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傅雷家书两则》导学案
年级: 九年级 学科: 语文 执笔: 丛月波
内容: 《傅雷家书两则》 课型: 阅读教学课 时间:2011年9月9日
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基础知识,了解傅雷的相关知识,会运用正确的格式写信。
2、通过小组合作、反复诵读品味,体会心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3、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理解坚强的含义,做真正的强者。
学习重点、难点:
1、扎实掌握基础知识,了解傅雷的相关知识,会运用正确的格式写信。
2、通过小组合作、反复诵读品味,体会心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学法指导:
1、大声朗读,勾画重点字词,把握课文大意。
2、用红笔勾画出“教材助读”部分的重点并重复记忆。
3、在充分预习自学的前提下,认真完成导学案。书写认真规范,严禁照抄参考书和他人学案,组长监督组员完成。
4、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注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5、限时完成。
学前准备
教师提前准备好导学案,学生利用自习做好预习。
预习案
教材助读:
一.走进作者
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从三十年代起,即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介绍工作,毕生翻译作品达34部,主要有罗曼·罗兰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弥盖朗琪罗传》,巴尔扎克名著《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二.了解背景
二.了解傅聪:
傅聪世界著名钢琴家在世界范围内一直被认为是华人最伟大的钢琴家、中国钢琴诗人。
曾被《时代周刊》赞誉为“当今世界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
三. 书信书写格式:
1. 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2. 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
3. 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4. 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称呼和祝颂语后半部分的顶格,是对收信人的一种尊重。
5. 具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父×××、你的朋友×××等。再下一行写日期。
如果忘了写某事,则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两格写上“又附”,再另起行书写未尽事宜。
(具体见下面的一封家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 :
你们好吗 ? 现在工作很忙吧 ? 身体好吗?
我现在广州挺好的, 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虽然我很少写信,其实我很想家。
爸爸每天都上班吗?管得不严就不要去了,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也该歇歇了。
我买了一件毛衣给妈妈,别舍不得穿上吧,以前儿子不太听话,现在懂事他长大了。哥哥姐姐常回来吧?替我问候他们吧!有什么活儿就让他们干,自己孩子有什么客气。
爸爸妈妈多保重身体,不要让儿子放心不下。今年春节我一定回家,好了先写到这吧。
此致
敬礼! 儿春波敬上
一九九三年十月十八日
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勾画重点字词并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请选出自己感兴趣或者认为有哲理的部分读给同学听,展示自我风采。
3、字词积累、文学常识积累:(积累在你的“知识积累及运用”本上)
教师的建议:舐犊之情shì dú 庸碌yōng lù 颓废tuí 羲皇xī 借鉴jiàn 侵蚀shí 谀词yú 扶掖yè 相契qì 枘凿ruì záo 廓kuò然 重蹈覆辙dǎo zhé
补充注释:
扶掖 庸碌: 颓废:
谀词: 凭吊: 重蹈覆辙:
涕泗横流: 自知之明: 气吞斗牛:
大惊小怪: 廓然无累:
你的补充:
(三)、整体感知,把握课文。
1.这两封家书分别是针对傅聪遇到的什么情况写的?中心是什么?
(解析指导:本题是要求同学们在读课文时一定抓住中心句和中心词,来整体把握课文。)
2.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这么称呼?
3.你初读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请写下来与同学们交流。
我的疑问:
探究案
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1、傅雷给儿子的信阐述了哪些问题?
2、信中的话给了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学习建议: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1、独立思考·小组探讨:
活动一:傅雷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告诉儿子怎样面对消沉苦闷的?能否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活动二:阅读第二封信,当儿子成功之时,做父亲的一定非常高兴激动,那么父亲究竟都为什么而感到高兴呢?遇到挫折、消沉时要坚强,为什么成功了还要坚强
2、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想一想】: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从两则书信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议一议】:文中能贯穿两封信主旋律的一个词是什么?“坚强”一词在词典里的含义是: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文章却赋予它更多的意义。你认为该词如何理解?
