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怎样从年代上区分
“沙俄”、“苏俄”、“苏联”?
1861—1917年 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统治下
的俄国简称“沙俄”。
1917—1922年 十月革命胜利到1922年底苏联成立前的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
1922—1991年 “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如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
近70年历史
2240万平方公里土地
1900万成员的苏联共产党
2亿9千万人口
1、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标志着战后苏联改革的开始
2、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内容:注重解决农业问题、扩大企业自主权、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影响: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经济结构出现畸形,综合国力逐渐衰退,社会矛盾不断积聚。
一、苏联解体的前奏
两次改革的结果如何?原因是什么?
两次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
都是在计划经济范围内进行的,没有突破苏联的原有模式,经济体制与生产力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1、戈尔巴乔夫改革
(1)背景:两次改革的失败、长期的争霸,国民经济军事化,导致经济日益衰退与恶化,为维持苏联世界大国地位,迫于形势而必须改革
(2)目的:解决苏联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
(3)内容:
经济领域:“加速发展战略”
政治领域:“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界极度混乱);“多党统治”(苏共领导地位弱化,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国脱离苏联)
二、苏联解体的经过
1、戈尔巴乔夫改革
(4)实质: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
(5)后果:
(6)评价:
违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方向,改革操之过急,方针政策制订失误。
国内经济持续下滑
党内斗争尖锐化(激进派、主流派、传统派)
民族矛盾日益激化(1990年立、拉、爱独立)
催化了东欧各国的剧变
二、苏联解体的经过
2、八一九事件
起因:1991.3《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公布
经过:1991.8.19 亚纳耶夫(副总统)
实质:
苏联共产党为了挽救国家的完整和统一,为了挽救社会主义而采取的一场政变运动
二、苏联解体的经过
影响:改变苏联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国家政权发生
根本质变。各共和国分离势力急剧增长
3、《阿拉木图宣言》
1991.12
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11个原苏联加盟共和国
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
标志着苏联完全解体
二、苏联解体的经过
1、长期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得不到纠正,导致国家严重的危机 ——根本原因
2、戈尔巴乔夫所实行的错误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直接原因
3、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外部原因
4、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的激化
三、苏联解体的原因
四、苏联解体的影响
首先,苏联的解体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表明战后美苏两极世界格局结束(冷战结束),雅尔塔体系彻底瓦解,世界格局进一步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第二,苏联的解体对欧洲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是严重打击,使得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面临更大的困难。
五、东欧国家剧变
原因:
1、经济发展缓慢(照搬照抄苏联模式)
2、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3、戈尔巴乔夫的松绑
六、苏联解体和苏东剧变的启示
1、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2、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要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
4、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5、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材料:上世纪初到90年代,红旗从克里姆林宫升起又降落
(1)这一升一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苏东剧变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
(1)升(十月革命的胜利);降(苏联解体)
(2)红旗在克里姆林宫的升降说明社会主义运动自诞生以来,其发展就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曲折前进的。苏东剧变只是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失败,但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
苏联解体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史
理论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实践
一国实践: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多国实践: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挫折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
归纳:
8.19事件
1990.1,在苏共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上公开提出“苏共放弃马列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放弃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放弃民主集中制,要把苏共建设成社会党”的思想主张。他们还极力主张,取消军队、政治部门和国家机关中的基层党组织。叶利钦及其“民主纲领派”的这些主张没有被大会全部接受,于是,叶利钦在大会结束时当众宣布退出苏联共产党。
1990.5,当选为俄罗斯苏维埃最高主席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
前苏共中央总书记
戈尔巴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