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小明喜欢喝冷饮,经常将瓶装水放入冷冻室,有时却忘记及时取出,当取出时发现水已经凝固结冰。水在凝固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
A.热量
B.温度
C.内能
D.比热容
2.下列情况下会发生变化的是( )
A.小明把水杯中的水喝去一半
B.水凝固成冰
C.将铁块锻打成铁棍
D.将煤块粉碎成煤屑
3.冬天常用的热水袋里装的是水,这是因为水的( )
A.大
B.凝固点低
C.密度小
D.沸点高
4.电脑在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将这些热量不及时排出,就会缩短电脑的使用寿命,在如表四种材料中,适合做电脑散热片的是( )
物质
铝
铜
铅
镍
×103(J/(kg·℃)
0.96
0.42
0.13
0.46
A.铝
B.铜
C.铅
D.。镍
5.下图是2020年3月23日—25日平阴和青岛两地的气象信息。由图可知:沿海城市青岛的昼夜温差较小,而内陆平阴的昼夜温差却较大。这主要是因为( )
A.海水的温度比砂石的温度低
B.海水吸收的热量比砂石吸收热的量多
C.海水的内能比砂石的内能多
D.海水的比砂石的大
6.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块0℃的冰没有内能,它的分子不会运动
B.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
C.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了,它的内能一定不增加
D.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的冷却剂,其主要原因是水的较大
7.质量、初温相同的甲、乙金属块,放出相等的热量后相互接触,热量从甲传递到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大
B.甲的小
C.甲、乙的相同
D.缺少条件,无法确定
8.凝胶暖手宝美观小巧、方便安全,受同学们喜爱。首次使用前,用热水烫几分钟,使里面的凝胶由固态变成液态。当气温降低需要使用时,只需用手掰动几下里面的小铁片就能取暖了。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凝胶的较大,相同质量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较多
B.凝胶由固态变成液态要放出热量
C.固态的凝胶也具有内能
D.暖手时,通过热传递使手的内能增加
9.在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它们加热,两种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热时间的长短可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B.加热相同的时间,乙液体升高的温度多
C.升高相同的温度,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多
D.甲液体的小于乙液体的
10.五一当天风和日丽,小明一家到月亮湾游玩。正午时分,他们徜徉海堤享受着暖风带来的惬意。下列表示陆地与海面之间空气流动(箭头指向)示意图与当时相符合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1.水的为4.2103焦/(千克·℃),它表示1千克的水______;生活中常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的较______;烈日下水的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______的方式改变内能。
12.在寒冷的冬季小孩子们拿温暖的热水袋手就觉得暖和了,这是通过______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若装有0.5kg水的热水袋,温度从60℃下降到40℃,这些水放出的热量为______J。
13.张家界森林公园内风景优美,其中金鞭溪婉转秀丽,下雨后溪边升起了一层雾,置身其中,宛如仙境,那么雾的形成属于______现象;水还有许多用途,如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冷却液是利用了水
______的特点。
14.一杯水变凉了,它的内能_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5.质量相同的水、沙石和铜(已知c水>c沙石>c铜),放出了相同的热量,温度下降最大的是______,温度下降最小的是______。
16.如图所示,小李同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第6min
时的内能_____第
8min
时的内能,该物质在
CD
段的______AB
段。(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7.将一瓶500mL的矿泉水放入冰箱一段时间后,水温从30°C降低到10°C,在这个过程中,水放出的热量是______J。[c=4.2×103J/(kg?°C)]
18.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的九中东校区金秋时分花香四溢,我们能闻到花香,这是因为______。冬天的早上,小雨发现东校区的池塘面结了一层薄冰,他取了一杯0℃的水在凝固成冰的过程中,质量、温度、内能、、密度等物理量中不发生改变的是______(填序号:①质量、②温度、③内能、④、⑤密度)
19.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当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塞子被试管内水蒸气推出。塞子被推出这一过程的能量转化与四冲程汽油机的______冲程相同;若试管中水的质量为10g,初温为10,现加热使水的温度升高至60,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J,水吸收的热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水的为]
20.常见物质的如表(一)所示。现有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铜块和铝块,若使两个金属块接触,则它们之间__________发生热传递(选填“会”或“不会”)。若使两个金属块升高相同的温度,则___________块吸收的热量较多。若使两个金属块放出相同的热量,则____________块的温度降低较多。
三、解答题
21.已知煤油的是2.1×103J/(kg·℃),当煤油吸收了4.2×105J的热量,煤油温度升高了20
℃。
(1)煤油的质量为多少?
(2)若这些热量被10kg的铜块吸收,则铜块升高的温度是多少?(取c铜=0.4×103J/(kg·℃)
22.一壶质量为2千克,温度为20℃的水,加热到70℃(已知c水=4.2×103焦/(千克·℃)。求:
(1)水升高的温度Δt;
(2)水吸收的热量Q;
(3)接着再继续加热,若水又吸收了1.68×105焦的热量,求水的末温t末。
23.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通常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
方案二: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
下表是小明探究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时记录的实验数据。
液体名称
液体质量m/g
液体初温t/°C
液体末温t/°C
加热时间t/min
甲
10
30
40
6
乙
10
30
40
3
(1)分析表中信息,小明采用的是______(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来比较物质的吸放热能力的;实验中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______来反映的;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液体的吸热能力强;如果甲、乙两种液体都可作为发机冷却液,应选______液体作发动机冷却液。
下表是另一组同学的实验数据记录表;
物质
质量/g
初始温度/°C
加热时间/min
最后温度/°C
丙
60
20
6
45
丁
60
20
6
68
(3)分析表中信息,该组同学采用的是______(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来比较物质的吸放热能力的;
(4)分析表中数据______物质的吸热能力强(选填“丙”或“丁”)。
24.小明用图甲装置探究固体熔化特点。
(1)第7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___________℃。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4
-2
0
0
0
0
1
(2)请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丙中作出固体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一时间图像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及图像,可以判断此固体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通过数据分析得出,该物质在固体状态下的___________它在液体状态下的(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
1.B
2.B
3.A
4.A
5.D
6.D
7.A
8.B
9.A
10.B
11.略
大
热传递
12.热传递
4.2×104
13.液化
14.减小
不变
15.铜
水
16.小于
大于
17.4.2×104
18.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①②
19.做功
小于
20.不会
铝
铜
21.(1)10kg;(2)105℃
22.(1)50℃;(2)4.2×105J;(3)90℃
23.方案二
加热时间
甲
甲
方案一
丙
24.2
晶体
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