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检测系列)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单元测试卷 B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优化检测系列)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单元测试卷 B (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24 16:01: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优化检测系列)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单元测试卷
B
第I卷
客观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如图是某历史论著的目录,本节的题目应为(??

A.禁烟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鸦片战争
2.以下是洋务运动时期部分企业信息简表,这些企业属于(??

企业名称
情况简介
轮船招商局
中国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一度收购了美国旗昌轮船公司。
开平煤矿
近代大型新式采煤企业,因运煤需要修建了一条铁路。
汉阳铁厂
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经营不善,多有亏损。
A.军事企业
B.民用企业
C.外资企业
D.中外合资企业
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为推护清朝的统治,做了一系列的努力,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②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③创办民用工业
④创办京师大学堂?????????????
⑤建立新式海军???????????
⑥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⑤
D.②③⑤⑥
4.1871年曾国藩《拟选子弟出洋学艺折》中“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书,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可见,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主要目的是(?

A.??
游历西洋???????????????????????????B.?兴办洋务???????????????????????????C.?学习科技???????????????????????????D.?富国强兵
5.观察如图所示,由此判断“沪局”(??

A.?引进了西方先进器物???????????????????????????????????????B.?是最大的民用企业??
C.?达到了“自强”的目的???????????????????????????????????????D.?是最大的军事企业
6.19世纪中期兴起的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A.?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消除了清政府内外交困的危机?????????????????????????????D.?完全阻止了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7.表中晚清财政税收的变化说明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数额(万两)
比重(%)
数额(万两)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1885
3071
40
3923
51
——冯阳:《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A.?鸦片战争后中国关税收入减少了?????????????????????????B.?甲午战败后国内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思潮
C.?洋务运动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D.?维新变法运动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8.据统计,甲午战争前,外资在华设有工厂192家,投资总额近2000万元;甲午战争后的1895﹣1913年间,外资在华新建厂矿达1366家,其多数资本在10万元以上,投资总额为10215.3万元。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强迫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被接受??????????????????D.?中国掀起“实业救国”热潮
9.“吾国四千年大梦已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与“割台湾、偿二百兆”有关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10.史学家蒋廷黻把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经济侵略,扩大资本输出的现象形容为“引狼入室”。这种现象的成因是《马关条约》规定(?

A.?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11.下表是i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口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
英国
日本
其他国家
1894
69.49
6.
26
24.25
1900
62.99
11.20
25.81
1905
55.71
14.04
30.25
1910
50.89
16.14
32.97
1914
48.
31
20.39
31.30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此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
D.?对共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升
12.1894年7月28日《申报》的评论说,“以我堂堂天朝,幅顺之广大,人民之多,财富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据此可知,清王朝在甲午战争战败的原因之一(???

A.?军事实力不强??????????????????B.?政治制度落后??????????????????C.?将士贪心怕死??????????????????D.?盲目自大轻敌
13.《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提到一场战争,说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在形式和内容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是海军的出场和角逐……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请问对这场战争带来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①这场战争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国的封建经济开始逐步解体,中国开始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先后进行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③对中国的民族工业是一个非常大的冲击,张謇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
④以魏源、严复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为维新变法奠定基础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14.青岛天后宫,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青岛市区现存最古老的明清砖木结构建筑群。它见证了近代青岛沦为殖民地的过程——德国派海军提督狄特立克斯率4艘巡洋舰抵胶洲湾,强行登陆。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一再训令山东巡抚李秉衡、总兵章高元:断不可先行开炮。章高元遵从清廷指令,未作任何抵抗,率兵撤离青岛。德军兵不血刃占领青岛。此事件的背景是(???

A.?太平天国运动打击外国侵略势力
B.?《马关条约》签订,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
C.?义和团反帝斗争,引发了八国联军侵华
D.?《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5.康有为曾说:“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下列对其“变法”的含义解读较准确的是(???

