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县忠信高中高一年级语文导学案
2021年9月1日编制
设计人:
门光泽
审核人:
语文组
班级:
姓名:
组号:
第
二
课
《百合花》
导学提纲
【精讲导学】18'
相关知识
1.作者简介
茹志鹃:(1925年9月13日——1998年10月7日),浙江杭州人。当代著名女作家,著名导演王啸平的夫人,王安忆的母亲。
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曾用笔名阿如、初旭。祖籍浙江杭州。1925年9月生于上海。家庭贫困,幼年丧母失父,靠祖母做手工换钱过活。11岁以后才断断续续在一些教会学校、补习学校念书,初中毕业于浙江武康县武康中学。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任过演员、组长、分队长、创作组组长等职。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在《文艺月报》做编辑。
2.写作背景
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她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肝胆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课标要求
本单元人文主题:青春激扬——树立伟大革命抱负,理解作者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关注,激发青春的热情,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
本单元语文素养要求:理解诗词运用意象抒发思想感情的手法,感受文学作品意蕴的丰富性和语言表达的特方式,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提升审美能力;尝试诗歌写作,增强语言表现力
学习目标
1.阅读理解小说内容,分析小说怎样通过叙事表现主题。
2.学习小说的语言表达艺术,理解心理描写的技巧与作用。
3.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小说的情节,探究小说的深刻意蕴。
精讲点拨(重点、难点和知识结构)
【自主学习】10'
《百合花》中,作者刻画了新媳妇什么形象?
2.《百合花》中,百合花有什么象征意义?
3.《百合花》中写“我”对故乡竹海的联想有什么作用?
4.本文中的“百合花”象征通讯员和新媳妇高尚、纯洁的美好心灵。除此,作者还赋予了它别的象征意义吗?
5.课文中几次写到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说说它对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人物性格有什么作用?
6.结尾对百合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应用学习】7'
一.基础检测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合花》是一篇将战争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佳作,对战争的描写用笔俭省,而对通讯员、新媳妇则不惜笔墨,从中我们能体会作者的审美感受。
B.“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表达通讯员因没借到被子而看不起新媳妇,也为他得知真相后自责埋下伏笔,两处省略号则勾勒出他不善言辞的窘态。
C.小说中有不少意蕴丰富的意象,如“百合花”,一方面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预示新婚夫妻百年好合;另一方面又象征了年轻媳妇的朴实美丽与纯洁无瑕。
D.“天边涌起一轮满月”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对战斗的激烈残酷起到了反衬作用,同时对人物的思想情感美起到了正衬作用。
2.辨析语境,给加点字注音。
(1)我收集的材料散( )失了,散( )文没法写了。
(2)他每次出差( )差( )不多都要出点差( )错。
(3)鱼拼命挣扎( ),鱼刺扎( )破了手,他随意包扎( )了一下。
(4)面对自己目前取得的成绩,她没有翘( )尾巴,让我们翘( )首以待她的好消息吧!
3.辨析语境,选用词语。
(1)小张平时很(
),在女孩面前就会像小孩子一样(
)。(忸怩 腼腆)
(2)他(
)地复习了一个月,就顺利地通过了考试。他得知成绩后,便 (
)地出去玩了。(松松爽爽 轻轻松松)
(3)我们谁不是行走在(
)的路上,述说着(
)的过往。(磕磕绊绊 跌跌撞撞)
3.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母亲很少去看她的儿子,近些日子尤为如此。有时在校门口匆匆见一面,母亲塞给儿子零食和钱,表情局促不安。( )
解释: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飓风“桑迪”带来的暴雨,气势汹汹地漫过大堤,冲毁道路、农田、房屋,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
解释: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二、能力提升
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成员对上述习题进行检查互评,围绕共性问题展开讨论。
【课后作业】15'
请在右侧写下你在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并记录下其他组员发现的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
PAGE
忠诚家国
信达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