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
东晋的兴亡
二
南朝的政治
三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东晋的兴亡
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观察地图此时内迁的民族都有哪些?
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一、东晋兴亡
1.东晋的建立
2.
东晋的统治
3.
东晋的灭亡
二、南朝的政治
南朝
(建康)
420-589
宋
420-479
齐
479-502
梁
502-557
陈
557-589
1.
概况:
南朝政权一览表
朝代(南朝)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宋
刘裕
420—479年
建康
齐
萧道成
479—502年
建康
梁
萧衍
502—557年
建康
陈
陈霸先
557—589年
建康
这些政权的建立在存续时间上有何相似之处?
朝代(南朝)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宋
刘裕
420—479年
建康
齐
萧道成
479—502年
建康
梁
萧衍
502—557年
建康
陈
陈霸先
557—589年
建康
南朝政权一览表
相似:①更替频繁
朝代(南朝)
建立者
都城
称帝前曾任官职
宋
刘裕
建康
平北将军
齐
萧道成
建康
骠骑大将军
梁
萧衍
建康
大司马、总领中外军事
陈
陈霸先
建康
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
南朝政权一览表
②武将篡权
二、南朝的政治
2.
繁荣:
宋武帝
宋文帝
与北方相比,偏居江南的六朝整体政局如何?
十六国
北魏
宋
齐
梁
陈
隋朝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北朝
南朝
东
晋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六朝食单
六朝时期建康人以稻米、麦为主食,副食品主要包括蔬菜、瓜果、肉食,包括水产品等等……
《山居赋》
(南朝)谢灵运
蔚蔚丰秫,苾苾香秔。
送夏蚤秀,迎秋晚成。
兼有陵陆,麻麦粟菽。
麦:原产于西亚,旱地作物,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食作物。汉代以前江南无麦作。
注:秫[shú]一种有黏性的谷物
秔[jīng]一种黏性较小的稻
《种麦诏》
天嘉元年八月诏称:
“菽粟之贵,
重于珠玉”
“麦之为用,
要切斯甚”
——(唐)姚思廉《陈书》
注:天嘉是南朝时陈世祖的年号(560年)
麦的种植得到了推广,东晋和刘宋都曾以政府命令推广种麦,麦类逐渐成为南方人民的重要粮食
洞庭湖
鄱阳湖
太湖
会稽
普遍实行了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地区还种植了双季稻。
与农业关系密切的水利事业,在东晋、南朝时也有很大发展。
《齐民要术》记载,当时中原农业生产工具不下30种,随着北方人民的大量南徙,可以断言,必然会把生产工具携带而来,适合南方的,可能有所推广;不适合的,会不断地改造,在南北生产工具中择善而用……适合南方水田生产的犁、耙等之类的工具日臻完备和系统……火耕已非唯一的杀虫施肥的方法,粪肥被广泛使用,绿肥也日益普及……
——许辉、蒋福亚主编《六朝经济史》
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农业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江南地区农业的发展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梁)沈约《宋书》
稔[rěn,丰收]
从江以南,千斛为货。
——(梁)沈约《宋书》
斛(hú,容量单位,此时一斛为十斗,120
斤)
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晋书·食货志》
青瓷莲纹托碗
六朝时期青瓷有什么特点?
青瓷加彩牛形灯
青瓷莲花尊
青瓷褐釉十足砚
制作精巧
工艺高超
品种多样
用途广泛
充满生活气息
体现艺术之美
(制作工艺、实用性和审美)
江南之为国盛矣……鱼盐杞梓之利,充轫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观察图例,还有哪些行业得到了发展?
采矿业、纺织业、制盐业、造纸业、冶铸业、造船业等。
建康
建康城东晋初年只有4万户左右,而梁代急增至28万,短短
200
年左右的时间里增长了6倍。而同时期北方最大的都会城市洛阳的人口不过10万9千余户,尚不及建康的一半。
——简修炜等《六朝史稿》
以建康为代表的商业城市的兴起,其周围有许多市场,贸易来往,舟船车辆云集,人口集中,最盛时达一百四十万左右。
——罗宗真《探索历史的真相:江苏地区考古、历史研究文集》
人口增长,商业繁荣
“玻璃杯”:
据考古专家检测,这件玻璃杯上的椭圆纹饰系采用磨花工艺制成,玻璃成分也与中国古代玻璃杯有明显不同,应是典型的罗马玻璃。
●这个文物有何特别之处?
●来自罗马的玻璃杯为什么出现在江南?
●玻璃杯是如何“来”的?
行业
表现
农业
耕地面积增加
兴修水利
农业生产技术改进
实行多种经营
手工业
在制盐、织布、制瓷、冶铸等方面有显著发展
商业
商业繁荣,建康是当时最活跃的大都市
海外
贸易
当时的海外交通和海外贸易都远超前代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轫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北人
南迁
统治者的政策支持
地方官民辛勤劳作
自然条件优越
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劳动力的
有力补充
工具、物种、技术的升级
1
2
3
4
5
6
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这一时期,大量(南方)少数民族人民移居平川,补充了平原劳动力的不足,并逐步与汉族人民相融合。他们和汉族人民一起,为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立下了丰功伟绩。太湖平原的垦辟是东吴大规模屯田的结果,而屯田上的劳动者,主要是山越人民。江汉平原和洞庭、湘水流域的垦辟,则与蛮人的出山有极重要的关系。
——许辉、蒋福亚主编《六朝经济史》
人口大规模流动是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的催化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南北人民共同创造了历史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东晋的兴亡
南朝的政治
江南地区的开发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海外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