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1课将进酒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每对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金樽/一尊佛像
麻痹/俾众周知
职称/称心如意
B.亨通/烹羊宰牛
对峙/恃才傲物
牢笼/烟笼雾锁
C.马厩/一蹴而就
撰述/钟鼓馔玉
宁可/宁死不屈
D.驿站/自怨自艾
船舷/弦外之音
将息/将进酒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青丝
高堂明镜
寂寞
千金散尽
B.倾耳
人生得意
长醉
烹羊宰牛
C.圣贤
语言精练
豪迈
尽情欢乐
D.磅礴
踊跃报名
慎密
脍炙人口
3.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须一饮三百杯
须:应当。
B.将进酒,杯莫停
将:请。
C.斗酒十千恣欢谑
斗酒:比赛喝酒。
D.古来圣贤皆寂寞
寂寞:诗中是被世人冷落的意思。
4.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5.下列加横线词活用类别不同的一句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C.朝如青丝暮成雪
D.侧身西望长咨嗟
6.下列各句对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岑夫子”姓岑,“夫子”是对人的尊称,“先生”的意思;“丹丘生”名丹丘,“生”是对年轻人的称呼。
B.“将进酒”是“请您喝酒”的意思,是李白根据诗歌的内容所命的诗题。
C.“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鸣钟击鼓作乐。馔玉,美好的饮食。馔,吃喝。玉,玉一般美好。
D.置酒会友的并不是李白。“将进酒”是诗人酒酣耳热之际,兴会淋漓之时,将宾作主的狂放之态。
7.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钟鼓馔玉(zuàn)岑夫子(cén)奔流(bēn)
B.扪参历井(shēn)
噫吁嚱(xī)
轻裘(qiú)
C.沽名钓誉(gū)
恣欢谑(xuè)
金樽(zūn)
D.烹羊宰牛(pēng)将进酒(qiāng)
恣睢(suī)
8.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9.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朝如青丝暮成雪
B.陈王昔时宴平乐
C.会须一饮三百杯
D.与尔同销万古愁
10.《将进酒》中运用“陈王昔时宴平乐”的典故的作用是(
)
A.运用陈王曹植的典故表现美好的追求。
B.运用陈王曹植的典故表现现在生活的自在。
C.借陈王曹植的典故尽吐心中的不平。
D.借陈王曹植的典故感叹今非昔比。
11.下列各句对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岑夫子”姓岑,“夫子”是对人的尊称,“先生”的意思;“丹丘生”名丹丘,“生”是对年轻人的称呼。
B.“将进酒”是“请您喝酒”的意思,是李白根据诗歌的内容所命的诗题。
C.“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鸣钟击鼓作乐。馔玉,美好的饮食。馔,吃喝。玉,玉一般美好。
D.置酒会友的并不是李白。“将进酒”是诗人酒酣耳热之际,兴会淋漓之时,将宾作主的狂放之态。
12.对《将进酒》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表达了施展抱负的愿望。“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两句,是诗的主旨句。
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束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C.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得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千金裘”“万古愁”表现了豪迈诗情,但给人空浮之感。
D.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全诗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句,回答下列小题。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3.“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在表达感情上有何作用?
答:
14.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以曹植为例?