A.?开设近代工厂??????????????????B.?维护清朝统治??????????????????C.?改革政治制度??????????????????D.?创办新式学堂
16.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记载:“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之说,腾沸于全球。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材料涉及的史实有(???

①甲午中日战争?
②《马关条约》签订???
③列强瓜分中国?
④公车上书?
⑤维新变法运动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
17.从19世纪60年代起,经过30多年的努力,清政府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在这一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批近代知识分子却认为西方的技术与制度是统一的,因此
他们介绍西方的法律和制度,呼吁从制度上进行变革。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A.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维新变法
D.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
18.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这些中国近代史上开展的重大运动,其共同目的是(?

A.?发展军工???????????????????????????B.?改革科举???????????????????????????C.?驱除鞑虏???????????????????????????D.?救亡图存
19.史学家戴逸说:“(维新变法)横扫前进道路上的许多旧传统、旧观念,动员并号召人民投入战斗。”这表明维新变法的作用是(???

A.?促进了经济发展???????B.?加强了中西交流合作???????C.?打击了顽固守旧势力?????????D.?促进了思想启蒙
20.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A.?挽救民族危亡??????????????????B.?实现富国强兵??????????????????C.?引领思想启蒙??????????????????D.?建立民主政治
21.“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2020年是农历庚子年,100多年前的“庚子赔款”就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一座大山。与“庚子赔款”相关的那场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D.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22.某条约的第十款规定: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5年。这规定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是(?

A.增加了中国劳动人民沉重的负担
B.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C.使使馆界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D.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3.岳超在《庚子一辛丑随銮纪实》中描述到:“庚子年七月二十一日上午五时许……即见御前侍卫、太监、宫女等随慈禧、光绪、隆裕、瑾妃及大阿哥等自宫内徒步走来……各王公大臣,或骑马,或徒步,跻跻跄跄,随后扈从,形成一色彩纷呈之凌乱纵队……经由景山西街出地安门西行。”当时慈禧等仓惶离开皇宫是躲避(???

A.?英法联军???????????????????????????B.?义和团???????????????????????????C.?八国联军???????????????????????????D.?辛亥革命党
24.义和团运动中出现了许多家喻户晓的顺口溜,如“七天不梳头,砍下洋人头;七天不洗脸,能把洋人赶;七天不裹脚,天下洋人杀尽了”。这些顺口溜反映了义和团(???

