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学年语文教学资料【课件+教(学)案】 鲁教版八下:我的第一本书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学年语文教学资料【课件+教(学)案】 鲁教版八下:我的第一本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7-13 08:36:40

文档简介

我的第一本书
张再国
教学设计
课型:自读
课时:一课时
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领悟文章的主题。
学习寓情于事的写法。
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体验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一、走近学生
1、漫画导入
这是由德国著名的漫画家卜劳恩创作的系列漫画《父与子》当中的一组,希望老师能找到知音,给大家描述一下漫画内容。(学生描述)在该同学描述的过程中,同学们都发出了会心的笑声,但如果你知道了这位漫画家因为讽刺当时的德国法西斯头子希特勒而被捕入狱,最终于1944年4月6日在狱中被逼自杀时,取而代之的也许是对法西斯的仇恨和对这位年仅41岁的漫画家的崇敬。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有一本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让一位著名的诗人、作家在六十年后仍然难以忘怀,称“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这是怎样的一本书呢?让我们共同走进诗人、作家牛汉的情感世界,一起仔细品味他的第一本书吧!
2、板书课题、作者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二、走近作者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
〔出示作者简介〕
幻灯片内容:诗坛硬汉
牛汉,原名史承(成)汉,诗人,作家。1923年10月出生在山西定襄的一个小山村。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发表作品,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牛汉抒情诗选》及散文集《滹沱河和我》《牛汉散文》等。
作者先后于1946年、1955年因参加学生运动、受“胡风”冤案牵连而两度入狱,复出后仍然坚持创作,诗作《华南虎》被收入初中语文教材。
三.走进作品
整体感知。
分角色朗读课文〔童年作者、老年作者、诗人、父亲、祖母、弄不成、乔元贞、旁白〕〔正音〕
提问:文章围绕“我的第一本书”主要写了哪些事?
童年的生活充满了苦难却又不乏温情,从上述故事中体现出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的哪些情感?〔小组合作学习3分钟〕
明确板书:分书、送书→同窗情
抄书、补书→父子情
念书、背书→人狗情
总结:像这种写法就叫寓情于事。
重点品味。
从文中找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从语言及感情两个角度去品味欣赏。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活最初的快乐和梦想。
这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3、人不能忘本。
四、走进自己
1、出示诗歌《父亲》〔教师学生时代发表的第一首诗〕
父 亲
本以为
咱家的老牛
一定能挺过那个秋天
那个比冬还冷的秋
哪曾想
秋收后的一天
老牛走了
于是 您也跟着走
2、同学谈感想说收获。
(1)过去(与书的故事)
(2)现在(读书的收获)
(3)将来(对书的态度)
五、走进书海
1、小练笔:“书”写人生
2、推荐书目: 《父与子》卜劳恩 (德)漫画
《牛汉抒情诗选》 牛汉
附:〔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分、送 同窗
崇敬
抄、补 书 ——— 情 父子
赞美
念、背 人狗
课文
我的第一本书①
牛汉
前几天一位诗人采访,看见我在稿纸上写的这个题目,以为是写我出版的第一本诗集, 我说:“不是,是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 他笑着说:“课本有什么好写的?”我向他解释说:“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 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们家有不少的书,那是父亲的,不属于我。父亲在北京大学旁听过,大革命命失败后返回家乡,带回一箱子书和一大麻袋红薯。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稀奇东西。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还有《新青年》《语丝》《北新》《新月》等杂志。我常常好奇地翻看,不过我不认字,只认画。祖母嘲笑我,说:“你这叫瞎狗看星星。”那些杂志里面,夹着我们全家人的“鞋样子”和花花绿绿的窗花。书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我父亲在离我家十几里地的崔家庄教小学,不常回家。
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健梦。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的第几名?”我说:“第二名。” 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 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 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 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 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倒难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他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 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我垂着头立在他的面前。
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可是没有。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半呢?”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们家买不起书,教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书,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裁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乔元贞所以考第一,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了,把‘史承汉’的‘承’字中间少写了一横。”父亲深深叹口气。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为了好写,后来父亲把我的名字中的“承 改作“成”。
父亲让我背书,我—口气背完了。“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 背得一字不差。
父亲跟乔元贞他爹乔海自小是好朋友,乔家极贫穷,乔海隔两三年从静乐县回家住一阵子 ,他在静乐县的山沟里当塾师。脸又黑又皱, 脊背弓得像个“驮灯狮子”(陶瓷灯具)。
父亲对我说:“你从元贞那里把那半本书拿来。”我不懂父亲为什么要这样,送给人家的书怎么好意思要回来?元贞把半本书交给我时,哭着说:“我妈不让我上学了。”
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父亲把两本课本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上写上名字。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
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父亲这次回家给我带回一个书包,还买了石板石笔。临到开学时,父亲跟我妈妈商量,觉得我们村里的书房不是个念书的地方。我父亲很清楚,老师“弄不成”(本名冯百成,因为他干什么事都办不成,村里给他取了这个外号),为人忠厚却没有本事。父亲让我随他到崔家庄小学念书。我把这本完整的不同寻常的课本带了去。到崔家庄之后,我才知道除了《国语》之外,本来还应该有《算术》和《常识》,因为“弄不成”弄不到这两本书,我们就只念一本《国语》。
