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强化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强化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5 06:5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期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强化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
(44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黄晕(yūn)
酝酿(niànɡ)  发髻(jì)
澄碧(chénɡ)
B.水藻(zǎo)
贮蓄(zhù)
啼叫(tí)
栖息(xī)
C.朗润(rùn)
莅临(wèi)
吝啬(sè)
高邈(miǎo)
D.看护(kān)
棱镜(léng)
抖擞(sǒu)
竦峙(zhì)
2.下列词语中画横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薄雪/薄凉
应和/随声附和
日月之行/字里行间
B.碣石/竭力
贮蓄/储精蓄锐
咄咄逼人/相形见绌
C.卖弄/弄堂
黄晕/晕头转向
干净利落/丢三落四
D.朗润/夜郎
粗犷/心旷神怡
花枝招展/沉冤昭雪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哄托
陶治
束手无策
呼朋引伴
B.燎亮
窠巢
花枝招展
抖擞精神
C.和谐
荟萃
名副其实
咄咄逼人
D.水藻
朦胧
繁花嫩叶
迫不急待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秋季百花凋零,只有菊花精神抖擞地开着。
B.今天,张萌和李璐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她们要在联欢会上表演节目。
C.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
D.遇到困难,不要着急,不要慌乱,要闲情逸致地去解决。
5.下列句子中画横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夜幕降临,璀璨的光环境与建筑整体完美融合,花枝招展。
B.春光明媚春意浓,深谙“一年之计在于春”的人们早早开始规划下一年的行程。
C.梨花一朵紧挨着一朵爬满了枝头,像是争先恐后地展开艳丽的花朵自我欣赏。
D.这位同志说话咄咄逼人,那气势可真让人受不了啊。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
B.春天的洛阳是一个牡丹花姹紫嫣红、游客如织的好地方。
C.各地纷纷采取追踪病源、隔离观察等措施,防止新冠病毒不再扩散。
D.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时,令小朋友在草地上快乐地踢球、赛跑、捉迷藏。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能否加强亚洲各国之间的文明交流互鉴,是携手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走向更为广阔前景的关键。
B.我们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C.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学生的近视比例已超过50%以上。
D.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讲述了当代中国工匠传奇的人生故事,展示了他们非凡的职业绝技。
8.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
)(2分)
①秋和冬本是收敛的季节。
②感应到人的情绪上,便常生悲伤与凄凉。③并用活泼的生机,抵御着生之严寒。④古人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⑤萧条、冷寂是其特点。⑥然而,总有人在这样的季节依然保持着乐观与旷达。
A.①⑤②④⑥③
B.①⑥③④⑤②
C.④①⑥②⑤③
D.④①⑤②⑥③
9.古诗词默写。(14分,每题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抒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次北固山下》一诗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揭示生活哲理,鼓舞人乐观向上。
(6)“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请写出体现游子思念故土、思念家乡的两句古诗:

(7)东临石,



,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10.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著的散文集,里面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请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文章内容对该人物形象进行简要分析。
①藤野先生(《藤野先生》)②长妈妈(《阿长与<山海经>》)③父亲(《五猖会》)
(2)《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青少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请结合自己阅读的体验、经历,说一说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篇文章,谈一谈为什么。
11.参照示例,请从下列备选词语中任选一词,写一句话。要求:表意清楚,用上修辞,句式不限。(4分)
示例:讲台
讲台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洁白的粉笔,在一片肥沃的黑土地上,耕耘着智慧和希望。
备选词语:窗台
操场
林荫小道
12.回望共和国历史,七十多年弹指一挥间。举国同庆之时,学校将举办“为祖国献礼”综合性学习活动,让我们积极参加,来庆祝伟大祖国的生日吧!