A.?具有科学理论的指导????B.?以农民为运动主力????C.?把反帝作为主要目标?????D.?具有盲目排外特点
25.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列强“以华制华”策略产生的影响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
C.?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D.?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第II卷
主观题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50分)
(本大题满分8分)26.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深,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孕育并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真正成为中国工业化推动者的是清政府,它以洋务派为代表。他们无论是办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其主导产业为钢铁、矿产、铁路……即当时所谓的“机器矿路”,这是符合工业发展本身规律的。这些产业部门亦能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影响……此外,甲午战争前……广大的手工业者和工场主起了切实的和重要的作用,他们使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方式有了自己本身的特征。
材料二:1861年以后,航行于中国沿海及内河的各国商船增多。清政府担心漕粮运输受制于外轮,又无力筹集全部资金,统管局务……而且,洋务运动的军事建设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于是,李鸿章向当时的同治皇帝上书,要求公开发行股票,通过股票募集资金,然后进行轮船招商。
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近代工业化起步阶段的发展特点。(2分)
根据材料二,指出轮船招商局成立的原因。
(2分)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在促进中国近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分)
(本大题满分8分)27.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慈禧太后,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个饱受非议的历史人物。
材料一:洋务运动所有
重大问题,都要报经慈禧批准,才能付诸实施。没有慈禧的支持,开展规模那么大,时间那样久的洋务运动,根本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慈禧实际上是洋务运动的指挥者和决策者。...从1865年至1884年...19个军用工业..30余个近代民用工矿交通企业,也大都在这期间建立起来。这些大型军民用洋务企业,都经过了慈禧的亲自批准,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开端和基础。
——摘自姜铎《慈禧与洋务运动》
材料二:如果没有慈禧太后的黩许与
支持,维新运动是不会变成如此有声有色的大规模政治运动的。甲午战败,憋禧太后岂能无动于衷。面对国内轰轰烈烈的维新运动,慈禧太后总体上是默许和支持的。例如允许康有为1895年成立强学会和1898年成立保国会;甚至默许清朝的一些要员如文廷式、袁世凯等支持或加入这些组织;默许维新派创办《强学报》《时务报》等宣传其维新变法思想。慈禧太后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守旧派,她总体上是倾向于缓进变革,但这样的变革首先要服从和服务于她的专制统治的需要,她残酷地镇压戊戌变法运动,就是这一基本思想的反映。
——摘自吴仁明等《论慈禧太后与晚清维新运动的合离》
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期间,慈禧为推动社会发展所做的努力。(3分)
根据材料二,指出慈禧太后对戊戌变法态度有何种变化?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探究慈禧对戊戌变法态度前后不同的原因。
(5分)
(本大题满分9分)28.蓝色海洋——国家角逐的舞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17世纪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英国选择了民主,而中国选择了专制;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纵观历史,我国悲惨的近代史是从海洋开始,而当今棘手问题亦是海洋问题。
材料二?
1890年,美国海军将领马汉在出版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一书中提出了海权论:海权即凭借海洋使一个民族变得伟大的所有因素,海权支配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马汉关于海权问题的论述,在中国受到冷落,却引起了正积极向外扩张的日本的密切关注……(日本)这种与时俱进的学习方式终于在五年以后得到了回报。
材料一中“我国悲惨的近代史是从海洋开始”指的是什么战争?请写出这场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2分)
中国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创建于什么运动中?这场运动在中国有何地位?
(3分)
日本“五年以后”通过哪一重大事件“得到了回报"?
(2分)
面对当今严峻的海洋主权形势,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应对?
(2分)
(本大题满分7分)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南京条约》
材料二:中国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日本人可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等。
——《马关条约》
材料三: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辛丑条约》
材料一是清政府在哪一次战争之后被迫与西方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此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
材料二中的哪一项内容有利于列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进一步掠夺中国?材料三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通过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认为促使中国社会性质逐步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
(本大题满分20分)30.近代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陷入灾难的深渊
(回望战争)
材料一
(战争影响)
材料二
??????????????
主要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节选)
对中国的危害
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
①???


增开牛庄、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中英《天津条约》
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流域,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
②?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
——《辛丑条约》 

