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长度单位》考前押题卷精讲PPT版(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长度单位》考前押题卷精讲PPT版(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9-25 16:3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
《长度单位》知识讲解及考前押题卷精讲
(第一套)
专题复习课件
知识讲解
01
第一部分:知识讲解
1、厘米和米
(1)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2)米用字母“m”表示;厘米用字母“cm”表示。
(3)1米=100厘米。
(4)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
(5)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如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
2、线段
(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第一部分:知识讲解
考前押题卷精讲
(全解析)
02
第二部分:学习检测
05
01
02
03
04
填空题
判断题
选择题
计算题
应用题
05
讲解脉络
【分析】米尺是测量长度的工具.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计量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计量单位.1米=100厘米.
一.填空题
1. 是测量长度的工具.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 ”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 ”作单位.1米= 厘米.
【解答】解:米尺是测量长度的工具.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1米=100厘米.
故答案为:米尺,厘米,米,100.
【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米尺的认识,米与厘米之的进率.
米尺
一.填空题
厘米

100
【分析】(1)是从0刻度开始测量的,右侧是刻度4,所以长度就是4厘米;
(2)是从刻度1开始测量的,右侧是刻度5,所以回形针的长度是5﹣1=4厘米;由此求解.
一.填空题
2.
【解答】解:(1)直尺的“0”刻度线和所量图形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在直尺上的刻度是4,所以是4厘米;
(2)线段的长度是:5-1=4(厘米).
故答案为:4,4.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测量线段的能力.关键是掌握测量方法;注意是否是从0刻度开始测量的.
4
一.填空题
4
【分析】(1)把1厘米化成100厘米再计算.
(2)40厘米+60厘米=100厘米,再把100厘米化成1米.
一.填空题
3.100厘米+2米= 米.
40厘米+60厘米= 米.
【解答】解:(1)100厘米+2米=3米
(2)40厘米+60厘米=1米.
故答案为:3,1.
【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加减计算要先化成相同单位的名数再计算.相同单位的名数相加减,只把数值相加减,单位不变.
3
一.填空题
1
【分析】尺子上,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相邻的两个刻度之间都是1厘米,如从刻度2到刻度3;从刻度3到刻度6,那么中间是6﹣3=3个刻度,就是3厘米.
一.填空题
4.尺子上从刻度0到刻度 是1厘米,从刻度 到刻度 也是1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6是 厘米.
【解答】解:尺子上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从刻度2到刻度3也是1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6是3厘米.
故答案为:1,2,3,3.
【点评】本题考查了运用尺子测量长度的方法,注意找清楚是否是从0刻度开始测量的.
1
一.填空题
2
3
3
【解答】解:(1)三层教学楼大约高10米.
(2)足球场长120米.
(3)课桌高70厘米.
(4)豆豆身高1米23厘米.
(5)一根跳绳长2米.
故答案为:米;米;厘米;米、厘米;米.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结合实际情况可知计量三层教学楼的高度、足球场的长度、一根跳绳的长度都用“米”做单位,计量课桌的高度用“厘米”做单位,计量豆豆的身高用“米和厘米”做单位,据此解答即可.
一.填空题
5.在横线里填上“厘米”或“米”.
(1)三层教学楼大约高10 . (2)足球场长120 .
(3)课桌高70 . (4)豆豆身高1 23 .
(5)一根跳绳长2 .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一.填空题

厘米

厘米

二.判断题
6.10厘米与1米一样长. (判断对错)
【解答】解:1米=100厘米
10厘米<100厘米
即10厘米比1米短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
【分析】把厘米数、米数都化成相同单位的名数,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

二.判断题
二.判断题
7.线段可以测量长度. .(判断对错)
【解答】解:由线段的特点可知:线段可以测量长度;
故答案为:√.
【点评】解答此题应结合题意,根据射线、线段和直线的特点进行解答.
【分析】根据线、射线和直线的特点: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可以测量;射线有一个端点,无限长;直线无端点,无限长;进行解答即可.

二.判断题
二.判断题
8.长1米的木棒要比长100厘米的铁丝短一些. (判断对错)
【解答】解:1米=100厘米
即长1米的木棒要比长100厘米的铁一样长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
【分析】把米数、厘米数都化成相同单位的名数,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
×
二.判断题
二.判断题
9.一支铅笔长约18厘米. (判断对错)
【解答】解:一支铅笔长约18厘米,符合实际情况,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结合实际情况可知计量一支铅笔的长度用“厘米”做单位,据此解答即可.