(10分)
(1)【家国颂
我参与】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校长在活动动员会上的演讲稿。请根据画线句子内容,结合所学对联知识,补写下联。(2分)
你听,1949年10月
1日天安门城楼上那一句庄严宣告,声震寰宇;你看,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欢庆场面,历历在目。七十年峥嵘岁月,漫漫旅途中您用一种心无旁骛的决心,用一把响彻天宇的号角,改写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燃起了民族复兴的梦想。四十载,您带领全国人民立下“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诤诤誓言,绘出三步走的美好愿景,拼搏迎来幸福生活。祖国,您是十三亿儿女共同温暖的家。
上联:七十年改写历史燃梦想
下联:
(2)
【家国文
我传承】汉字,
是当今世界最美的文字之一,写好汉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汉字有篆体、隶体、草体、行体、楷体等字体。以“家”字为例,A为篆体,
为行体,
为楷体。
(4分,每空2分)
(3)
【家国事
我探究】
人生重要关头,需要我们做出选择。请综合探究下面两则材料,说说你从中得到的主要启示。(2分)
材料一:钱学森经历了重重的艰难险阻后,终于回到了祖国。回国后他受到了最高规格的待遇,主席经常和他在一起,讨论国家以后的发展。主席曾经问过钱学森,为什么要执意回国,美国的待遇这么好,回来后悔吗?钱学森异常认真地说:“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八个字掷地有声,听者无不为其鼓掌。
材料二:
2018年
10月11日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大喊:“你退后,
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他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我只是做了一个军人应该做的选择。
”这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对雷场救下战友这个选择,从未后悔过。
(4)
【家国吟
我推荐】学校将要组织一场“我和我的祖国”文艺汇演,班主任张老师想排演爱国诗歌吟诵节目,他想从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三部作品中,选取一部进行吟诵。从作品内容或情感上看,你会向他推荐哪一部?
(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2分)
你向张老师推荐道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阅读《春》节选,回答下列问题。(18分)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3.
选文向我们描述了春天的两幅图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第①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酝酿”一词本义是什么?这里是什么意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结合语境,赏析句子。(4分)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从修辞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从修辞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第①段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分句语序可否颠倒?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第②段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角度来描写春风的。(3分)
(二)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下列问题。(7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9.
请体会“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14
分)
苏醒的大地
  ①冬天,是大地的一次睡眠。立春甫过,土地,就会缓缓醒来。
  ②静静地听着,你能听到大地翻滚、抻动骨骼的声响,深沉的、粗豪的、暗哑的,隆隆地传向地面。在涌动的过程中,深藏于大地深处的温度,在上升;缓缓的,以一种缠绵、柔和的方式,布向地面。
  ③于是,地面上,吹起了醇和的风;迅速被煦暖的春气,所笼罩。原先冻僵了的土地,开始消融。先前,地面冻裂的缝隙,隙沿上的泥土,酥软下来,簌簌地落进隙缝里。似是一份颤动的挑逗,内心处,掠过麻酥酥的快感。冰雪迅速化去,一层层的冰碴,变成一汪汪的泥水,整个地面,都呈现出一种滑腻的状态。明媚的春阳朗朗地照着,站立田头,你能看到土地上空,悬浮、飘逸的水汽,如烟,如雾,如梦、如幻,浅浅地,书写出一个春天的童话。
  ④大地苏醒了自己的寂寞。空气中,飘荡着新鲜泥土的腥气。
  ⑤没有人会认为这种“泥土的腥气”刺鼻,只是觉得新鲜,如处子柔嫩的肌肤般的新鲜。这种“腥气”,是一种生机,是一种春天的召唤。
  ⑥那些乡下农人,嗅到了。于是,他们走出家门,行走在田野上。
  ⑦走走停停,脚步轻快而舒缓;左瞧右看,弥目是融融的瑞气。从容而悠然,满足而欣喜。深深地呼吸着,让这种泥土的气息,饱满着自己的胸腹。有时,他们甚至于会站立高处,大喊一声,以抒发他们内心的欢愉。声音嘹亮,四野荡漾,为田野平添了一份生机。脚踏在土地上,内心深处,就油然而生一份温存抚摸般的感觉;于是,便低下头,细细地端详着脚下的土地。眼睛里,充满了爱;鼻翼,则不停地噏动着,用力地去嗅取那土地的芬芳。然后,满足地颔首、展眉,一脸的舒坦和满足。
 
⑧土地,变得越来越松软,松软出一种生发的力量──那是“泥土香”积蓄而成的力量。这种力量,在运动,在生长。他们知道,用不了几天,脚下的土地,就会生长出青青的芳草,就会开放出灿烂的花朵。
  ⑨那个时侯,泥土的芳香,就会变成满地的青草香,和漫山遍野的花香了。
  ⑩一场春雨,不期然地,悄然落下。
  ?大地,完全被湿润了。土地,透射着一种清新的亮度;泥土的芬芳,愈加弥漫。一个人,行走于阡陌间,空气润润的,湿湿的。空气中的那份湿润,像一场熨帖的抚慰,满是柔软和温存;天地宁静,人心亦静。
