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教案
高二
语文
丁金敏
【教学目标】
理解文章结构和各部分内容。
分析并揣摩韩愈的复杂情感。
体会文章的抒情妙处。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语气词“也”“乎”“矣”等表现的不同情感。
难点:分析文章的抒情特色。
【教学过程】
导入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祭文中的“千古绝调”——《祭十二郎文》
初步感知
自由阅读2-10自然段。
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段意。
【明确】
第一部分(2-3):回忆往事。
第二部分(4-9):惊闻死讯。
第三部分(10-12):后世安排。
比较各层次所表达情感的差异
【明确】
生离之情
死别之情
痛悼之情
深入分析
第一部分叙述了那些事件?写这些事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身世家世,三会三别;突出叔侄情深。
第二部分最能表现韩愈情感的段落?主要通过什么手段去呈现情感?
【明确】第五自然段;语气词。
完成课后练习二:文章第五段,一共用了三个“邪”字,三个“乎”字,四个“也”字,五个“矣”字,揣摩它们的用法,说说它们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并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第五自然段。
第三部分中,韩愈为十二郎安排了哪些事?寄托了韩愈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子女家属安排,改葬之事,教养子女;悲痛,哀悼。
合作讨论
除了痛悼,思念之情外,本文还隐含了韩愈的那些感悟?
【明确】
宦海沉浮:丞相薨,吾去汴州;吾又罢去;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人生无常:天者诚难测,神者诚难明。
本文感情真挚,读来让人潸然泪下,作者如何达到这一艺术效果?
【明确】
以事显情,融情于事。
汝吾相称,真切感人。
语气词,强化情感。
启发思考
课后练习三:围绕这种失去之后的追悔(不一定是生与死),结合自己的经历见闻,从积极方面说说应该怎样把握生活中值得珍惜的东西。
小结
韩愈的情感变化。
本文的语言特色。
作业布置
以“失去”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板书设计】
祭十二郎文
韩愈
第一部分(2-3):回忆往事。
生离之情
第二部分(4-9):惊闻死讯。
死别之情
第三部分(10-12):后世安排。
痛悼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