(战败寻因)
材料三?
甲午战前中日两国综合实力对比表
项目
中国
日本
人口
4亿多
4千万
国土面积
1000多万平方公里
37万多平方公里
政治体制
君主专制
君主立宪制
军队实力
总计:96万余人,实际参战:20万
总计:24万人,实际参战:17万
财政收入
(1893年)8867万两白银
(1893年)7585万两白银
近代企业
262家
3344家
铁路长度
300公里
3200公里
近代教育
洋务学堂30余所
各类大中小学近3万所
后勤保障
无成熟的兵站体系
完善的兵站物流系统,15万军夫
(中国向何处去)
材料四
在近代中国面前摆着两个问题:即一、如何摆脱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压迫,成为一个独立国家;二、如何使中国近代化。这两个问题显然是密切相关的。因为落后,所以挨打;因为不断地挨打,所以更落后。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以首先解决近代化问题为突破口,来解除这种恶性循环,行不行呢?在近代中国,一切工业救国、教育救国、以合法的途径实现民主化、近代化的主张都不能成功……之所以不能成功,就是因为有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代理人的严重阻力。
首先解决民族独立的问题,是很艰难的……但历史经验证明,只有这样做,才能改变中国所面临的恶性循环的命运。就是说,只有争取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才能谈得到近代化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
??????????????????????????????????
——胡绳《关于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几个问题》
(1)将上述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进行排序。(写序号即可)
(6分)
(2)补全上面的表格。随着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怎样的变化?(6分)
(3)依据材料三,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
(4分)
(4)在材料四中,作者认为近代中国如何从沉沦中崛起?
(2分)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B
解析:A.禁烟运动,不符合题意;B.根据图片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部历史论著的目录,本节的题目应为洋务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强兵富国,他们掀起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代表。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又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建立新式海陆军。陆军:组建新式洋枪队;海军:建成南洋、北洋、福建、广东四支海军。故选项B符合题意;C.义和团运动,不符合题意;D.鸦片战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
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A:军事企业,排除;B:民用企业,符合题意;C:外资企业,排除;D:中外合资企业,排除。故答案为:B。
3.
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官员的努力主要有:①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②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③创办民用工业;⑤建立新式海军;④创办京师大学堂的是清政府,排除;⑥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的是太平天国,排除。
A:①②③④,排除;B:②③④⑥,排除;C:①②③⑤,符合题意;D:②③⑤⑥,排除。故答案为:C。
4.
D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
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
”意思是洋务运动期间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学成归国后用西方的技术来富强中国,可见,清朝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富国强兵,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都是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的目的,但并非是主要目的,故排除;故答案为D。
5.
A
解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沪局”机器设备来自于外国等地,这说明这一时期的中国引进了西方先进器物,即西方先进的机器,故选项A符合题意;B.是最大的民用企业,不符合题意;C.达到了“自强”的目的,不符合题意;D.是最大的军事企业,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6.
B
解析:A.
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不符合题意;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故选项B符合题意;C.
消除了清政府内外交困的危机
,不符合题意;D.
完全阻止了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7.
C
解析:根据图表信息可以看出,从1849~1885年农业税的收入及比重减少,工商杂税收入及比重迅速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的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故而工商杂税收入增加,C符合题意;表格反映的是财政收入,并非关税,A项排除;甲午中日战争和维新变法发生在19世纪90年代,与材料所示时间不符,排除BD两项。故答案为:
C。
8.
A
解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甲午中日战争后,外资在华新建厂矿急剧增长,而且资本雄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之后,列强也取得了这一权利,这样就造成列强在中国大肆建厂,故选项A符合题意;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不符合题意;C.
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被接受
,不符合题意;D.
中国掀起“实业救国”热潮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9.
B
解析:A.《南京条约》,不符合题意;B.材料“吾国四千年大梦已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的意思是吾国四千年大梦被唤醒,从甲午战争战败被割台湾、赔偿二亿两白银开始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割占台湾并且赔偿白银二亿两的是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故选项B符合题意;C.《辛丑条约》,不符合题意;D.《北京条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0.
B
解析:A.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不符合题意;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规定,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这就使得列强把资本引入中国,在中国设厂生产商品,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选项B符合题意;C.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不符合题意;D.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1.
A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从1894年到1914年,日本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逐年加大,表明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强,故A项正确;对英贸易比重降低与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强有关,并不能说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故C项错误;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的变化说明列强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不断加深,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
