因为东晋被灭之后,他“耻于事二主”,才发誓不与新政权合作。
????????⑥面对陈寅恪的针锋相对,梁启超毫不在意“恩师”的威信受到挑衅,大笑道:“这小子总是和咱过不去,咱要再写一篇好好和他过过招。”
????????⑦一旁的同事与陈寅恪有些恩怨,见梁启超如此说,便低声建议道:“梁先生,这陈寅恪别有用心,他是在含沙射影骂您啊!先生您在清朝做过官,在当今民国又做过官,陈寅恪这不是影射您在‘事二主’吗?”梁启超一听,脸顿时黑了下来,很是难看。突然,他怒气冲冲地对那个同事喝道:“你滚!陈寅恪的为人我是知道的。请以后不要以小人心腹揣度君子胸怀!”那个挑拨是非的同事旋即狼狈地走开了。
????????⑧陈寅恪得知此事后,对梁启超的人品更加钦佩了。梁启超和陈寅恪尽管常常为了学术分歧唇枪舌剑、互不相让,但在工作和生活中相互尊重和信任,从不听信他人挑拨,这样的君子之交以及争与不争的境界无法不令人敬佩。
????????
????????
(1)通读全文,找出最能具体体现梁启超和陈寅恪“争”与“不争”的语句,完成下边的读书卡片。
(2)“争”与“不争”是矛盾的,为什么“争”是君子,“不争”也是君子?请你概括出“争”与“不争”各自蕴含的君子风范。
(3)“相反,陈寅恪经常为一些学术问题和梁启超争吵不休,面红耳赤、怒目相视的场面时有发生。他们之间的‘恩怨’一度成为好事者的说词。”这句话是从文中抽出来的,你认为应该放在第________段和第________段之间。
(4)文章虽然短小,但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却不尽相同,富于变化。指出文中第⑦段划线句刻画梁启超和陈寅恪的不同方法。
(5)积累链接:梁启超和陈寅恪是人中君子,莲花是花中君子,请默写周敦颐《爱莲说》中表现莲花如君子一样行为方正、美名远播的句子。
?
10.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学问之趣味
????????梁启超
????????①学问的趣味,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句话我不能回答。凡趣味总要自己领略,自己未曾领略得到时,旁人没有法子告诉你。我这题目“学问之趣味”,并不是要说学问如何的有趣味,只是要说如何尝得学问的趣味。
????????②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凡有所为而为的事,都是以别一件事为目的的,而以这一件事为手段的。为达到目的,勉强用手段;目的达到时,手段便抛却。例如学生为毕业证书而做学问,著作家为版权而做学问,这种做法,便是有所为;有所为虽然有时也可以是引起趣味的一种方法,但到了趣味真发生时,必定要和“所为者”脱离关系。小孩子为什么游戏?为游戏而游戏,游戏便有趣。为体操分数而游戏,游戏便无趣了。
????????③凡人类的本能,只要那部分搁久了不用,他便会麻木,会生锈。十年不跑路,两条腿一定会废了;每天跑一小时,跑上几个月后,一天不跑,腿便发痒。人类是理性的动物,“学问欲”原是固有本能的一种,只怕你出了学校便和学问告辞,把所有掌管学问的器官一起打入冷宫,把学问的胃口弄坏了,便是山珍海味摆在面前也不愿意动筷子,所以我劝你每日除本业正当劳作之外,最少总要腾出一小时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
????????④趣味总是慢慢的来,越引越多,像那吃甘蔗,越往下才越得好处。趣味总是藏在深处,你想到它,便要深入下去。只要肯一层一层地往里面追,我保证你一定被它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
????????⑤趣味就像电,越摩擦越多。所以常要依赖别人的帮助。一个人总要有几位共事的朋友,同时还要有几位共学的朋友。只要彼此都有研究精神,我便和他共同研究。我和他常常在一块,便不知不觉地把彼此趣味都摩擦出来了。有了一两位这样的朋友,便算人生一大幸福,我想只要你肯找,定会找得出来。
????????⑥唉,世上人多么可怜啊!这种不假外求,不会蚀本,不会出毛病的趣味世界,竟没有几个人肯来享受!我不忍一人独享,特地恭恭敬敬的来告诉诸君,诸君或者会欣然采纳吧!
