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燕京八景”: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金台夕照、蓟门烟树、西山晴雪、玉泉趵突、卢沟晓月、居庸叠翠
燕京第九景
他的售货艺术被喻为“燕京第九景”
他不仅技术过硬,而且注重仪表,坚持每周理发,每天刮胡子、换衬衣、擦皮鞋;为了看他的售货表演,顾客曾将百货大楼的玻璃柜台挤碎。
在北京,传统的“燕京八景”名扬天下,而张秉贵的售货艺术被人们誉为“燕京第九景”
课堂拓展
2017年,为纪念曾经在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工作30多年的老劳模张秉贵,王府井集团决定,将每年的9月18日设立为张秉贵日,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劳动者,怎会有这样的殊荣?
心有一团火
温暖众人心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把握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把握作者观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文章行文线索,体悟细节描写的魅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张秉贵的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中表现出的情感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张秉贵在平凡的岗位上表现出的不平凡的优秀品质和奉献精神。
题目解说
“一团火”精神是对张秉贵服务精神的生动概括。作为售货员的张秉贵认为,售货员就要胸中有一团火,有温暖顾客的心,树立“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用自己胸中的“一团火”,温暖了广大顾客的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题目正是对这一坚定信念的最生动形象的概括。
写作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实现了政治和经济上的"翻身",获得了主人翁和当家做主的地位,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感恩和报效国家的劳动热情。为恢复发展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0年,党和政府坚持沿用革命战争时期的经验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评选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依托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生产运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劳模运动。1950年9月25日至10月2日,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举行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抓准”的张秉贵作为商业系统的先进代表,1957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77年,"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需要劳动者恢复生产林为民将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的事迹加以整理,写成了一篇新闻作品-《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刊载在1977年12月24日的《北京日报》上,供全国人民学习。
作者介绍
林为民,1942年出生在台湾,是台湾著名的第一家族“雾峰林家”第九代传人。父亲为爱国烈士林正亨。18岁进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工作,直至退休,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记者工作。现定居北京。
林为民
资料链接
人物介绍
他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树起我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在北京,传统的“燕京八景”名扬天下,而他的售货艺术被人们誉为“燕京第九景”,他多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88
年9
月17
日,张秉贵塑像在百货大楼门前落成。陈云同志亲笔题词:“一团火”精神光耀神州。
张秉贵(1918—1987),原北京市百货大楼糖果柜台售货员,张秉贵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着每一个顾客的心;他是中共十一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有燕京八景,张秉贵售货被称为“燕京第九景”①。1957年,张秉贵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78年,他被北京市授予特级售货员称号。197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09年,张秉贵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本文是《北京日报》记者在1977年采访张秉贵同志后写的通讯。
注:①张秉贵在平凡而光荣的岗位上,将旁人眼中简单的售货升华成为一门服务的艺术。
理基础
1.记字音
xī
ǎi
nì
pǐ
qiàng
bàng
2.识字形
ǎi
和蔼
ǎi
雾霭
bàng
过磅
pāng
滂沱
jué
掘进
jué
崛起
chè
彻底
qī
沏茶
3.辨词义
(1)传颂·传诵
[辨词]
“传颂”侧重“颂”,传播颂扬。“传诵”侧重“诵”,指辗转传播诵读。
[选词]
①这些经典文章都被广泛地______。
②人们______着这个感人的英雄事迹。
(2)质问·质疑
[辨词]
“质问”指诘问、责问。“质疑”指提出疑问,即心有所疑,提出以求得解答。
[选词]
①韩愈敢于______、敢于创新的精神是他取得成功的必要因素。
②面对父母的_______,他语无伦次地不知如何解释。
传诵
传颂
质疑
质问
4.积成语
[语境呈现]
①一到星期天,农贸市场上便熙熙攘攘,买卖十分兴隆。
②要想自己成为幸福的人,就应当对别人关怀备至,体贴入微,赤诚相见。
③志愿者的使命感驱使他们不约而同地遵守严格服务守则,绝不苟且。
④观众们全神贯注地观看魔术师的精彩表演。
⑤解放军医疗队的队员和颜悦色地接待前来就诊的病人。
⑥大会堂里座无虚席,灯火辉煌,始终充满着喜庆的气氛。
[释义]
①熙熙攘攘:
②体贴入微:
③不约而同:
④全神贯注:
⑤和颜悦色:
⑥座无虚席:
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周到。
事先没有约定,彼此的言论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形容和蔼喜悦的脸色。也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
理清思路
文章基本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张秉贵的“一团火”品格的表现。
第二部分:张秉贵的“一团火”品格的成长。
第三部分:张秉贵的“一团火”品格的影响。
整体感知
1、概括文章写了张秉贵的哪些事?
2、分别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3、从中可以看出张秉贵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引导(哪些事情?)
①张秉贵用糖哄哭闹的小孩。
②张秉贵给要赶火车的顾客提前称糖并悉心指路。
③张秉贵接待了气呼呼的女顾客。
④张秉贵的女儿生病,却依旧没有影响他的服务态度。
⑤张秉贵光照顾买得多的顾客而被买得少的顾客质问后受到触动。
⑥张秉贵忆往昔被兵痞打,今天却收到女顾客的水果而感慨不已。
⑦张秉贵通过多种渠道丰富自己的商品知识,当好顾客的参谋。
⑧张秉贵去吃夜宵,因座无虚席,厨房大师傅特意给他拿凳子而受启发。
引导(表现什么品质?