答:
15.《将进酒》与《蜀道难》在思想感情方面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概述。
答: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清溪行①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①本诗写于天宝十二载(753年)秋后作者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
16.本诗着重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17.诗的第五、六句除对偶外还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说明其妙处。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梅花:《梅花落》,曲牌名。
18.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西汉贾谊,作者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
19.《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江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作者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将进酒
李
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诗歌为什么以“君不见”三个字开头?请简要分析。
(2)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以曹植为例?请简要分析。
(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
(4)“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一结尾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2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将进酒
李
贺
琉璃鍾,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1)这首诗前五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2)简要分析“桃花乱落如红雨”一句的含意。
2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峨眉山月歌
李
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请简要赏析“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两字的妙处。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入清溪①行山中
李
白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
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合,溪里言弥静。
无事令人幽,停桡②向余景。
(注)①清溪:水名,在今安徽贵池北。②桡(ráo):桨。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析。
(2)请赏析颔联“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的写景技巧。
2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李
白
楚山秦山(注)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注)楚山:这里指今湖南地区,湖南古属楚疆。秦山:这里指唐都长安,古属秦地。
(1)从题材上看,这首诗属于
诗。
(2)“白云”“长随君”“湘水”相连出现,有何好处?请简要赏析。
(3)从意象的形象和作用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三、语言表达
25.下列图标是对汉字“书写”现状的调查。请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
(1)从图中汉字“书写”的现状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要求:不出现数字,字数10-20字)
。(2分)
(2)针对这一现状,请从社会和学校角度指出其产生的原因。(要求:字数分别在10-20字)
①社会:
。(1分)
②学校:
。(1分)
26.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示例:当李白长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时,我为他的壮志感动。
四、情景默写
2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是位有抱负的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表现了诗人胸怀大志与乐观自信。
(2)李白写《将进酒》时,深感自己怀才不遇,“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愤懑不平的情感和还要继续奋斗的决心。
(3)《将进酒》中,表现诗人鄙弃世俗、蔑视富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表现诗人豪爽豁达、醉傲尘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8.《将进酒》中诗人以酒为引发诗情的媒介,用直抒胸臆的方法,多方面提示自己内心世界的激荡与矛盾。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诗句。
(1)表胸怀大志、乐观自信的诗句:______,______。
(2)表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诗句:______,______。
(3)表鄙弃世俗、蔑视富贵的诗句:______,______。
(4)表效仿古人、醉傲尘世的诗句:_______,_______。
试卷第6页,共7页
试卷第7页,共7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A项,zūn,bì/bǐ,chēng/chèn;B项,hēng/
pēng,zhì/shì,lóng/lǒng;C项,jiù/cù,zhuàn,nìng;D项,yì,xián,jiāng/qiāng。
2.D
【解析】D项,“慎密”中“慎”,应为“缜”。
3.C
【详解】
C项,斗酒:一斗酒。
4.A
【解析】A项,正确的节奏划分应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5.B
【详解】
B项,“悲”是为动用法,“为……而悲”。A、C、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6.B
【解析】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调,题目意思是“劝酒歌”。
7.A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A项,“馔”读zhuàn。故选A。
8.A
【解析】正确的节奏划分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9.B
【详解】
A、C、D三项都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B项是用典。故选B。
10.C
