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优训练】2021年秋统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提优训练】2021年秋统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4 12:4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提优训练】2021年秋统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依赖(lài
nài)
潜入(qián
qiǎn)
荧光屏(pín
pínɡ)
荧屏(pín
pínɡ)?
青苔(tái tāi)??
家雀儿(qiǎo
què)
二、根据语境写词语。(7分)

xué(
)家反复经过yán
jiū(
),发现蝙蝠是通过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实现了在夜间捕捉fēi
é(
)和wén
zi(
)。他们mó
fǎnɡ(
)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léi
dá(
),jià
shǐ(
)员从荧光屏上看到前面有没有障碍物,使飞机更安全飞行。
三、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
1.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被称为“现代童话之父”。


2.《呼风唤雨的世纪》主要介绍了21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3.《蝴蝶的家》的作者是燕志俊。


4.雷达是根据无线电波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能反射回来,再用接收装置接收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


5.阅读的时候我们要动脑筋思考,积极提出问题。


四、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

A.豆夹
相称?
绳子
归根到低
B.证明
探路?
驾使
呼风唤雨?
C.捕捉
技术
程度
横七竖八
D.苍蝇
奇迹
辟雨
腾云驾雾
2.在《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最后一粒豆落在了哪里?(

A.屋顶的水笕里。
B.窗台下长满了青苔的裂缝里
C.直接飞进太阳里去了。
D.落到水沟里去了。
3.读了《蝙蝠和雷达》后,“雷达上的荧光屏与蝙蝠的什么部位功能相同?”这一问题是从(
)角度提问的?
联系生活经验 B.针对课文内容 
C.课文的写法
D.课文的题目
4.“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连过去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这一句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打比方
B.作比较
C.举例子
D.引资料
5.阅读时,积极提出问题有很多好处,下列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能让我们的阅读更加主动,保持一种较为专注的阅读状态。
B.能让我们对课文的思考更深入,理解更加全面。
C.能提高我们的书写能力。
D.能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五、填空题。(19分)
1.补充词语,完成练习。(7分)
横七(
)八
出乎(
)料
呼风(
)雨
腾云(
)雾
翻(
)不定
黑(
)无光
(1)这些词语中与画线词语构词方式一样的是:

(2)表示意想不到意思的词语是:

(3)选词填空。
①乘坐架空索道车,像(
)似的飘过去,飞过来。
②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
)的世界。
2.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5分)
(1)蝙蝠(
)能在夜里飞行,(
)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2)(
)一根极细的电线,它(
)能灵巧地避开。
(3)(
)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中,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
)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4)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
)眼睛,(
)嘴和耳朵。
(5)这里(
)温暖,(
)舒适。
3.根据情境填名言。(7分)
(1)人人都有自己不懂的地方,正如唐代文学家韩愈所说:“
,孰能无惑?”
(2)在学习时,我们要多思多问,正如汉代王充所说:“智能之士,

.
。”只有多思多问,才能取得成功。
读书学习要想得到真知灼见,就要像古人说的“博学之,

.

,笃行之”那样做。
(4)“好问则裕,
。”只有喜好学问才能不断增长知识;自以为是,所得就少。
六、口语交际。(5分)
学了《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后,有人说:“科学技术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着我们的生活,它的利大于弊。”也有人说:“科技的发展,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孩子沉迷网络,弊大于利。”你是怎么认为的?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
.
.
.
阅读理解。(21分)
课内阅读。(12分)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根据语段内容填空。(6分)
(1)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

(2)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
。我还知道人们从
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

2.“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句中带点的词语“终于”,下列理解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4分)
(1)体现了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花费了很多心思,付出了很多努力。