  ?低下头,一株小草,已悄然地钻出了地面,草尖上,还顶着一抹湿湿的泥土,好似遮住美梦的一顶斗笠。好纤弱,好纤弱,仿佛经不起一缕春风的吹拂,怕吹破了小草那春天的梦。轻轻地,捏出小草,放于鼻端,草的清香,泥土的芬芳,便游丝般地钻入鼻孔,痒痒的,感觉春意,即如一条蠕动的小虫,在身体内蜿蜒着。事实也确然如此,看看身边的土地,一些地方,泥土浅浅地隆起;松软的地面上,已然出现了一些细小、淡弱的迹痕,那正是虫儿留下的足迹。虫儿,在泥土下钻动,在地面上爬行;一条虫儿,最是贴近泥土,也最是懂得享受泥土的味道了。土里生,土里长,餐饮的全是泥土的芬芳。不远处,草花已经开放,红的、黄的、紫的,色彩缤纷着田野。花儿是那样的清美,你得屏住呼吸,怕呵出的气息,弹破了花瓣的娇嫩的花片。花儿周围,是湿湿的泥土,润润的泥土,泥土的芬芳和花香缠绕在一起,形成一种特别的味道,那,或许就是春天的味道吧。也正是这样的复杂的味道,把春天,永恒地留在了人间。
?春风,使大地,彻底醒来了。
21.这篇散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的想感情?(3分)
22.阅读第?段,结合文段具体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春回大地之美景的。(3分)
23.从修辞手法角度分析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低下头,一株小草,已悄然地钻出了地面.草尖上还顶着一抹湿湿的泥土,好似遮住美梦的一顶斗笠。
24.结合全文,请说说本文开头和给尾的作用。(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春
(元)
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①,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②。
注:①[帘栊(lóng)]带帘子的窗户。②[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
25.
关于以上两首元曲,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曲牌是曲子的调名,又叫曲调。“天净沙”就是曲牌名,“秋思”和“春”则分别是两首小令的题目。
B.
《天净沙·秋思》中出现了多个景物,其中“夕阳”为全诗笼罩上一层温暖的色彩,让游子凄凉的心得到安慰。
C.
《天净沙·秋思》中景象相互映衬:动态的“流水”与静态的“小桥”相映,动态的“西风”与静态的“古道”相映。
D.
《天净沙·春》的首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阳光明媚的春色图:“山”春意盎然,“日”暖意融融,“风”和煦温情。
26.
两首元曲中都有“小桥流水”,请你结合作品,说说“小桥流水”的图景分别蕴含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5.
B
26.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或:表达了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白朴在《天净沙·春》中,则通过“小桥流水飞红”之景,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三.写作(30分)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一年四季,多姿多彩,风景如画,美不胜收。你爱哪一季的哪一景呢?请以“我爱
”为题,写一篇作文,将此景描绘出来,供大家欣赏。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抓住特征写景,表达自己的独特感悟;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教师样卷
一.积累运用
(44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黄晕(yūn)
酝酿(niànɡ)  发髻(jì)
澄碧(chénɡ)
B.水藻(zǎo)
贮蓄(zhù)
啼叫(tí)
栖息(xī)
C.朗润(rùn)
莅临(wèi)
吝啬(sè)
高邈(miǎo)
D.看护(kān)
棱镜(léng)
抖擞(sǒu)
竦峙(zhì)
【答案】D 【解析】A项中“晕”应读yùn,B项中“栖”应读qī,C项中“莅”应读lì。
2.下列词语中画横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薄雪/薄凉
应和/随声附和
日月之行/字里行间
B.碣石/竭力
贮蓄/储精蓄锐
咄咄逼人/相形见绌
C.卖弄/弄堂
黄晕/晕头转向
干净利落/丢三落四
D.朗润/夜郎
粗犷/心旷神怡
花枝招展/沉冤昭雪
【答案】C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哄托
陶治
束手无策
呼朋引伴
B.燎亮
窠巢
花枝招展
抖擞精神
C.和谐
荟萃
名副其实
咄咄逼人
D.水藻
朦胧
繁花嫩叶
迫不急待
【答案】C 【解析】A项烘托、陶冶;B项嘹亮;D项迫不及待。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秋季百花凋零,只有菊花精神抖擞地开着。
B.今天,张萌和李璐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她们要在联欢会上表演节目。
C.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
D.遇到困难,不要着急,不要慌乱,要闲情逸致地去解决。
【答案】D 【解析】“闲情逸致”指闲适的情致,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5.下列句子中画横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夜幕降临,璀璨的光环境与建筑整体完美融合,花枝招展。
B.春光明媚春意浓,深谙“一年之计在于春”的人们早早开始规划下一年的行程。
C.梨花一朵紧挨着一朵爬满了枝头,像是争先恐后地展开艳丽的花朵自我欣赏。
D.这位同志说话咄咄逼人,那气势可真让人受不了啊。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花枝招展”比喻女孩子或事物姿态优美、艳丽,像花枝那样迎风招展的样子。因此,不能用来表示“光环境与建筑整体完美融合”。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
B.春天的洛阳是一个牡丹花姹紫嫣红、游客如织的好地方。
C.各地纷纷采取追踪病源、隔离观察等措施,防止新冠病毒不再扩散。
D.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时,令小朋友在草地上快乐地踢球、赛跑、捉迷藏。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