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我们那里管“上学”叫“上书房”。每天上书房,我家的两条狗(一大一小)跟着我。课本上的第一个字就是“狗”,我有意把狗带上。两条狗像小学生一般规规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户外面等我。我早已把狗调教好了,我说“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 我说“小狗叫” 小狗也立即叫几声。“弄不成”在教室里朗读课文时,我的狗却不叫,它们听不惯“弄不成” 的声调,拖得很长,而目沙哑。我提醒我的狗,轻轻喊一声“大狗”,它就在窗外叫了起来。我们是四个年级十几个学生在同一教室上课,引得哄堂大笑。课没法上了。下课后“弄不成”把我叫去,狠狠地训斥一顿,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他罚我立在院当中背书,我大声地从头到尾地背了出来。两只狗蹲在我的身边,陪我背书,汪汪地叫着。后来老师“弄不成”还夸我的狗聪明,说比二黄毛会念书。
抗日战争期间,二黄毛打仗不怕死,负了几回伤。他其实并不真傻,只是心眼有点儿死, 前几年去世了。他的一生受到乡里几代人的尊敬。听说乔元贞现在还活着,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
那位朋友再来我这里时,一定请他看看这篇小文,我将对他说:“现在你该理解我的心情了吧!”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研讨与练习
一 给同学复述这“第一本书”的故事,探讨下面的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二 联系全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赛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 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三 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的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任选一个,在课文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① 选自《文化名人忆学生时代》(下)(同心出版社2002年版)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共18张PPT)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作者简介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出版的诗集有《彩色的生活》(1951)、《爱与歌》(1954)、《温泉》(1984)、《海上蝴蝶》(1985)、《沉默的悬崖》(1986)、《牛汉诗选》(1998)。 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诗应该有属于自己的语言、情境、意象。我是老一代人,更偏重古典与现代沟通,强调诗的生命体验,强调生命的血肉感,没有真实的人生就没有我的诗。我这个人以及我经历的一切坎坷、屈辱都无法和诗剥离。我是历史的伤疤,活着的伤疤,我的肉体与心灵里里外外都是伤疤,每一首诗都是伤疤在诉说。读者如果能从我的诗中感受到历史的疼痛,我就知足了。
牛汉曾言:“我羡慕现在的年轻人,他们的生命是历史的一行诗,一朵花,一枚果实,多么美。”
是的,人在年轻时代满怀激情,踌躇满志,都可称之为“诗人” 。然而,在那些被卷入历史潮流的一些年轻人而言,对人事的本能的考虑,使他们的每一行诗都留下了一抹生命惨遭磨砺的痕迹,都充溢着一种追求理想的积极向上,勇于抗争的探索精神。他们把诗当作一种人生,一种不敢轻易公开于俗世的人生,一种崇高而美的灵魂。
……
恍惚之中听见一声
石破天惊的咆哮,
有一个不羁的灵魂
掠过我的头顶
腾空而去,
我看见了火焰般的斑纹
火焰似的眼睛,
还有巨大而破碎的
滴血的趾爪!
——《华南虎》
半棵树
真的,我看见过半棵树
在一个荒凉的山丘上
像一个人
为了避开迎面的风暴
侧着身子挺立着
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电
从树尖到树根
齐楂楂劈掉了半边
春天来到的时候
半棵树仍然直直的挺立着
长满了青青的树叶
半棵树
还是一整棵树那样高
还是一整棵树那样伟岸
人们说
雷电还要来劈它
因为它还是那么直那么高
雷电从远远的天边盯住了它
牛汉先生认为他的诗一直是和历史和时代血肉相连的,和他所受的痛苦不可分离。是的,他的诗最能充分发挥他的生命潜在力,最能表达他对人生对时代的感受。他的每一首诗都同他经历的一切坎坷、屈辱无法剥离。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认为的,他是历史的伤疤,活着的伤疤。
——《做自己的主人》蔡诚
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感知文意,注意下列词语:
永志不忘 迢迢(tiáo)征途 挥之不去 卜(bǔ)劳恩 磨磨蹭蹭(ceng) 翻来覆去 幽默 奥秘
哄(hōng)堂大笑 掺和(chān huo)
2、说一说:
“我的第一本书”是怎样的一本书?它有怎样的经历?
3、这一本书中蕴含了太多的情感,如果让你来品味,你能从中品出什么滋味?
甜:
同学、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
父子之间亲密的关系
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
酸:
艰辛的生活,贫穷的生活环境
学习的艰难
人生际遇的差别
4、“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它有何含义?
“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5、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作者是怀着沉重的心情,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感情复杂,百感交集,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研读文章,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叹着气”?“我”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作者的第一本书为什么“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因为童年生活是窘迫的,是艰苦而沉重的,哪有幽默可言?然而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使他们一和小动物在一起、一回到大自然中、一玩起来,就会充满幻想,就会什么困苦都忘却。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和幻想。
2、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叹着气”?“我”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我”的父亲是一位温和善良、知书达理、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非常疼爱儿子的父亲。
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枉,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不仅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成长的第一课,是知识的源头,更是人生的起点,作者一生的品格由此奠基,他从此学会了同情弱者,感悟人生。这是作者这几十年读书和写书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如果忘记了这些,即忘本。
“双关”的修辞。“本”是指课本,即“我”的第一本国语课本;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的主要是后者。
4、作者的第一本书为什么“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因为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谊、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
小结
阅读本文,我们不仅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
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的确,恰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是—所大学。无论其中是不幸,还是喜悦,那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亮色总是会有的,而且是扩展着的。这难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吗
板书:
我的第一本书
同学情
父子情
童年乐趣
生命中最初的快乐与梦幻
文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通过什么能够看出来?设想父亲夜晚为“我”修补的情景,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它扩写成一段完整的文字,要写出父亲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
或完成课后练习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