(2)体现了科学家的研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研究成果来之不易。


(3)体现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很容易被发现。


(4)体现了科学家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


3.“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句中的“秘密”指的是什么?(2分)
.
.
课外阅读。
植物的花香有着许多作用。
植物的花有香味是为了传宗接代。植物花朵为了引诱昆虫前来授粉,不仅呈现各种艳丽夺目的色彩,还会散发各种迷人的花香。于是引来蜂蝶竞相采蜜,正所谓“蜂争粉蕊蝶分香”。结果,花粉黏附在昆虫的身上,随着昆虫的飞行迁移而四处落户安家了。
香花内部有一个专门制造香味的“工厂”——油细胞,这个“工厂”里的产品就是令人心醉的芳香油。这种芳香油除了散发香味,吸引昆虫传粉外,它的蒸气还可以减少花瓣中水分的蒸发,形成一层“保护衣”,使植物免受白天的强烈日晒和夜晚的寒气侵袭。
植物的花的香味除了有益于自身的生长繁衍,大多数还有益于人类。香气能刺激人的呼吸中枢,从而促进人体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由于大脑供氧充足,因此能使人保持较长时间旺盛的精力。此外,香味信息能够深刻地留在人的记忆中,刺激嗅觉,使人的记忆增强。
利用花香来保健和防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医圣华佗,曾用丁香等制成小巧玲珑的香囊,悬挂在室内,用以防治肺结核、吐泻等疾病。古代民间把金银花放入枕内,用来去头痛,降血压,同时还有消炎止咳的作用。
不同的花香,能引起人们的不同感受。如桂花的香味使人疲劳顿消;菊花的香味使人思维清晰。不过,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有些花香也会给人带来副作用。如百合、兰花的浓香,会引起眩晕和瞬时的迟钝。
1.本文的说明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第(4)段说花香“有益于人类”是从哪两个方面说的?请简要概括。(4分)

.

.
3.植物的花香“大多数还有益于人类”中的“大多数”为什么不能删掉?(2分)
.
.
第(5)段中列举了两个例子,目的是为了说明什么?(2分)
.
八、习作展示。(30分)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科学改变了我们的衣、食、住、行,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舒适。请你展开想象,以未来衣、食、住、行的某一方面为内容写一篇想象作文。注意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提优训练】2021年秋统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依赖(lài
√nài)
潜入(qián
√qiǎn)
荧光屏(pín
pínɡ√)
荧屏(pín
pínɡ√)?
青苔(tái√ tāi)??
家雀儿(qiǎo√què)
二、根据语境写词语。(7分)

xué(科学)家反复经过yán
jiū(研究),发现蝙蝠是通过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实现了在夜间捕捉fēi
é(飞蛾)和wén
zi(蚊子)。他们mó
fǎnɡ(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léi
dá(雷达),jià
shǐ(驾驶)员从荧光屏上看到前面有没有障碍物,使飞机更安全飞行。
三、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
1.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被称为“现代童话之父”。
(√)
2.《呼风唤雨的世纪》主要介绍了21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3.《蝴蝶的家》的作者是燕志俊。
(√)
4.雷达是根据无线电波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能反射回来,再用接收装置接收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
(√)
5.阅读的时候我们要动脑筋思考,积极提出问题。
(√)
四、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
C
)。
A.豆夹
相称?
绳子
归根到低
B.证明
探路?
驾使
呼风唤雨?
C.捕捉
技术
程度
横七竖八
D.苍蝇
奇迹
辟雨
腾云驾雾
2.在《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最后一粒豆落在了哪里?(
B
)。
A.屋顶的水笕里。
B.窗台下长满了青苔的裂缝里
C.直接飞进太阳里去了。
D.落到水沟里去了。
3.读了《蝙蝠和雷达》后,“雷达上的荧光屏与蝙蝠的什么部位功能相同?”这一问题是从(
B
)角度提问的?
联系生活经验 B.针对课文内容 
C.课文的写法
D.课文的题目
4.“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连过去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这一句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B
)。
A.打比方
B.作比较
C.举例子
D.引资料
5.阅读时,积极提出问题有很多好处,下列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C