项,前后不一致,前句“能否”是两个方面,后句“是”仅包含一个方面;
C
项,滥用否定,可删掉“不再”;
D
项,缺少主语,应去掉“令”。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能否加强亚洲各国之间的文明交流互鉴,是携手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走向更为广阔前景的关键。
B.我们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C.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学生的近视比例已超过50%以上。
D.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讲述了当代中国工匠传奇的人生故事,展示了他们非凡的职业绝技。
【答案】D
【解析】A.有误,前后矛盾,去掉“能否”;B.有误,成分残缺,宾语残缺,在“社会主义”后加“的精神”;C.有误,语意重复,删去“超过”或“以上”。
8.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
)(2分)
①秋和冬本是收敛的季节。
②感应到人的情绪上,便常生悲伤与凄凉。③并用活泼的生机,抵御着生之严寒。④古人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⑤萧条、冷寂是其特点。⑥然而,总有人在这样的季节依然保持着乐观与旷达。
A.①⑤②④⑥③
B.①⑥③④⑤②
C.④①⑥②⑤③
D.④①⑤②⑥③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抓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通过读语段可知,该段文字写的是秋冬的特点以及人在情绪上的反应。由此可知④是总领句,应放在首位,排除
A

B
;①“秋和冬本是收敛的季节”后应紧跟其特点⑤“萧条、冷寂是其特点”,又可排除
C
;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④①⑤②⑥③。
9.古诗词默写。(14分,每题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抒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次北固山下》一诗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揭示生活哲理,鼓舞人乐观向上。
(6)“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请写出体现游子思念故土、思念家乡的两句古诗:

(7)东临石,



,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答案】(1)沾衣欲湿杏花雨 (2)枯藤老树昏鸦 (3)风正一帆悬(4)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5)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6)示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7)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注意“澹”“竦峙”的书写)
10.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著的散文集,里面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请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文章内容对该人物形象进行简要分析。
①藤野先生(《藤野先生》)②长妈妈(《阿长与<山海经>》)③父亲(《五猖会》)
(2)《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青少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请结合自己阅读的体验、经历,说一说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篇文章,谈一谈为什么。
【答案】.(1)示例:长妈妈,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睡相不好、喜欢切切察察,而且还踩踏死鲁迅喜爱的隐鼠这些都使鲁迅对她感到厌烦,但是当她真诚善良的一面表现出来时,如送给鲁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经》,鲁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阿长是封建社会下一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她粗壮耐劳,真诚善良。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朝花夕拾》中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时根据阅读记忆,选择一个印象深刻的人物,结合相关的情节内容进行分析即可。如:藤野先生,可抓住文中他对“我”学习生活的关心,他没有民族偏见等事件提炼出他高尚的人格与精神。
(2)示例:我最喜欢《从百草品到三味书屋》。原因:文中不但有有趣的美女蛇的故事,其中网鸟、堆雪人的事也非常吸引人。另外,人形的何首乌根、又酸又甜的覆盆子也是我未曾见过的。这篇文章不但富有趣味,还教会了我许多知识。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综合阅读。答题时,只要是《朝花夕抬》里的有关内容皆可,但要注意一确定文幸,一选取角度阐明理由,三语言流畅,四言之成理。
11.参照示例,请从下列备选词语中任选一词,写一句话。要求:表意清楚,用上修辞,句式不限。(4分)
示例:讲台
讲台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洁白的粉笔,在一片肥沃的黑土地上,耕耘着智慧和希望。
备选词语:窗台
操场
林荫小道
【答案】示例:操场一操场是一方广阔的天地,如同一个讲台,供同学在其中尽情的挥洒青春。
【解析】注意题干中要求选择一个词汇,同时使用修辞手法。句式不限,表意清晰,除此之外示例中的事物都围绕所选词汇,不要偏离。)
12.回望共和国历史,七十多年弹指一挥间。举国同庆之时,学校将举办“为祖国献礼”综合性学习活动,让我们积极参加,来庆祝伟大祖国的生日吧!