【详解】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自离开长安以来的愤激之情,A、B、D三项都不是作者的真正用意。故选C。
11.B
【解析】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调,题目意思是“劝酒歌”。
12.C
【解析】
【详解】
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此类试题一般从意象的含义、手法及其解说、艺术效果、语言风格、曲解诗意等角度设错,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项,”给人空浮之感“错误,应该是”豪迈之感“。故选C。
13.这四个短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出了酒席上的声音口吻,表现了作者酒酣之际的狂放之情。白作用即可)
14.曹植的才情、际遇、寄情于酒都与诗人相似。
15.两首诗都有感而发,抒写真切的怀才不遇的生命体验和人生感受,抒发了对人生充满自信和对社会强烈愤懑感情。
【分析】
13.诗人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虽然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怀才不遇的感叹,也流露了人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但诗人还是抱着乐观、通达的情怀,全诗主旋律是洋溢着豪情逸兴,具有出色的艺术成就。
14.熟悉诗人的经历,了解曹植的人生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说到“惟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李白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样写便有气派,与前文高度自信的口吻一致。曹植在《名都篇》中描写洛阳饮宴时说:“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曹植被称为才高八斗,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曹植受到亲哥哥魏文帝曹丕的打击,郁郁不得志,也激起诗人同情心。
15.两首诗都大胆地运用了夸张和想象等,借以表达用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的怀才不遇的愤懑感情,有着喷薄而出、一泻千里的雄壮而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16.(1)悲
(2)清溪:清澈。诗人:喜清厌浊(喜欢清新的大自然,厌恶混浊的帝京,或答出清寂之中又含空悲孤寂)的情怀。
17.运用比喻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给人以形象生动、身临其境之感。
【分析】
16.此题考查概括景物形象的特征,结合“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见底”“
明镜”概括出清澈。由前三联写景得出作者对清新的大自然的喜欢,再结合尾联“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得出寂寞孤独的情怀。
17.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首先答出手法是比喻,再进行解析,用“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最后回答出作用,形象生动、身临其境。
18.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况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
19.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分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思想感情的能力。
使用了典故。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而李白也因永王事件受到牵连,流放夜郎。所以诗人引贾谊事件来暗写自己。“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展示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他的自我辩白之意。政治上的打击并没有使诗人忘怀国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来说十分遥远,望而不见,不免感到惆怅。
19.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
运用通感手法,是这首诗的独特的艺术技巧。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使诗人仿佛看到了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象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诗人巧借笛声来渲染愁情。由音乐声音联想到音乐形象的表现手法,让感官互通,视听结合,生动形象。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感官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离开家乡故国,思念国家和家乡亲人的悲苦哀愁情绪。
20.(1)这三个字的意思是“您难道没有看见吗”,常见于乐府诗的开头和结尾,以呼告的语气引起读者注意,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2)曹植少以才华为父亲曹操赏识,却于丕、叡两朝备受猜忌,终生不用,有志难展,结果英年早逝。李白钦佩其才干,同情其遭遇,借以自况;加之曹植与酒联系颇多,正好切事,所以以之为例证。(3)内容方面,都体现了李白鄙视权贵的思想,不同的是前者低沉、消极,后者富有昂扬之气。表现手法方面,都是直抒胸臆,不同的是前者委婉,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后者直指“权贵”,直白。(4)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妙处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诗人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做主的任诞情态,浪漫色彩极浓。“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加深沉。这样的结尾,显现出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
【解析】(1)作答这类试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说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从该表现手法的一般作用出发,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对于本题来说,只要明确“君不见”运用了呼告的手法,即可得出答案。(2)作答本题时,需要明确曹植的个人经历,然后将其个人经历和本文的主旨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即可。此外,还要注意曹植举行宴会之事与酒有关,正好切事。(3)作答这道题时,可先分别分析“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将二者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最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之表述出来即可。(4)本题要求分析结尾的妙处。酒过三巡,诗人兴致大发,要将一切昂贵的东西都拿来换美酒,可见狂放到了极点。“呼儿”“与尔”,口气甚大,快言快语,将宾做主,浪漫色彩极浓。最后一句照应开篇之“悲”,使诗人感情激流奔涌跌宕。