二.判断题
二.判断题
10.乐乐的身高是100米. (判断对错)
【解答】解:乐乐的身高是100厘米,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结合实际情况可知计量乐乐的身高用“厘米”做单位,据此解答即可.
×
二.判断题
三.选择题
11.图中(  )是线段.
A. B. C.
【解答】解:AB为曲线,不是线段,C为线段.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应根据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点进行解答即可.
【分析】根据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点:线段有2个端点,射线有1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进行解答即可.
C
三.选择题
三.选择题
12.如图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解答】解:A,不是从0刻度线开始的,所以错误.
B,直尺倾斜了,直尺没和纸条平行,所以错误.
C,是从0刻度线开始的,直尺与纸条平行.所以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测量线段的能力.关键是掌握测量方法.
【分析】长度测量方法:从零刻度线或某一数值刻度线对齐待测物体的起始端,使刻度尺有刻度的边贴紧待测物体,与所测物体平行,不能倾斜; 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或正对刻度线.据此判断.
C
三.选择题
三.选择题
13.1米70厘米可能是(  )
A.铅笔的长度 B.爸爸的身高 C.楼房的高度
【解答】解:1米70厘米可能是爸爸的身高.
故选:B.
【点评】解决本题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进行求解.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铅笔的长度大于是几厘米到20厘米;爸爸的身高一般在1米50厘米到2米50厘米之间,可以是1米70厘米;楼房的高度是几米到几百米,由此求解.
B
三.选择题
三.选择题
14.图中,两支铅笔的长度(  )
A.一样长 B.图1的长 C.图2的长
【解答】解:5-0.3=4.7(厘米)
两支铅笔的长度都是4.7厘米,它们一样长.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长度的测量方法,如果不是从0刻度开始测量的,用最后读数减掉开始的刻度值.
【分析】由图知:①图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4.70cm对齐,铅笔的长度是4.70cm;
②图2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4.7cm对齐,铅笔的长度是4.7cm.
A
三.选择题
三.选择题
15.现有甲、乙、丙三根铁丝,甲长1米,乙长6厘米,丙长60厘米,(  )最短.
A.甲 B.乙 C.丙
【解答】解:1米=100厘米
100厘米>60厘米>6厘米
即甲>丙>丁
答:乙最短.
故选:B.
【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
【分析】把这三根铁丝的长度化成单位相同的名数,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排列,即可确定哪根最短.
B
三.选择题
四.计算题
16.直接写出得数.
58﹣6= 20+35= 66﹣5= 71+8= 89﹣30= 10+36=
17﹣6= 43+6= 86﹣5+6= 39﹣(16﹣6)= 50+4﹣20=
【解答】解:
58﹣6=52 20+35=55 66﹣5=61 71+8=79 89﹣30=59 10+36=46
17﹣6=11 43+6=49 86﹣5+6=87 39﹣(16﹣6)=29 50+4﹣20=34
【点评】考查了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关键是熟练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分析】根据整数的加减法运算的计算法则计算即可求解.
52
四.计算题
55
61
79
59
46
11
49
87
29
34
【分析】(1)单位相同,只比较数值即可.
(2)95米+3米=98米,98米=9800厘米,9800厘米>100厘米.
(3)1米=100厘米,100厘米>92厘米.
(4)3米=300厘米,300厘米>30厘米.
(5)米相对于厘米是高级单位,数值相同时,高级单位名数大于低级单位名数.
(6)60厘米﹣30厘米=30厘米.
【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相同单位的名数相加减,只把数值相加减,单位不变.
【解答】解:(1)65厘米>56厘米
(2)95米+3米>100厘米
(3)1米>92厘米
(4)3米>30厘米
(5)5厘米<5米
(6)60厘米﹣30厘米=30厘米
故答案为:>,>,>,>,<,=.
四.计算题
17.在横线里填上“>”“<”或“=”.
四.计算题
65厘米 56厘米 95米+3米 100厘米 1米 92厘米
3米 30厘米 5厘米 5米 60厘米﹣30厘米 30厘米
>
>
>
>
<
=
五.应用题
18.画一条长6厘米的线段.
【解答】解:画图如下: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用直尺画线段的能力.
【分析】先画一个点,用直尺的“0”刻度和这点重合,然后在直尺上找出6厘米的刻度,点上点,然后过这两点画线段即可.
五.应用题
五.应用题
19.画一条比2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解答】解:2+3=5厘米.
【点评】考查了画线段的方法,要先求出所画的线段的长度是基础.
【分析】画一条比2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就是画2+3=5厘米的线段.
五.应用题
五.应用题
20.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估计 厘米,
实际测量 厘米.
(2)比一比,量一量.
号线段最长, 号线段最短.
【解答】解:(1)
估计4厘米,实际测量4厘米.
(2)比一比,量一量.
②号线段最长,①号线段最短.
故答案为:4,4;②,①.
【点评】本题考查了运用观察法、估测的方法估计、比较线段长度的方法,同时也考查了用刻度尺测量的方法.
【分析】(1)观察图,给出的线段大约有4个1厘米长,所以估计它的长度是多少厘米,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它的长度;
(2)通过观察对比,可以直接得出②号线段最长,③号线段次之,①号线段最短.
4
五.应用题
4


谢谢您的观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