(10分)
(1)【家国颂
我参与】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校长在活动动员会上的演讲稿。请根据画线句子内容,结合所学对联知识,补写下联。(2分)
你听,1949年10月
1日天安门城楼上那一句庄严宣告,声震寰宇;你看,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欢庆场面,历历在目。七十年峥嵘岁月,漫漫旅途中您用一种心无旁骛的决心,用一把响彻天宇的号角,改写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燃起了民族复兴的梦想。四十载,您带领全国人民立下“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诤诤誓言,绘出三步走的美好愿景,拼搏迎来幸福生活。祖国,您是十三亿儿女共同温暖的家。
上联:七十年改写历史燃梦想
下联:
(2)
【家国文
我传承】汉字,
是当今世界最美的文字之一,写好汉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汉字有篆体、隶体、草体、行体、楷体等字体。以“家”字为例,A为篆体,
为行体,
为楷体。
(4分,每空2分)
(3)
【家国事
我探究】
人生重要关头,需要我们做出选择。请综合探究下面两则材料,说说你从中得到的主要启示。(2分)
材料一:钱学森经历了重重的艰难险阻后,终于回到了祖国。回国后他受到了最高规格的待遇,主席经常和他在一起,讨论国家以后的发展。主席曾经问过钱学森,为什么要执意回国,美国的待遇这么好,回来后悔吗?钱学森异常认真地说:“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八个字掷地有声,听者无不为其鼓掌。
材料二:
2018年
10月11日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大喊:“你退后,
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他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我只是做了一个军人应该做的选择。
”这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对雷场救下战友这个选择,从未后悔过。
(4)
【家国吟
我推荐】学校将要组织一场“我和我的祖国”文艺汇演,班主任张老师想排演爱国诗歌吟诵节目,他想从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三部作品中,选取一部进行吟诵。从作品内容或情感上看,你会向他推荐哪一部?
(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2分)
你向张老师推荐道
【答案】(1)四十载绘出愿景迎未来(2)E
B
(3)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们青年一代要牢固树立这样的理想和信念,要像钱学森那样为国奉献,要像杜富国那样在人民需要时挺身而出,甘于奉献或牺牲。(4)我推荐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历经磨难后奋发向上、欣欣向荣的歌颂和赞美,感情沉郁、凝重,也有清新和昂扬,很契合这个活动和场合。
【解析】(1)补写下联。对联要注意以下几组要求: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第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调。上联“七十年改写历史燃梦想”中“七十年”是时间概念,“改写历史”与“燃梦想”都是动宾结构。所拟句形式上要符合这些要求。内容上,要读懂所给材料“四十载,您带领全国人民立下‘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诤诤誓言,绘出三步走的美好愿景,拼搏迎来幸福生活”一句的意思,并分析整理,即可得出“四十载绘出愿景迎未来”的答案。(2)E为行体,B为楷体。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的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E项这个“家”字则是近于楷书的行楷。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而楷书是汉字的主要书体。楷,是楷模,就是标准字体。楷书都以方块为其基本字型。楷书要求在结字的“平正、匀称、飞动、参差”中字形方整。B项这个“家”字依字取势,因字立形,比例协调。整个字的平正,平正就要求重心稳定,各部分均衡协调、左右相应。楷书的结字基本上是匀称的、协调的。(3)要求说说从材料中得到的主要启示。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两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两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最主要的信息并写出启示。如可分析“钱学森经历了重重的艰难险阻后,终于回到了祖国”“钱学森异常认真地说:‘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杜富国对战友大喊:‘你退后,让我来’”“我只是做了一个军人应该做的选择”等句,即可归纳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们青年一代要像钱学森那样为国奉献,要像杜富国那样在人民需要时奉献或牺牲自己。(4)首先要根据你对诗歌的日常积累,根据学校组织的是一场“我和我的祖国”文艺汇演的主题,从题干所给的三部(首)作品中选出一个你最熟悉、理解最透、印象最深、对你影响最大、最有话说、最适合吟咏且最能体现爱国思想的一部(首)。答案比较开放,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阅读《春》节选,回答下列问题。(18分)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3.