A.能让我们的阅读更加主动,保持一种较为专注的阅读状态。
B.能让我们对课文的思考更深入,理解更加全面。
C.能提高我们的书写能力。
D.能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五、填空题。(19分)
1.补充词语,完成练习。(7分)
横七(竖)八
出乎(意)料
呼风(唤)雨
腾云(驾)雾
翻(转)不定
黑(暗)无光
(1)这些词语中与画线词语构词方式一样的是:腾云驾雾。
(2)表示意想不到意思的词语是:出乎意料。
(3)选词填空。
①乘坐架空索道车,像(腾云驾雾)似的飘过去,飞过来。
②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
2.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5分)
(1)蝙蝠(不仅)能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2)(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3)(因为)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中,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4)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
(5)这里(既)温暖,(又)舒适。
3.根据情境填名言。(7分)
(1)人人都有自己不懂的地方,正如唐代文学家韩愈所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2)在学习时,我们要多思多问,正如汉代王充所说:“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只有多思多问,才能取得成功。
(3)读书学习要想得到真知灼见,就要像古人说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那样做。
(4)“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只有喜好学问才能不断增长知识;自以为是,所得就少。
六、口语交际。(5分)
学了《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后,有人说:“科学技术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着我们的生活,它的利大于弊。”也有人说:“科技的发展,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孩子沉迷网络,弊大于利。”你是怎么认为的?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示例:我认为利大于弊。科技的发展,许多高科技产品不断涌现,电脑、汽车、洗衣机等已经走入了寻常百姓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火箭、卫星让我们可以探索宇宙的奥秘。当然,我们同时也要处理科技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我们人类。
阅读理解。(21分)
(一)课内阅读。(12分)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根据语段内容填空。(6分)
(1)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嘴,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嘴里发出的超声波,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耳朵。
(2)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我还知道人们从鱼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潜水艇。
2.“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句中带点的词语“终于”,下列理解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4分)
(1)体现了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花费了很多心思,付出了很多努力。(


(2)体现了科学家的研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研究成果来之不易。(


(3)体现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很容易被发现。(×

(4)体现了科学家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


3.“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句中的“秘密”指的是什么?(2分)
蝙蝠嘴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二)课外阅读。
植物的花香有着许多作用。
植物的花有香味是为了传宗接代。植物花朵为了引诱昆虫前来授粉,不仅呈现各种艳丽夺目的色彩,还会散发各种迷人的花香。于是引来蜂蝶竞相采蜜,正所谓“蜂争粉蕊蝶分香”。结果,花粉黏附在昆虫的身上,随着昆虫的飞行迁移而四处落户安家了。
香花内部有一个专门制造香味的“工厂”——油细胞,这个“工厂”里的产品就是令人心醉的芳香油。这种芳香油除了散发香味,吸引昆虫传粉外,它的蒸气还可以减少花瓣中水分的蒸发,形成一层“保护衣”,使植物免受白天的强烈日晒和夜晚的寒气侵袭。
植物的花的香味除了有益于自身的生长繁衍,大多数还有益于人类。香气能刺激人的呼吸中枢,从而促进人体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由于大脑供氧充足,因此能使人保持较长时间旺盛的精力。此外,香味信息能够深刻地留在人的记忆中,刺激嗅觉,使人的记忆增强。
利用花香来保健和防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医圣华佗,曾用丁香等制成小巧玲珑的香囊,悬挂在室内,用以防治肺结核、吐泻等疾病。古代民间把金银花放入枕内,用来去头痛,降血压,同时还有消炎止咳的作用。
不同的花香,能引起人们的不同感受。如桂花的香味使人疲劳顿消;菊花的香味使人思维清晰。不过,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有些花香也会给人带来副作用。如百合、兰花的浓香,会引起眩晕和瞬时的迟钝。
1.本文的说明内容是植物的花香有着许多作用。(1分)
2.第(4)段说花香“有益于人类”是从哪两个方面说的?请简要概括。(4分)
①保持精力。
 ?
②增强记忆。
3.植物的花香“大多数还有益于人类”中的“大多数”为什么不能删掉?(2分)
“大多数”表示范围,如删去则变为“全部有益……”,与事实不符,因为有些花香也会给人带来副作用。
4.第(5)段中列举了两个例子,目的是为了说明什么?(2分)
为了说明利用花香来保健和防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八、习作展示。(30分)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科学改变了我们的衣、食、住、行,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舒适。请你展开想象,以未来衣、食、住、行的某一方面为内容写一篇想象作文。注意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
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