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狼牙山五壮士 课时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狼牙山五壮士 课时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5 23:0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狼牙山五壮士
基础巩固
一.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绷脸(bēng
běng)
沉着(zhuó
zháo)
叽里呱啦(guā
gū)
嗖的一声(sōu
shōu)
二、根据拼音写词语。
1.

xuè
fèi
téng(
)的战士们yì
lì(
)在xuán
yá(
)边阻击

kòu(
)。
2.
shǒu
liú
dàn(
)用完了,战士们就lūn
qǐ(
)石头。石头像báo
zi(
)一样向敌人头上砸去。敌人纷纷坠落
shàn
jiàn(
)。
三、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矗立
挺立
屹立
耸立
1.这尊雕像(
)在这里三百年了。
2.战士们(
)在峰顶,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全神(
)(
)
斩钉(
)(
)
(
)身(
)骨
(
)首(
)胸
气(
)山河
坚强不(
)
惊(
)动(
)
(
)七(
)八
1.上面词语中都可以用来形容气概雄伟、浩大的两个成语是:


2.写出上面词语中含有反义词的两个词语:


3.用画横线的词语造一个句子。
阅读训练
五、主题探究,文意解读。
1.课文按照
顺序依次写了五壮士“①接受任务—②(
)—③(
)—④(
)—⑤(
)”的过程。其中,详写了(
)、(
)、(
)(填序号)。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好处是

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句中能体现班长马宝玉坚决果断、毫不犹豫的词语是:

(2)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这段话主要运用了

描写。从加点词中,可以体会到马宝玉
的特点;通过“砸”字,我们可以感受到马宝玉
的态度。
3.课文最后写道:“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句中的“这声音”指的是什么?你从“这声音”中听出了什么?
六、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①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②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③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④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⑤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⑥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⑦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⑧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选段内容:

2.下列关于选段中画线句子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画线句子主要是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
B.画线句子主要表现了战土们对敌人的仇恨及作战时的英勇无畏。
C.“沉着”“全神贯注”等词语表现了战士们作战时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
D.画线句子具体描写了战斗的场面。
3.第⑦句中“始终”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选段既描写了人物群体,又描写了每一位战士,这种写法叫作
。其中第
句从整体上描写了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即“面”;第
句具体描写了每位战士的表现,
即“点”。文段运用这种写法的好处是:

七、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大江保卫战(节选)
①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
②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提,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
③面对肆虐的洪水,官兵们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根铁钉扎了进去。团长见状,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军医。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拉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
④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1.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第②、③段的主要内容:


2.本文的写作顺序是:

3.下面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的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第②段运用了语言、动作描写,展现了官兵们的英雄形象。
C.本文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第③段是对“面”的描写。
D.第③段加点词“状”代指了前一句的内容,这样的写法使文章详略得当。
4.读了短文,你想对黄晓文叔叔说什么?请写下来。
写作练笔
四、小练笔。(选做)
从“元旦晚会”“校园运动会”“大扫除”中任意选取一个话题写一段话,要求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
参考答案
一、
běng
zhuó
guā
sōu
二、1.热血沸腾
屹立
悬崖
日寇
2.手弹弹
抢起
雹子
山涧
三、1.矗立
2.屹立
贯注
截铁








横竖
气壮山河
惊天动地
2.惊天动地
横七竖八
3.示例:琪琪没完成作业就想出去玩,妈妈斩钉截铁地说:“不行!”
五、1.事情发展的先后
痛击敌人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跳下悬崖


⑤主次分明,突出了五壮士面对敌人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以及忠于人民、忠于中国共产党和祖国的精神
(1)斩钉截铁
语言
动作
当机立断、身手敏捷、有勇有谋
痛恨敌人
3.“这声音”指的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示例:我从“这声音”中听出了战士们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忠诚。
六、1.痛击敌人
2.A
点拨:画线句子主要是对人物的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
不能删去。“始终”的意思是从开始到最后,去掉后就不能准确说明五位战士抗击敌人的效果,不能很好地体现战士们坚强不屈、英勇无畏的精神。
4.点面结合

③④⑤
让读者既感受到每位战士的英勇,又感受到了群体的团结勇敢,强化了描写的层次感,突出了五位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五位战士深深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七、1.保大提
战洪水
2.事情的发展顺序
3.C
点拨:第③段是对“点”的描写。
4.示例:黄晓文叔叔,您真勇敢,真了不起,您是人民的英雄!
八、略
点拨:复习课文,加深对点面结合的写法的理解。在写作时,注意列出多个场面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