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堂检测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堂检测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24 21:3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自行车车铃,马上就听不到铃声了,是因为(

A.手吸收了声音
B.手太用力了
C.手使铃停止了振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在相同的条件下,声音在下列三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
)
A.铝、海水、空气
B.铝、空气、海水
C.空气、铝、海水
D.空气、海水、铝
3.将拨响的琴弦用手一按,响声立即消失,原因是(

A.声音被手挡住了
B.声音被手吸收了
C.琴弦的振动变小了
D.琴弦的振动停止了
4.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敲鼓时,人听到鼓声
5.如右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一章时经常做的实验,它说明了
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6.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
秒,据此,要想听到自己的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

A.大于17米
B.小于34米
C.小于17米
D.大于34米
7.下列选项中,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
A.空气
B.真空
C.大地
D.水
8.站在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后立即开始计时,测得李明同学百米赛跑的时间是14.00s,当时气温是15℃,则这位计时员所记录结果是(  )
A.准确的
B.时间多计了0.29s,应看到枪冒烟时开始计时
C.李明成绩变优异了,应为14.29s
D.李明成绩变优异了,应为13.71s
9.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闹铃声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钟不再振动
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钟振动逐渐变剧烈了
10.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实验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在瓶胆中加水和不加水进行比较
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二、填空题
11.在“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话中,铃声响是由于铃受到金属小锤的敲击产生________
而发声的,二胡是靠________
振动发声的,军号是靠____________
振动发声的,“黄河在咆哮”是________
的振动发出声音。
1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_________,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______
,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
m/s。
13.我们知道月球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听不到对方的讲话声,这是因为_________不能传声.
14.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或竹管)中,就做成了一个“鸟哨”,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哨音主要是由___________振动发出的。
15.这学期结束前,学校组织了体育期末考试。在跳绳时,我们会听到“嗡、嗡、嗡”的声音,这声音是由______(选填“空气”或“跳绳”)振动产生的。
16.王刚对着一口很深的矿井大喊一声,经后听到了自己的回声,由此可以估测矿井深度约为______m,这种利用声波测量距离的方法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17.“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对联中所说的三种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产生的。在空气中传播时的速度相比_____(选填“风声最快”、“雨声最快”、“读书声最快”或“一样快”)。
18.河岸边人的讲话声能吓跑水中的鱼,是因为空气和______
都能传声;太空是一个没有空气的世界,离开空间站到舱外作业的宇航员,必须借助无线电设备才能相互交谈,是因为______;看到远处发令枪冒烟一段时间后,方能听到枪声,说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时间。
19.(1)如图甲所示,用竖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除说明空气可以传声以外还可以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________。
(2)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______。
(3)若将两个实验都移到月球上去做,则:______;(选填字母)
A.甲,乙都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开
B.甲乙都看不到泡沫塑料球被弹开
C.甲能看到,乙看不到泡沫塑料球被弹开
D.甲看不到,乙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开
20.甲、乙两人站在一堵光滑的墙壁前,两人之间相距102m,且距离墙壁均为68m,如图所示,甲开了一枪后,乙先后听到两声枪响的时间间隔为_____s(已知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三、解答题
21.如图甲所示小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
(1)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现象可能原因是:______。
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
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
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D.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
(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小明听到手机声音的音调______(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响度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还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音。由此现象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4)小明在研究声音是否能够在水中传播的实验中,小明将一个正在发声的物体A放入装有水的水槽中,如图乙所示,物体A下沉到容器底部,这时小明能够听到物体A发出的声音。于是他得到结论:水能够传声。同学小丽认为通过小明的实验不能得到上述结论。请你根据观察与分析,指出小明的实验的缺陷是:_______。
22.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空气温度/℃
-20
-10
0
10
20
30
声音速度/(m/s)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1)请你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像
___________

(2)请你根据所作图像找出温度为25℃时声速为
___________
m/s。
(3)若某人站在两边平行的峭壁间的山谷中放一枪,在0.3s和
0.7s后听到前后两次回声,若当时的空气温度为0℃,则此峡谷之间的宽度为
___________

A.165m
B.198m
C.231m
D.330m
(4)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在
___________
(高温下/低温下)试验更容易成功。
答案
1.C
2.D
3.D
4.C
5.A
6.A
7.B
8.C
9.B
10.C
11.振动
琴弦
空气柱
河水
12.快快340
13.真空
14.空气
15.空气
16.340
不能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7.振动
一样快
18.水
真空不能传声
需要
19.发声体在振动
能量
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C
20.0.2
21.C
不变
变小
不可以
小明所听到的声音不能排除是固体传声
22.
345
A
低温下