A。
12.
D
解析:根据材料“1894年7月28日”“以我堂堂天朝,幅顺之广大,人民之多,财富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要体现了在甲午战争前清政府盲目自信,认为我堂堂天朝地广人多,兵多将广,财力雄厚,日本如果挑起战争,必然
是不明智的。故选项D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清政府认为自己军事实力强,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政治制度落后,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甲午战争中将士英勇奋战,且材料没有体现将士如何作战,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3.
D
解析:从材料中的“中国历史上一次在形式和内容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是海军的出场和角逐……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可以看出是甲午中日战争。①这场战争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国的封建经济开始逐步解体,中国开始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鸦片战争的影响。②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先后进行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因为《马关条约》的签订引发了“公车上书”。
③对中国的民族工业是一个非常大的冲击,张謇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因为《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对中国的民族工业是一个非常大的冲击。④以魏源、严复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为维新变法奠定基础不是受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4.
B
解析:A.
太平天国运动打击外国侵略势力
,不符合题意;B.根据材料“它见证了近代青岛沦为殖民地的过程——德国派海军提督狄特立克斯率4艘巡洋舰抵胶洲湾,强行登陆”结合所学可知德军侵占青岛发生于1897年。德国进兵胶州湾,登陆青岛,但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不作为,最终导致青岛沦陷为德国的殖民地。第二年羌族胶州湾,因此根据所学可知此事件的背景是《马关条约》签订,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故选项B符合题意;C.
义和团反帝斗争,引发了八国联军侵华,不符合题意;D.
《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5.
C
解析:A.开设近代工厂,不符合题意;B.维护清朝统治,不符合题意;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是维新派的代表,维新派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选项C符合题意;D.创办新式学堂,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6.
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
及甲午败于日本
”,可以看出,这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
各国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
”,这是列强瓜分中国;
“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这是公车上书;“
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
”,这是维新变法运动,并没有出现《马关条约》签订,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7.
C
解析: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开始,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维新派认为西方的技术与制度是统一的,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开展维新变法运动,故C符合题意;1839年虎门销烟,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A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太平天国运动是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不符合“从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排除B;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不符合“从19世纪60年代起”,排除D。故答案为:C。
18.
D
解析:A.发展军工,不符合题意;B.改革科举,不符合题意;C.驱除鞑虏,不符合题意;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面临列强侵略,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先后进行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9.
D
解析:题干的“横扫前进道路上的许多旧传统、旧观念,动员并号召人民投入战斗”反映出维新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D符合题意。促进了经济发展、加强了中西交流合作、打击了顽固守旧势力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0.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题文的材料“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强调了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的思想启蒙作用。故?C?符合题意;?AB?不是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不符合题意;?D?的说法错误。故答案为:
C?。
21.
D
解析: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符合题意;B.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符合题意;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不符合题意;D.据材料“庚子赔款”可得,此为八国联军侵华之后,签订《辛丑条约》后出现
现象。《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2.
D
解析:A.
增加了中国劳动人民沉重的负担
,不符合题意;B.
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不符合题意;C.
使使馆界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不符合题意;D.结合所学知识,由“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即可联系到《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府严禁保证人民参加各种形势的反帝活动的史实,这一规定使清政府论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3.
C
解析:根据材料"庚子年七月二十一日上午五时许""慈禧、光绪、隆裕、瑾妃及大阿哥等自宫内徒步走来""出地安门西行”并结合所学可知,慈禧等人离开皇宫躲避的原因是八国联军八国联军(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绪二十六年)攻入北京城,选项C正确;英法联军入侵我国始于1857年(咸丰七年),排除A;义和团扶清灭洋,排除B;辛亥革命时期慈禧已经去世,排除D。故答案为C。
24.
C
解析:A.
具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不符合题意;B.
以农民为运动主力,不符合题意;C.依据题干信息
“七天不梳头,砍下洋人头;七天不洗脸,能把洋人赶;七天不裹脚,天下洋人杀尽了”,可以看出,这些都指向了洋人,这反映出义和团把反帝作为主要目标,故选项C符合题意;D.
具有盲目排外特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25.
C
解析: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符合题意;B.