)
①耐心细致、周到体贴
②体贴入微、急人所急、解人所难
③热情大度、主动耐心、和蔼亲切
④隐忍克制、爱岗敬业、公私分明
⑤自我反省、不断成长
⑥懂得感恩,乐于奉献
⑦主动求知、严于律己、视“为人民服务”为服务宗旨
⑧善于剖析小事、思想觉悟高
人物形象
分析
热情体贴
诚恳耐心
细致周到
优秀的老售货员
重点研讨
文章在描写张秉贵的时候,选择了很多细节,试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示例1:张秉贵在柜台里“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下班后累得“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
强烈的细节对比,突出张秉贵忘我的工作精神。
示例2:张秉贵也随着她向柜台东头走去,边走边想:她准遇到了什么不顾心的事,越是这样,我越是要热情接待她。张秉贵一边走,一边还是那样和颜悦色地说:“最近从上海来了几种新果,味道还不错,您想看看吗?我向您介绍一下。”
示例3:他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又拿出几块用小纸袋好,塞进孩子的衣兜里,把剩下的糖果包捆结实递给顾客,嘱咐道……
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他的细致周到。
示例4:忆往昔,看今天,他默默地想,现在我刚为人民做一点儿事,他们就把我当亲人相待,我有什么理由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58年他入党后,想了又想,一个共产党员到底图什么?图的就是多为人民服务!
心理描写,表现了他的成长过程。
总之,细节描写使内容更加真切感人,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细节描写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主动耐心、亲切和蔼,善于应对各种顾客
文体知识
人物通讯和散文、小说在写人记事上有什么不同?
人物通讯属于新闻报道,真实性是底线,撰稿人用简明直白的语言呈现客观事实。
结构特点
先点明张秉贵是劳动模范
再用丰富事例加以佐证,同时辅以插叙
这样安排更能突出这位劳动模范就如一团火,无论何时何境都能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温暖众人心的美好精神品质。(作用)
倒叙
内容小结
课文探究
此篇人物通讯采用了怎样的方式开头?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本文的开头属描述型开头。通过张秉贵在柜台里忙碌的现场描写,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有画面、有情景、有人物,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可读性大大增强。
深入探究
1.张秉贵是全文的主体人物,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①
业务水平高。他动作迅速,有着“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领。
②
服务热情周到。看到带孩子的顾客,他会帮着哄孩子;看到着急赶车的顾客,他会为其开“绿灯”,还不忘征求周围顾客的意见。
③
耐心细致,为他人着想。有顾客心情不好,他会耐心询问,还会站在对方立场去开导。
④
敬业爱岗。他从早到晚每一分钟都全力以赴,在柜台里眼、耳、口、手、脚、脑6
部“机器”同时开动;下班后,有时却连上楼都要扶着墙。
⑤
受人尊敬和爱戴。人们赞扬他,给他搬凳子,学生给他写信,青年农民为他写诗。
2.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是本文一大特色,文章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张秉贵的形象?试加以分析。
典型事例是能够揭示事物本质、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事例。新闻写作中恰当地选用典型事例,是揭示事物、突出人物精神境界的重要手段。
本文共写了张秉贵的7
件事:①
接待抱着小孩的女顾客;②
照顾赶车却排在队尾的顾客;③
开解绷着脸、不讲道理的女顾客;④
女儿病重仍满脸笑容地接待顾客;⑤
照顾买得多的顾客而忽略了只买两块桃酥的农民顾客;⑥
为面带病容的顾客选糕点;⑦
被国民党兵痞打骂。这些事例有详有略,但都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张秉贵的性格、思想以及他为人处世的态度。
3.多角度塑造人物形象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①
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文中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对张秉贵这一人物进行刻画,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如文中那个绷着脸的顾客说“不买,难道不能看看吗”,不善的语气一下子就让读者感受到她心中的怒气,而此时的张秉贵仍然和颜悦色地说“最近从上海来了几种新糖果……”,他的细心耐心由此可见一斑。
②
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文中描写了张秉贵并不是一开始就如现在一样,他也是经过一番变化才坚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这样描写人物显得更真实可感。
③
侧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文中多处写他人对张秉贵的态度和看法,从他人口中说出对人物的评价与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立体。
④
以张秉贵的事迹为主体,写了多个事例。这些事例为我们生动地展现了张秉贵的为人、他的精神以及他是如何用心中的一团火去温暖众人心的。这样的事实一次又一次地感染着读者,也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人物的难能可贵之处,人在事中,事中见人。
主题归纳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通过几个典型事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有着“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领的服务热情周到的售货员的形象。张秉贵二十多年如一日的满腔热情的服务精神正如一团火焰,燃烧着自己,温暖着众人,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学习本文的启发
示例1:
我们应该永远牢记这位杰出的劳动模范,像他那样爱岗敬业,像他那样刻苦勤奋,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像他那样助人为乐!
示例2:
张秉贵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美德,已远远超越了他所生活和工作的那个时代,成为了中华文明史上的光辉典范。
对抱孩子的顾客
②__________________
体贴入微,热情
受尽压迫和凌辱
“火”
表现
原因
反响:赢得了⑦____________
广大顾客
各地群众
刻苦钻研商品知识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人经历
解放前
解放后
翻身谢党恩
一件事让他触动
一件事让他受到教育
①________________
不因私事让顾客不顺心
对赶火车的顾客
对气呼呼的顾客
……
③___________________
受国民党兵痞欺负
了解糖果的制作过程
学习糖果的营养知识
了解人们吃糖的习惯与各种糖果的味道
爱戴和尊敬
板书设计
内容拓展:
假如我是一束光,
就要给别人送去一片光芒
假如我是一阵风,
就要给别人送去一阵清凉
假如我是一朵花,
就要给别人送去一阵芬芳
假如我是一棵树,
就要给别人送来一片阴凉
假如我是一首歌,
就要给别人送去一片悠扬?
课后作业:
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描写一位同学,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