选文向我们描述了春天的两幅图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第①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酝酿”一词本义是什么?这里是什么意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结合语境,赏析句子。(4分)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从修辞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从修辞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第①段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分句语序可否颠倒?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第②段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角度来描写春风的。(3分)
【答案】13.
第①段:春花
第②段:春风
14.
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15.
(1)“闹”字既突出了蜜蜂的多、叫声大,还将蜜蜂人格化,写出了蜜蜂采蜜时的热闹场面,流露出作者的欣喜之情。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风比作母亲的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温暖和煦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春风的喜爱之情。
16.
不可颠倒,因为三个比喻分别对应着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以及后面的“桃儿、杏儿、梨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的五彩缤纷。
17.触觉
嗅觉
听觉
(二)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下列问题。(7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9.
请体会“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9.
“阔”是“宽广”的意思。传神地表现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广阔浩淼。营造了一种恢弘阔大的境界。
20.
这首诗既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情怀,又表达了诗人乐观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
(三)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14
分)
苏醒的大地
  ①冬天,是大地的一次睡眠。立春甫过,土地,就会缓缓醒来。
  ②静静地听着,你能听到大地翻滚、抻动骨骼的声响,深沉的、粗豪的、暗哑的,隆隆地传向地面。在涌动的过程中,深藏于大地深处的温度,在上升;缓缓的,以一种缠绵、柔和的方式,布向地面。
  ③于是,地面上,吹起了醇和的风;迅速被煦暖的春气,所笼罩。原先冻僵了的土地,开始消融。先前,地面冻裂的缝隙,隙沿上的泥土,酥软下来,簌簌地落进隙缝里。似是一份颤动的挑逗,内心处,掠过麻酥酥的快感。冰雪迅速化去,一层层的冰碴,变成一汪汪的泥水,整个地面,都呈现出一种滑腻的状态。明媚的春阳朗朗地照着,站立田头,你能看到土地上空,悬浮、飘逸的水汽,如烟,如雾,如梦、如幻,浅浅地,书写出一个春天的童话。
  ④大地苏醒了自己的寂寞。空气中,飘荡着新鲜泥土的腥气。
  ⑤没有人会认为这种“泥土的腥气”刺鼻,只是觉得新鲜,如处子柔嫩的肌肤般的新鲜。这种“腥气”,是一种生机,是一种春天的召唤。
  ⑥那些乡下农人,嗅到了。于是,他们走出家门,行走在田野上。
  ⑦走走停停,脚步轻快而舒缓;左瞧右看,弥目是融融的瑞气。从容而悠然,满足而欣喜。深深地呼吸着,让这种泥土的气息,饱满着自己的胸腹。有时,他们甚至于会站立高处,大喊一声,以抒发他们内心的欢愉。声音嘹亮,四野荡漾,为田野平添了一份生机。脚踏在土地上,内心深处,就油然而生一份温存抚摸般的感觉;于是,便低下头,细细地端详着脚下的土地。眼睛里,充满了爱;鼻翼,则不停地噏动着,用力地去嗅取那土地的芬芳。然后,满足地颔首、展眉,一脸的舒坦和满足。
 
⑧土地,变得越来越松软,松软出一种生发的力量──那是“泥土香”积蓄而成的力量。这种力量,在运动,在生长。他们知道,用不了几天,脚下的土地,就会生长出青青的芳草,就会开放出灿烂的花朵。
  ⑨那个时侯,泥土的芳香,就会变成满地的青草香,和漫山遍野的花香了。
  ⑩一场春雨,不期然地,悄然落下。
  ?大地,完全被湿润了。土地,透射着一种清新的亮度;泥土的芬芳,愈加弥漫。一个人,行走于阡陌间,空气润润的,湿湿的。空气中的那份湿润,像一场熨帖的抚慰,满是柔软和温存;天地宁静,人心亦静。
  ?低下头,一株小草,已悄然地钻出了地面,草尖上,还顶着一抹湿湿的泥土,好似遮住美梦的一顶斗笠。好纤弱,好纤弱,仿佛经不起一缕春风的吹拂,怕吹破了小草那春天的梦。轻轻地,捏出小草,放于鼻端,草的清香,泥土的芬芳,便游丝般地钻入鼻孔,痒痒的,感觉春意,即如一条蠕动的小虫,在身体内蜿蜒着。事实也确然如此,看看身边的土地,一些地方,泥土浅浅地隆起;松软的地面上,已然出现了一些细小、淡弱的迹痕,那正是虫儿留下的足迹。虫儿,在泥土下钻动,在地面上爬行;一条虫儿,最是贴近泥土,也最是懂得享受泥土的味道了。土里生,土里长,餐饮的全是泥土的芬芳。不远处,草花已经开放,红的、黄的、紫的,色彩缤纷着田野。花儿是那样的清美,你得屏住呼吸,怕呵出的气息,弹破了花瓣的娇嫩的花片。花儿周围,是湿湿的泥土,润润的泥土,泥土的芬芳和花香缠绕在一起,形成一种特别的味道,那,或许就是春天的味道吧。也正是这样的复杂的味道,把春天,永恒地留在了人间。
?春风,使大地,彻底醒来了。