(有删改)
(1)本文标题是“学问之趣味”,论述的论题是什么?
(2)本文的论证结构是“总分式”,在分论部分,作者围绕论题,提出了哪几点意见?请概括作答。
(3)下面这句话可以放在选文第几段的结尾?请结合文意说明理由。
如同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所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四、
综合读写
11.
学完本课后,班级准备开展以“爱岗敬业学习榜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于敏,我国杰出的核物理学家,我国核式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隐姓埋名20多年,在核物理、中子物理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为建设强大国防、奠定我国大国地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称为中国“氢弹之父”。
????????材料二?何和同志从警十多年如一日,爱岗敬业,对工作精益求精,乐于奉献,真情为民,将群众视如亲人,呵护备至,彰显了公安民警的宗旨情怀和精神风采。
(1)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不同的人生经历却彰显着同样的精彩,你从于敏和何和的精彩中获得了哪些感悟?
(3)你所在的小组搜集了很多爱岗敬业的人和事,准备以图文形式在活动中展出。请你为这些图文配一段总述性的解说词。(80字左右)
?
12.
阅读下面这个真实的故事,回答问题。
????????1954年,巴西足球队在世界杯上意外地输给法国队,与冠军失之交臂。足球可是巴西的国魂。球员们沮丧、懊悔,他们准备承受球迷的嘲笑、辱骂。可是,当飞机降落时,眼前却是另一种景象:总统和两万名球迷默默地站在机场,人群中打着一条醒目的横幅:“这也会过去!”球员顿时泪流满面。4年后,巴西队不负众望,赢得了世界杯冠军。在宏大而流动人心的欢迎场面上,人群中依然打着那条格外醒目的横幅:“这也会过去!”
(1)前后两条同一内容的横幅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从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五、作文
13.
人在成长过程中,总会被外界改变,从怯弱到勇敢,从散漫到自律,从任性到懂事……亲爱的同学,回顾过去的生活,是什么改变了你,使你成为更好的自己呢?
请先将题目“_______________改变了我”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参考答案】
B
B
C
A
结出丰硕的果,莲能纹丝不动,扎根大地
饮冰室合集,梁启超,卓如,任公,饮冰室主人
典章制度,先秦,先秦儒家,先秦社会,儒家
(1)无所用心(2)万恶懒为首(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8.(1)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与原意不相符。
(2)道理极容易明白。
(3)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9.
A:梁启超接过学报一看,上面有一篇署名陈寅恪的文章,矛头直指自己。(或陈寅恪经常为一些学术问题和梁启超争吵不休。)
B:面对陈寅恪的针锋相对,梁启超毫不在意“恩师”的威信受到挑衅,大笑道。(或陈寅恪的为人我是知道的。请以后不要以小人心腹揣度君子胸怀!)
“争”蕴含思想独立、治学精深的君子之风;“不争”蕴含襟怀坦荡、不重虚名的君子之风。(恰当即可)
③,④
梁启超:正面描写(神态、语言描写亦可);陈寅恪:侧面描写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错一字扣,扣完为止)
如何才能尝到学问的趣味。
①要“无所为而为”,不要有目的性或功利性;②要经常腾出时间来研究自己所嗜好的学问;③要深入研究;④要有具有研究精神的共学的朋友互相切磋。
第④段。理由:孔子说的是用功便忘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偏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就要来了,表明了在深入研究学问时感受到学问的乐趣。选文第④段论述了学问的趣味在深入研究中产生。孔子的话与第④段观点一致,因此应该放在第④段末尾处。
11.(1)示例:学习榜样人物,书写精彩人生。
(2)示例: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要勇于承担责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3)示例:灰烬,虽熄灭,但它燃烧过;流星,虽陨落,但它明亮过;落花,虽凋零,但它芬芳过……就像这许许多多的人
,任时光流逝,岁月变迁,仍熠熠生辉!
12.前者表示失败只是暂时的,我们要以更大的热情争取下一
次的胜利。后者表示胜利也只是暂时的,我们要珍视荣誉。
胜不骄,败不馁。
1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