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不符合题意;C.依据题干信息“以华制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就是“以华制华”,这一策略的实施,使得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变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项C符合题意;D.
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二、材料分析题
26.
(1)封建政府主导;侧重发展重工业;机器生产和手工业并存。
(2)打破外国对中国航运的垄断;为军事工业发展提供资金;李鸿章等官员的推动等。
(3)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解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
真正成为中国工业化推动者的是清政府
”“
其主导产业为钢铁、矿产、铁路
”“
广大的手工业者和工场主起了切实的和重要的作用
”,可以看出,
中国近代工业化起步阶段的发展特点有:
封建政府主导,侧重发展重工业,机器生产和手工业并存;
(2)依据材料二信息“
清政府担心漕粮运输受制于外轮
”“
洋务运动的军事建设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于是,李鸿章向当时的同治皇帝上书
”,可以看出,
轮船招商局成立的原因有
:打破外国对中国航运的垄断,为军事工业发展提供资金,李鸿章等官员的推动等;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轮船招商局在促进中国近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包括: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故答案为:(1)
封建政府主导;侧重发展重工业;机器生产和手工业并存。
(2)
打破外国对中国航运的垄断;为军事工业发展提供资金;李鸿章等官员的推动等。
(3)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7.
(1)洋务运动的指挥者和决策者;批准成立大型洋务企业,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开端和基础。
(2)由默许和支持到镇压(反对)。
支持变法原因: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
反对变法原因:变法威胁她的专制统治。
解析:(1)本题考查归纳材料的能力。依据材料可知,慈禧太后是洋务运动的指挥者和决策者;批准成立大型洋务企业,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开端和基础。
(2)本题考查归纳材料的能力。依据材料可知,甲午战争惨败,民族危机加深,慈禧太后默许和支持维新变法;但变法未能服务于慈禧太后的专制统治,其不得已镇压维新变法。
故答案为:(1)洋务运动的指挥者和决策者;批准成立大型洋务企业,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开端和基础。
(2)由默许和支持到镇压(反对)。
支持变法原因: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
?反对变法原因:变法威胁她的专制统治。
28.
(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2)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3)甲午中日战争。
(4)我国应加强海军现代化建设,增强我国海军实力等。
解析:(1)第一问战争,根据材料一“我国悲惨的近代史是从海洋开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6月,
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清政府战败。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此,材料一中“我国悲惨的近代史是从海洋开始”指的是鸦片战争;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结束,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2)第一问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中,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因此,中国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创建于洋务运动中;第二问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3)根据材料二“1890年……(日本)这种与时俱进的学习方式终于在五年以后得到了回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7月,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1895年春,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因此,日本“五年以后”通过甲午中日战争“得到了回报”;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面对当今严峻的海洋主权形势,我国应加强海军现代化建设,增强我国海军实力等;
故答案为:(1)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2)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3)甲午中日战争;
(4)
我国应加强海军现代化建设,增强我国海军实力等。
29.
(1)战争:鸦片战争。变化: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内容: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变化: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根本原因:列强的侵略与掠夺。
解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是《南京条约》的内容,它是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之后被迫与西方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有利于列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进一步掠夺中国

材料三《辛丑条约》签订后,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促使中国社会性质逐步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列强的侵略与掠夺;
故答案为:(1)
战争:鸦片战争。变化: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内容: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变化: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
根本原因:列强的侵略与掠夺。
30.
(1)①③②
(2)①《南京条约》;②《马关条约》;③中国的领土主权不再完整,司法主权遭到破坏;④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⑤便利了列强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政治制度落后、经济落后、文化教育落后、军事落后等。
(4)先实现民族独立,再实现近代化。
解析:(1)据图片和所学知,图①是发生在1860年的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图②是发生在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图③是发生在1894年的旅顺大屠杀。故排列为①③②。
(2)由材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可知,这是《南京条约》的内容,它使中国的领土主权不再完整,司法主权遭到破坏;由材料“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可知,这是《马关条约》的内容,它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规定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便利了列强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随着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由“甲午战前中日两国综合实力对比表”中的相关项目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有政治制度落后、经济落后、文化教育落后、军事落后等。
(4)由材料四“就是说,只有争取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才能谈得到近代化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可知,作者认为近代中国先实现民族独立,再实现近代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