21.这篇散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的想感情?(3分)
22.阅读第?段,结合文段具体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春回大地之美景的。(3分)
23.从修辞手法角度分析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低下头,一株小草,已悄然地钻出了地面.草尖上还顶着一抹湿湿的泥土,好似遮住美梦的一顶斗笠。
24.结合全文,请说说本文开头和给尾的作用。(4分)
【答案】21:这篇散文用细腻、优美的语言,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美景。表现了春的活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解析】本题考査概括内容、把握情感的能力。阅读文章可知,这是一篇描绘初春景色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春天里土地的变化,春回大地的景色,人们走上田野、雨润大地,小草钻出地面等内容,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描绘了春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22:作者具体是从视觉、嗅觉和触觉等角度来写的。视觉上,土地透射着一种清新的亮度;嗅觉上,泥土芬芳;触觉上,空气润润的,湿湿的,满是柔软和温存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描写角度的能力。由文章第?段中的“亮度”“芬芳”“润润的,湿湿的”“柔软和温存”等可以看出,作者是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几个角度来描写春回大地之美景的。
23.: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钻”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顶”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准确地写出了草尖上覆盖着泥土的情态,与“好似遮住美梦的一顶斗笠”这个比喻相照应。【解析】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的能力。这句话写小草用“钻”“顶”字,赋予小草以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的修静手法,生功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那股“挤”劲和小草生长的态势,突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还将“草尖上顶着的泥土”比作“斗笠”,突出了小草的生机和活力,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据此作答即可。
【方法归纳】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的答题格式
该句运用了××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地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特点、特征)等。
24:开头:开门见山.点明主题,贯穿全文。结尾:总结收束全文,进一步点明主题,构成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根据段落在文章开头、结尾处的一般作用,结合其具体内容分析即可。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春
(元)
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①,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②。
注:①[帘栊(lóng)]带帘子的窗户。②[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
25.
关于以上两首元曲,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曲牌是曲子的调名,又叫曲调。“天净沙”就是曲牌名,“秋思”和“春”则分别是两首小令的题目。
B.
《天净沙·秋思》中出现了多个景物,其中“夕阳”为全诗笼罩上一层温暖的色彩,让游子凄凉的心得到安慰。
C.
《天净沙·秋思》中景象相互映衬:动态的“流水”与静态的“小桥”相映,动态的“西风”与静态的“古道”相映。
D.
《天净沙·春》的首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阳光明媚的春色图:“山”春意盎然,“日”暖意融融,“风”和煦温情。
26.
两首元曲中都有“小桥流水”,请你结合作品,说说“小桥流水”的图景分别蕴含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5.
B
26.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或:表达了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白朴在《天净沙·春》中,则通过“小桥流水飞红”之景,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三.写作(30分)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一年四季,多姿多彩,风景如画,美不胜收。你爱哪一季的哪一景呢?请以“我爱
”为题,写一篇作文,将此景描绘出来,供大家欣赏。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抓住特征写景,表达自己的独特感悟;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