(这是本文的一个难点,也是贯穿两封信的内在精神。)
回顾全文,写出体会:
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1.给加粗字注音。
谀词( ) 羲皇( ) 枘凿( ) 借鉴( )
2.根据注音写字。
yōng碌( ) 灰jìn( ) 滔滔不jué( )
刻骨míng心(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周围帮助你,扶掖你。
扶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式和内容的枘凿,自己内心的许许多多不可预料的矛盾,都在前途等着你。
枘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重蹈覆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
自知之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傅雷认为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是 。
5.请你根据课文和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
从这两封信可以看出傅雷与儿子有“父子如朋友”的境界,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两处“证据”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案
1、你读了傅雷家书一定感受到父爱的深沉,那么在你的生活中,父爱又在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父爱又给了你哪些影响?
2、“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你有苦闷时向父母倾诉吗 他们是怎样对待你的?你现在最想和他们说什么?
7.《傅雷家书两则》导学案
年级: 九年级 学科: 语文 执笔: 丛月波
内容: 《傅雷家书两则》 课型: 阅读教学课 时间:2011年9月9日
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基础知识,了解傅雷的相关知识,会运用正确的格式写信。
2、通过小组合作、反复诵读品味,体会心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3、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理解坚强的含义,做真正的强者。
学习重点、难点:
1、扎实掌握基础知识,了解傅雷的相关知识,会运用正确的格式写信。
2、通过小组合作、反复诵读品味,体会心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学法指导:
1、大声朗读,勾画重点字词,把握课文大意。
2、用红笔勾画出“教材助读”部分的重点并重复记忆。
3、在充分预习自学的前提下,认真完成导学案。书写认真规范,严禁照抄参考书和他人学案,组长监督组员完成。
4、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注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5、限时完成。
学前准备
教师提前准备好导学案,学生利用自习做好预习。
预习案
教材助读:
一.走进作者
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从三十年代起,即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介绍工作,毕生翻译作品达34部,主要有罗曼·罗兰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弥盖朗琪罗传》,巴尔扎克名著《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二.了解背景
二.了解傅聪:
傅聪世界著名钢琴家在世界范围内一直被认为是华人最伟大的钢琴家、中国钢琴诗人。
曾被《时代周刊》赞誉为“当今世界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
三. 书信书写格式:
1. 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2. 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
3. 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4. 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称呼和祝颂语后半部分的顶格,是对收信人的一种尊重。
5. 具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父×××、你的朋友×××等。再下一行写日期。
如果忘了写某事,则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两格写上“又附”,再另起行书写未尽事宜。
(具体见下面的一封家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 :
你们好吗 ? 现在工作很忙吧 ? 身体好吗?
我现在广州挺好的, 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虽然我很少写信,其实我很想家。
爸爸每天都上班吗?管得不严就不要去了,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也该歇歇了。
我买了一件毛衣给妈妈,别舍不得穿上吧,以前儿子不太听话,现在懂事他长大了。哥哥姐姐常回来吧?替我问候他们吧!有什么活儿就让他们干,自己孩子有什么客气。
爸爸妈妈多保重身体,不要让儿子放心不下。今年春节我一定回家,好了先写到这吧。
此致
敬礼! 儿春波敬上
一九九三年十月十八日
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勾画重点字词并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请选出自己感兴趣或者认为有哲理的部分读给同学听,展示自我风采。
3、字词积累、文学常识积累:(积累在你的“知识积累及运用”本上)
教师的建议:舐犊之情shì dú 庸碌yōng lù 颓废tuí 羲皇xī 借鉴jiàn 侵蚀shí 谀词yú 扶掖yè 相契qì 枘凿ruì záo 廓kuò然 重蹈覆辙dǎo zhé
补充注释:
扶掖 庸碌: 颓废:
谀词: 凭吊: 重蹈覆辙:
涕泗横流: 自知之明: 气吞斗牛:
大惊小怪: 廓然无累:
你的补充:
(三)、整体感知,把握课文。
1.这两封家书分别是针对傅聪遇到的什么情况写的?中心是什么?
(解析指导:本题是要求同学们在读课文时一定抓住中心句和中心词,来整体把握课文。)
【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如何面对挫折)第二封家书:写于儿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如何对待成功)
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体悟、对儿子的期望 ;对儿子的舔犊深情;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2.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这么称呼?
