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拾穗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拾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7-13 17:0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米勒《拾穗者》
拣麦穗 张洁
张洁(1937—)原籍辽宁抚顺,生于北京。从小被父亲遗弃,靠母亲抚养长大。酷爱文艺,尤其是诗歌和音乐。1956年高中毕业,入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1960年分配到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1978年发表处女作《森林里来的孩子》,引起文坛注目,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79年加入中国作协,同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触及爱情与伦理道德的关系这一敏感问题,引起文坛的大反响。1980年调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后为作协北京分会专业作家。
《森林里来的孩子》《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分别获得1978年、1979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她的作品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影响,被译为十多种语言,三十多个译本。获1989年度马拉帕蒂国际文学奖,1992年被美国文学艺术学院选举为该院院士
文章写了什么?
你读后是一种什么心情,哭?笑?……
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读后有什么疑问?
请提出问题
请提出问题:
一、费解之处
二、反常之处
三、矛盾之处
四、刻意而为之处
学会质疑
收集问题、分组探究、全班交流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拣麦穗
一、背景
二、我的梦
农村姑娘纯真的梦和梦想破灭
“我”和卖灶糖老汉的纯真情谊以及对其的怀念
(忧伤)
作者为什么要写旧时农村姑娘拣麦穗的特定风情?
姑娘们辛勤劳动的目的是为了换取嫁妆,寻觅幸福,但最后“突然发现那些痴想全都变了味儿”,当时的情怀再也找不着了。面对梦想的破灭,这些梦想的主人的心态却是麻木、顺受的。作者描写这些时,是带着难言的悲凉和苦涩的心情,同时巧妙地暗示了世俗婚姻的愚昧和广大农村妇女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幸。
作者为什么要选取“小姑娘想嫁给卖灶糖的老汉”这一难为情的事情来写?
在那个年代,小孩子最基本的梦想就是渴望得到“真的疼爱”,渴望吃上零食,小姑娘则把这一梦想寄托在了卖灶糖老汉的身上。善良而充满爱心的老汉,对小姑娘的美丽梦想给予了充分的理解,他没有任何奢求,无私地给了女孩至纯的关怀和疼爱。最后老汉终于老去了,“我”的“梦”也随之而去了,剩下的只有对他的深深思念。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充满真诚、没有遭受污染的纯真情谊。
文章中缝烟荷包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绣荷包是“我”情感寄托的前后呼应。它是“我”学着农村姑娘编织梦想的开始,是“我”纯真幼稚的梦想的寄托,又是梦想破灭时,“我”心中仍然不灭的对至真、至善、至美的人间情感孜孜以求的信念和寄托,同时也代表了作者对人类美好情感和美好事物终究会逝去的惆怅。
从文中我们不仅看到了那一代人的生活年代,更重要的是知道了普通人诚挚而现实的生活态度和情感。
写作手法
象征
小火柿子:
烟荷包:
自然界中那些生命力顽强的美好事物,它们历经风雨,不改本色。
梦想犹存,追求仍在。
  《拣麦穗》以童年女孩“我”和卖糖老汉之间的纯真的情谊,写了一个小女孩的失落的梦,同时也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充满爱与美的童年世界。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的至真、至纯、至美的缅怀,是一曲人性美的颂歌。
整体感知:
  张洁的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她的许多作品意境含蓄深沉,文笔清新,如同一幅幅“幽雅淡泊的泼墨山水画,诗情画意被罩于一层由温柔的忧郁和缠绵所构成的朦胧薄雾之中,有点难以捉摸,却又强烈地拨动读者的心弦” 。
在一切往事中,童年占据着最重要的篇章。童年是灵魂生长的源头。我甚至要说,灵魂无非就是一颗成熟的童心,因为成熟而不会再失去。圣埃克絮佩里创作的童话的小王子说得好:“使沙漠显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一口井。”我相信,童年就是人生沙漠中的这样一口井。始终携带着童年走人生之路的人是幸福的,由于心中藏着永不枯竭的爱的源泉,再荒凉的沙漠也化作了美丽的风景。
-周国平《时光村落里的往事》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一代人》
比较课文与下面的诗歌:
有共同之处吗?
〔活动〕学完本文后,请给课题写一个副标题,来表达你的领悟和感受
1拣麦穗
---
人性美的赞歌与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