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师说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2 师说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4 10:3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
《师说》学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2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韩愈及其相关知识。
2、积累文中“闻、无、师、道、贻、于”等文言实词虚词的意思。
3、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能力目标:
鉴赏本文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和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情感目标:
1、理解本文所论述的教师的作用、从师的重要性,端正学习的态度。
2、学会向别人请教问题,学会与别人合作探究问题,培养尊师重教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的多义词,解释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文中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能解释具体语境中意动词的含义。
3、区分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理解它们的古今义。
【教学难点】
学习正反对比论证和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一、知识链接:
1、关于“说”
“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的文章的总称,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2、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因为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也称“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中间曾几度被贬,他的整个中年时代是不得志的。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4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3、写作背景
这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是他35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文章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他说的“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韩愈既以这样的人自我标榜,也以好为人师而著称。
二、预习检测
(一)、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句读(

或不焉(

谀(

郯子(

师襄(
)
老聃(
)
经传(
)
李蟠(
)
贻(
)
(二)、语言知识积累
1.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或师焉,或不焉(

2.
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2)句读之不知。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看字发出声音
(3)小学而大遗,吾示见其明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远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许多人。
(5)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3.
指出下列加粗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加以解释
①或师焉(

②吾从而师之(

③而耻学于师(

④孔子师郯子(

⑤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⑦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补充: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名词或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形容词最常见,其次是名词,还有少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意动用法翻译成现代汉语,基本格式是:
名、形(动)+宾=以十宾十为十名、形(动),
例如:
吾从而师之
名词
以……为师
渔人甚异之
形容词
以……为奇异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动词
以……为耻
4.
解释文中“之”“其”字的用法。

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

作代词
择师而教之。
指代人或事物。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

作助词,有四种情况:
古之学者
连接定语与中心词,相当于“的”。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的标志。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
君将哀而生之乎
作代词,指代自己。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作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作动词,“到”、“往”
。如“吾欲之南海”

课文中出现17次,用法如下:
①作代词,有四种情况: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代词,指“他”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代词,那些。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代词,“他们”
余嘉其能行古道
代词,“他”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代词,“他们的”
②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表猜测,“大概”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表感叹,“多么”
5、指出下列句式的类型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不拘于时,学于余(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而耻学于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⑧(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⑨(人)问之,(士大夫)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⑩(士大夫)则群居而笑之。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合作探究
三、合作探究
1、初读课文,概括各段的内容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找出文中能表明中心论点的句子,使用自己的话概括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有借鉴意义?哪些反应了作者的封建思想意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下面文言句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各句的句式特点。
①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不遗,吾未见其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学后反思(100字左右)
学习了《师说》,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从师学习呢?
《师说》学案答案
二、预习检测
(一)dòu
fǒu

tán
xiāng
dān
zhuàn
pán

(二)
1、通假字
受,同“授”
不,同“否”
古今异义
(1)学者:求学的人
(2)句读:古代文字停顿处
(3)小学:小的方面学习
(4)众人:普通人,一般的人
(5)所以:......的原因
(6)不必:不一定
3、
①或师焉(
从师学习,名词作动词

②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意动

③而耻学于师(
以......为耻,意动

④孔子师郯子(
以......为师,意动

⑤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疑惑,形容词作名词

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圣人,形容词作名词
愚,愚人,形容词作名词

⑦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圣人/愚人
形容词作名词

5、
①判断句
②判断句
③被动句
④宾语前置句
⑤介宾短语后置句
⑥介宾短语后置句
⑦省略句
⑧省略句
⑨省略句
⑩省略句
介宾短语后置句
三、合作探究
1第一段:正面论述老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
第二段: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批判“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第三段:引用历史事例,论证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第四段:赞扬李蟠“能行古道“,交代写作《师说》的缘由。
2古之学者必有师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借鉴意义言之成理即可。作者认为士大夫智慧比不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有明显的封建等级观念,但作者出于时代影响,有这种思想也情有可原。
①我是向他学习道,哪里管他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②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小的方面学了大的方面却丢失了,我没有见到他明智的地方。
③现在士大夫的智慧竟然比不上他们,真是奇怪啊!(或译为:难道不奇怪吗?)
④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难道不是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吗?
四、围绕“虚心求学、不耻下问、努力钻研”等来写即可。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