【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3.你初读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请写下来与同学们交流。
我的疑问:
探究案
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1、傅雷给儿子的信阐述了哪些问题?
2、信中的话给了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学习建议: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1、独立思考·小组探讨:
活动一:傅雷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告诉儿子怎样面对消沉苦闷的?能否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从两方面写怎样面对情绪上的跌宕的:
1、应该对这一切泰然处之,尽量让心理保持平衡,不至于受伤。
2、冷静、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为借鉴。/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做任何事都要掌握分寸。】
活动二:阅读第二封信,当儿子成功之时,做父亲的一定非常高兴激动,那么父亲究竟都为什么而感到高兴呢?遇到挫折、消沉时要坚强,为什么成功了还要坚强
【为孩子赢得了成功而高兴;为孩子能替祖国争光而高兴;为孩子演奏的音乐能使更多人快乐而高兴。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更是坚强的表现。】
2、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想一想】: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从两则书信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希望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傅雷是一位伟大而平凡的父亲。】
【议一议】:文中能贯穿两封信主旋律的一个词是什么?“坚强”一词在词典里的含义是: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文章却赋予它更多的意义。你认为该词如何理解?
(这是本文的一个难点,也是贯穿两封信的内在精神。)
【胜不骄、败不馁,宠辱不惊,得失泰然。“坚强”的最高境界是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坚强”有两方面的表现:
(1)在失败时,精神消沉时:(第一封信)
“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所侵蚀。”
(2)在成功时:(第二封信)
“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
回顾全文,写出体会:
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1.给加粗字注音。
谀词( ) 羲皇( ) 枘凿( ) 借鉴( )
2.根据注音写字。
yōng碌( ) 灰jìn( ) 滔滔不jué( )
刻骨míng心(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周围帮助你,扶掖你。
扶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式和内容的枘凿,自己内心的许许多多不可预料的矛盾,都在前途等着你。
枘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重蹈覆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
自知之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傅雷认为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是 。
5.请你根据课文和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
从这两封信可以看出傅雷与儿子有“父子如朋友”的境界,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两处“证据”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预设:1.yú xī ruì jiàn 2.庸 烬 竭 铭 3.(1)扶持,提携。 (2)比喻两不相容。(3)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重视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再犯以前犯过的错误。(4)能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4.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 5.示例:“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傅雷以朋友的身份与口吻,平等地和儿子谈心交流,字里行间渗透着自己对儿子的关爱。】
拓展案
1、你读了傅雷家书一定感受到父爱的深沉,那么在你的生活中,父爱又在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父爱又给了你哪些影响?
2、“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你有苦闷时向父母倾诉吗 他们是怎样对待你的?你现在最想和他们说什么?
示例:父爱是消沉苦闷时的安慰鼓励,是成功时的自豪快乐。
父爱是失败了,给你批评,给予你跌倒了爬起来的信心;父爱是成功了,给你庆贺,促你继续前行的号角。
父爱是孩子犯错后不忍落下的巴掌,是孩子害怕时提供的坚实的胸膛。
父爱是山,沉默,却是孤单时坚强的依靠;父爱是深藏于地下的树根,不断为枝干送去营养,却从没想过让枝叶看看自己的苍老。
将进酒作者: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登高
作者: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1,渚清沙白鸟飞回2。无边落木萧萧下3,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4。艰难苦恨繁霜鬓5,潦倒新停浊酒杯6。(共25张PPT)
第二课时
讲课人:陈艳飞
书信的格式
1. 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4. 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转下)
3. 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2. 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
5. 具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父×××、你的朋友×××等。再下一行写日期。如果忘了写某事,则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两格写上“又附”,再另起行书写未尽事宜。
(接上)称呼和祝颂语后半部分的顶格,是对收信人的一种尊重。是古代书信“抬头”传统的延续。古人书信为竖写,行文涉及对方收信人姓名或称呼,为了表示尊重,不论书写到何处,都要把对方的姓名或称呼提到下一行的顶头书写。它的基本做法,为现代书信所吸收。
复习检查一、字音
凭吊 谀词 扶掖
píng
yú
yè
kuò
fù
sì
相契
qì
羲皇
枘凿
灰烬
xī
ruì
jìn
廓然无累 重蹈覆辙 涕泗横流
lěi
二、词义
扶掖:
扶持,提携。
比喻两不相容。
舐犊之情 :
廓然无累 :
颓废:
枘凿:
比喻父母对子女的慈爱。
意志衰退,精神不振。
形容心胸开阔,不会受外界的牵连
称呼、问候语、正文、祝语、署名和日期。
三、书信的格式
学习目标:
3、尝试用书信与父母进行交流。
2、培养自己在不同的人生境遇中的良好心态。
1、理解“坚强”“赤子之心”的含义。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思考:傅雷在什么情况下写给傅聪两封家书,有何用意?结合课本说明理由。
第一则:
写于儿子消沉苦闷时。安慰、鼓励儿子正确面对挫折,泰然处之。
第二则:
写于儿子取得巨大成功之时。激励儿子保持谦卑,不被胜利冲昏头脑。
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跳读这两封信,从文中找出能贯穿两封信的一个词。
理解坚强
你能在第二封信中找到对“坚强”的解说吗?