21.(1)夸张、拟人、借喻。作用:既渲染了宴席上的欢乐沉醉气氛,又表现了宴席的华贵丰盛。(2)形象地说明“青春将暮”,生活没有给人们多少欢乐的日子,须及时行乐。诗人借助联想、想象创造出红雨乱落这样一种奇异境界。
【解析】(1)“琥珀浓”“真珠红”借酒色喻指酒色,“烹龙炮凤”是对厨肴珍异的夸张说法,“玉脂泣”为拟人。前五句写宴席之华贵丰盛:杯是“琉璃鍾”,酒是“琥珀浓”“真珠红”,厨中肴馔是“烹龙炮凤”,宴庭陈设为“罗帏绣幕”。其物象之华美,色泽之瑰丽,令人心醉,无以复加。(2)“桃花乱落如红雨”,这是用形象的语言说明“青春将暮”,生命没有给人们多少欢乐的日子,须要及时行乐。在桃花之落与雨落这两种很不相同的景象中达成联想,从而创造出红雨乱落这样一种比任何写风雨送春之句更新奇、更为惊心动魄的境界,想象丰富。
22.(1)“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2)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深深怀念和诚挚情谊。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全诗借对“峨眉山月”的思念来抒发诗人的江行思友之情。
【解析】(1)赏析字词的妙处,一般从字词的意思入手,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指出其营造了什么意境、表达了什么感情。本句中“入”“流”两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月映清江、月影随江流动的美景,动感十足,暗含秋夜行舟之事。(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要抓住诗中诗人抒发感情的关键句“思君不见下渝州”,然后要深入理解诗中“峨眉山月”这一重要意象,最后根据这些总结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3.(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首联写舟之“轻”“疾”,表现出诗人入山中的畅快与惊喜;中间两联,诗人置身山水,与鱼鸟为伴,心情愉悦而恬淡;尾联,诗人被山间幽美景色所吸引,“停桡”驻足,沉醉其中。(2)①俯仰结合(远近结合)。诗人“起坐”舟中,俯视溪底,鱼儿往来;抬望四周及上空,鸟儿翩飞。一俯一仰,景物层次分明,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②动静结合。诗人行舟观景,青山倒映在水中,随溪水荡漾。景象逼真,巧妙地融山水于一体,寓静于动,蕴含生机,别有情趣。
【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通过文中的关键词体会诗人的情感。如首联,舟之“疾”,表现出心情的轻快;中间两联,置身鱼鸟间、山水中,心情自然愉快;尾联,“停桡”赏景,沉醉其中。(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鱼鸟”是近景,“山水”是远景,本诗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鱼游鸟翔,是动景;山是静景,山影在水中漂荡,是动景,本诗又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24.(1)送别(2)“白云”“长随君”“湘水”相连出现是使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这样写具有民歌复沓歌咏的风味,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令诗歌情意缠绵,使艺术形式和内容达到和谐的统一。(3)本诗题目中有“白云”二字,诗中紧扣白云这一意象,展开情怀的抒写。白云自由不羁,高举脱俗,洁白无瑕,是隐者品质的最好象征。李白这首诗直接从白云入手,一下子便把人带入清逸高洁的境界。这首诗不直接写隐者,也不是咏物式的实描白云,而是把白云当成隐者的象征。因此,是隐者,亦是白云;是白云,亦是隐者,真正达到清空高妙、风神潇洒的境界,表达了对刘十六归隐的赞赏。
【解析】
(1)本题要求从题材角度将这首诗分类,学生除了要读懂诗歌内容外,还要有相关的知识储备。按题材分,诗歌常见的类别有山水田园诗、咏物言志诗、怀古咏史诗、边塞军旅诗、赠友送别诗等。(2)作答本题,首先要指出“白云”“长随君”“湘水”相连出现是使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然后根据顶真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结合本诗的具体内容分析表达效果即可。(3)本题要求从意象的形象和作用的角度赏析全诗,学生要懂得赏析意象的一般规律:选取了具有什么特点的意象,该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此题注意根据诗中的句子“处处长随君”“云亦随君渡湘水”“白云堪卧君早归”分析“白云”的形象,进而分析情感即可。
25.(1)写字机会少。提笔忘字多,书写能力堪忧
(2)略
【解析】
第(1)题考查图文转换中的语言表达准确与否的能力。解答时,必须认真观察图表,特别要注意一些文字、数字的标注,这有助于准确理解图表的意思,然后按题目要求用明确简洁的话表达出来即可。第(2)题考查的是综合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首先如果对社会在汉字书写方面的要求没有感知,或者对学校关于汉字教学的情况没有一定的了解,就不好作答。好在,这个题的开放性较大,未必只有一种答案,但无论哪种答案,都必须符合实际,并言之有理。
26.当苏轼感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我为他的释然感动;当泰戈尔写下“天空中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时,我为他的豁达感动。
【详解】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做此类题既要注意所写句子和前面的句子形式要相同,又要注意语段暗含的修辞手法的使用。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所给例句的句式特点,然后再看几个分句在意义上的联系。仿写表面上追求“形似”,但根本上要追求内容上的“神似”。仿写时要注意句式、语气、修辞手法、风格与例句保持一致。此题注意运用“当……(诗人)……”(诗句)“,我为他的……而……“的句式,注意诗人和诗句以及表达的情感相吻合。
27.(1)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2)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3)钟鼓馔玉不足贵
惟有饮者留其名
【解析】
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依据语境默写,首先要读懂试题提供的语境,然后依据要求进行默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材”“复”“须”“樽”“馔”“惟”,理解字义去记忆。
28.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详解】
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这是一道理解性默写题,默写时要注意题干中的提示语,如(1)中的“胸怀大志、乐观自信”,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答案第6页,共7页
答案第7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