总结:1、谦卑、不为胜利冲昏头脑。
2、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
认真阅读课文40页,傅雷希望儿子学会“坚强”之后,追求的更高境界是什么?
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你们能否结合家书内容来谈谈什么样的心灵才称得上“赤子之心”呢?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赤子创造的是什么样的世界 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
这两封家书中,哪些语句或词语体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请你读一读,用圈点勾画法标出这些语句,并略加分析。
用“ 这句话(这个词)打动了我,因为它让我看到了 ” 的句式回答。
亲爱的爸爸妈妈 :
你们好吗 ? 现在工作很忙吧 ? 身体好吗? 我
现在广州挺好的, 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虽然我很少
写信,其实我很想家。 爸爸每天都上班吗?管得不严就不要去了,干了
一辈子革命工作,也该歇歇了。 我买了一件毛衣给妈妈,别舍不得,穿上吧,以
前儿子不太听话,现在懂事,他长大了。哥哥姐姐常
回来吧?替我问候他们吧!有什么活儿就让他们干,
自己孩子有什么客气。
爸爸妈妈多保重身体,不要让儿子放心不下。今
年春节我一定回家,好了,先写到这吧。
此致
敬礼
儿春波敬上
一九九三年十月十八日
现在静下心来,好好回想一
下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点点滴
滴,跟父母进行一次朋友式的
通信交流。
提示:可以诉说自己对父母
的感激之情、烦恼、快乐……
作业:
从课文中摘抄几句自以为有深刻含义的话,朗读背诵。(必做)
第一封信 1954年10月2日
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 (注意写回信时,要考虑到对方的心情、生活状态)
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朗读,正音,释义: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高潮”和“低潮”各指什么?
高潮:欣喜、欢乐、成功……
低潮:消沉、苦闷、失败……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
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这两句,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这是什么论证方法?
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
比喻论证。
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到过感情的ruin,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当做“心灵的灰烬”看,是怎样看?
灰烬是曾经燃烧的火,现在已经熄灭。
心灵的灰烬,就是已经平息的心灵之火,即对痛苦处之泰然的情绪,达观而平静的胸怀。
傅雷运用古战场的比喻,目的又是什么?(注意傅雷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课后研讨三1】
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只余下万千感慨,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这就是我们对待往事应有的心态。
第二封信 1955年1月26日
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表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
傅聪的成功,傅雷异常激动,但是他的信中是否只停留在这种喜悦上,他还写了什么?
除了喜悦,他还称赞了傅聪面对掌声、赞美的冷静,指出这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有做到了坚强,才能永远不怕孤独。
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 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 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
这几句同时运用哪两种修辞方法?
由此看,傅雷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反问和排比。
慈爱、善于理解、舐犊情深。
shì
这是两封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家书:普通,在于它们是一位父亲写给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内心告白;不寻常,在于这两封家书,从儿子的日常生活出发,既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聪,已经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整体感知,说说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从文中找出能贯穿两封信主旋律的一个词。
第一封信,希望儿子能正确对待情绪上的消沉和低落,用达观的态度泰然处之。
第二封信,希望儿子在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仍然保持谦卑,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总之,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